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倔子強, 育兒專家怎麼看?
這是一起比較典型的因教育方式不當而引起幼兒逆反情緒的案例。 結果導致父子矛盾升級――孩子跟爸爸較上勁兒了。
Advertisiment
從幼稚園進入小學之後, 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發展, 主觀能動性逐漸增強, 對成人的一些要求有了自己的判斷, 他們不再是一味地順從於他人, 有點兒“我行我素”。 家長如果不瞭解孩子的這些心理特點, 一味訓斥, 甚至打罵, 就容易使孩子在個性發展上走向兩個極端:或遇事唯唯諾諾, 謹小慎微, 膽小怯懦;或執拗任性, 膽大妄為, 目中無人。
教育孩子必須遵循教育規律, 瞭解兒童心理。 在本案例中, 孩子被爸爸無休止的、“馬拉松”式的說教所包圍, 以至於產生逆反心理, 抵觸爸爸的教育。
面對孩子的逆反表現,
Advertisiment
正確認識兒童的“逆反心理”
Advertisiment
逆反心理是兒童內心世界的一種真實再現, 並非是可怕的“洪水猛獸”, 它是兒童自我意識強化的一種表現。 作為家長, 應該瞭解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正確看待孩子的逆反行為。 在逆反期內, 家長尤其不要跟孩子鬥氣較勁, 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 尊重孩子, 發揚家庭民主, 多聽各方意見, 給孩子辯解的機會和改錯的時間, 不要以家長的“威嚴”壓制孩子, 降服孩子。
賞識孩子, 肯定孩子
在家長賞識的目光裡, 教育充滿了希望。 得到家長的賞識, 孩子心情愉悅, 信心倍增, 內心充滿了幸福感, 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 克服自身的小毛病。 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數落、訓斥孩子, 對孩子吹毛求疵, 不僅影響自己的情緒,
Advertisiment
蹲下身子, 耐下性子
在平等的交流氛圍中, 孩子更樂於接受家長的觀點, 也有利於教育資訊的正向傳遞。 面對倔強的孩子, 家長要有耐性, 不要跟孩子硬碰硬。 家長要不怕在孩子面前丟面子, 肯在孩子面前放下架子, 耐住性子, 學會“蹲”下來和孩子講話, 學會傾聽孩子聲音, 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 或許只是短短的幾分鐘, 暖暖的幾句話, 輕輕的幾次撫摸, 孩子的心結就已解開。
把握好愛的尺度
改掉一個不良習慣, 遠比養成一個好習慣困難得多。 在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的過程中, 家長需要適時的把握好愛的尺度, 應該多從情感上靠近, 心靈上溝通, 方法上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