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過遊戲 讓寶寶建立起秩序感

孩子三四歲開始就不再容易受管束, 令爸媽越來越鬱悶。 其實孩子做出這些行為, 是希望引起爸媽的注意, 希望能夠得到表揚, 但由於他們的知識比較貧乏, 所以常常弄巧反拙, 做出一些不受爸媽歡迎的事情來, 就被看為“淘氣”了。 那爸媽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出該有的規則和秩序感呢?

通過平常的遊戲, 讓孩子遵守一些禁忌或規矩, 讓孩子學習一些他該學習的習慣, 讓他在效果上能更聽話一些, 不失為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希望媽媽們親身經驗以下遊戲, 也多點原創遊戲, 建立孩子的規則感。

Advertisiment

讓他不再無視你的“不”

1、如果他老是無視你的“不”

當淘氣的寶貝直沖向大街, 而你在後面喊破了嗓子“停停停”, 他也毫不理會, 當好奇的寶貝拿起拿案板上鋒利的尖刀, 儘管你在一旁快要嚇死了地“不不不”, 對他來說卻只能激起更大的“挑戰”欲望……必須承認, 當“不行”用得太多了的時候, 它們便無異於一堆白色噪音了!

不妨試試這個遊戲——

和孩子以及他的小夥伴一起玩兒這個遊戲:隨著音樂, 大家做各種事情, 看書、跳舞、蹦跳等等, 突然, 關掉音樂, 並喊“冰棍兒”, 此時不管你在做什麼, 都必須保持當下的狀態不能動, 就像冰棍兒凍住了一樣。 在他們喜歡並習慣這樣的“速凍”之後, 嘗試去掉音樂, 直接喊“冰棍兒”來“速凍”他們。 孩子很喜歡這樣的遊戲,

Advertisiment
即便在非遊戲時間, 他們也願意因為“冰棍兒”而保持不動。 於是, 把“不行”“不許”這樣的詞留給那些非緊急的情形, 比如果果要多吃一塊餅乾或者他在玩鬧的時候頭髮。 而“冰棍兒”則變成了安全詞——因為它能使他真正停住, 而更是因為它和有趣的遊戲聯繫在了一起。 每當喊“冰棍兒”的時候, 果果就不會再忽略了。 最重要的是, 這使得能有足夠的時間去阻止他企圖觸碰的危險爆發出來。

2、如果他不太喜歡分享

孩子不喜歡分享真是一點兒也不奇怪, 因為“分享”或者“輪流”通常出現在他們正在擁有一樣自己很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因為自己喜歡, 所以不願意鬆手, 因為不願意鬆手, 於是出現了“該×××玩兒一會兒了”的情形……

Advertisiment

好奇心太強

不妨試試這個遊戲——

拿出果果爸爸那條很牛仔的腰帶, 向全家宣佈, 現在, 每個人都可以戴一會兒這個腰帶, 但向別人要的時候, 一定要說:“你好, 我可以戴一下這個腰帶嗎?”“謝謝”這樣的話。 於是, 爸爸先戴著。 一會兒果果就會去找他:“爸爸你好, 我可以戴一下這個腰帶嗎?謝謝!”他就戴上了。 過一會兒我去找果果:“寶貝你好, 我可以戴一下這個腰帶嗎?謝謝!”果果很高興地把腰帶解下來。 沒有幾分鐘, 他就跑過來用同樣的話請求, 也欣然地還給他。 還會選用屬於一條圍巾, 或者屬於果果的一個毛絨小熊來做這樣的遊戲。 後來, 當果果在幼稚園或者小朋友聚會的時候, 當遇到“輪流”問題時, 儘管他仍然不很情願, 但至少他已經能夠給出去,

Advertisiment
並且知道他喜愛的東西還能“輪流”回他的手裡。

3、如果他好奇心太強

家裡有孩子, 當然, 一定會把消毒液、洗滌劑這類東西鎖在櫃子裡。 但像鍋啊、麵粉啊、調料啊這類東西, 它們雖然不是因為危險而必須要鎖起來, 但我仍然也不希望寶貝亂動。 而且, 如果所有的東西都鎖起來, 那也太誇張了。 孩子喜歡去發現、去“挖掘”, 怎樣能夠既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又能夠不讓人頭疼、不亂糟糟, 不讓我們因為孩子只是做一個孩子該做的事而抓狂喊叫……

不妨試試這個遊戲——

當果果再次趁不備沖向廚房的抽屜時, 叫住他, 領著他, 走到刀具的抽屜前對他說:“這個, 果果不能動!”然後轉向後面搭著幾塊抹布的繩子對他說:“這個, 果果可以動,

Advertisiment
可以用來擦桌子。 ”指著裝放碗筷的櫃子告訴他不能動, 指著存放一些草稿紙的整理箱告訴他可以動, 告訴他爸爸媽媽的書桌抽屜不是果果的, 告訴他書架上任何一本書他都可以拿。 整個屋子走了一遍之後, 發現, 當他再走向某個封閉的抽屜或閘時, 就會頓下來想一想, 口中念念有詞“果果可以動”或“果果不能動”。 到朋友家做客也可以用同樣的做法, 事先把一些重要的禁忌——當然, 一定要搭配上至少相同數目的許可——介紹給他, 什麼他可以動, 什麼他不能動。 這可以為你節省很多為了把他從他不該觸碰的東西旁拉走所需要耗費的精力和時間。

出手過於魯莽

4、如果他出手過於魯莽

朋友家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他帶著孩子去看展覽, 那3歲的男孩兒頑皮地去扭一具塑像的手,結果擰掉了。可你知道嗎,那具雕像是200年前的古董,是被用毯子包著、坐著專用飛機從比利時運來的……想起來,就讓人一身冷汗!他家被此事糾纏了很久……

不妨試試這個遊戲——

要避免這類嚴重的絕對不該發生的“事故”,想到了看過的一個動畫片,那裡面的仙女為一隻受傷的小兔子療傷,用她的手指輕輕地點在小兔的腿上,小兔就又活蹦亂跳了。於是,外出到某個地方,就會把一些需要他像仙女為小兔療傷一樣輕輕地、輕輕地、只用一個手指觸摸的東西指給他,並隨時提醒他:“這個,要用仙女的手指摸!”開始孩子還會有興趣,可需要他小心的東西太多了,他就會膩煩了——因為這樣太累!不符合他們粗魯的“風格”。這樣,他就會轉移其他的關注點,而不會再有興趣去碰那些容易被他們“摸壞”的東西了。

那3歲的男孩兒頑皮地去扭一具塑像的手,結果擰掉了。可你知道嗎,那具雕像是200年前的古董,是被用毯子包著、坐著專用飛機從比利時運來的……想起來,就讓人一身冷汗!他家被此事糾纏了很久……

不妨試試這個遊戲——

要避免這類嚴重的絕對不該發生的“事故”,想到了看過的一個動畫片,那裡面的仙女為一隻受傷的小兔子療傷,用她的手指輕輕地點在小兔的腿上,小兔就又活蹦亂跳了。於是,外出到某個地方,就會把一些需要他像仙女為小兔療傷一樣輕輕地、輕輕地、只用一個手指觸摸的東西指給他,並隨時提醒他:“這個,要用仙女的手指摸!”開始孩子還會有興趣,可需要他小心的東西太多了,他就會膩煩了——因為這樣太累!不符合他們粗魯的“風格”。這樣,他就會轉移其他的關注點,而不會再有興趣去碰那些容易被他們“摸壞”的東西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