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遊戲可以加強寶寶的聽覺能力

導讀:孩子早期的感知覺體驗都應該源於生活。 而視覺、聽覺、觸覺的刺激在孩子一日生活中無處不在, 無時不有, 只是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它們的重要, 沒有有意識地加強這些方面的練習。

0至3個月階段:

正常情況下, 寶寶的聽覺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幾乎發展成熟了, 所以當他一出生後, 便能開始運用他的聽覺。 剛出生的前2、3天, 寶寶的外聽道可能還有一些些羊水塞住, 不過等到羊水都排乾淨後, 家長可以發現孩子對聲音會有某種程度的注意。 一直到兩個月左右, 孩子會對突然關門的聲音, 或東西掉落的聲音相當敏感,

Advertisiment
如果他正在吃奶, 也會停下來, 轉而注意聲音來源, 另外, 孩子會從生活中餵奶、換尿布、親子互動中, 意識到某人為主要照顧者, 並慢慢去辨認主要照顧者的聲音。

3至6個月階段:

在此~6個月期間, 孩子會慢慢知道這個聲音是某人發出來的, “噹噹噹”是手搖鈴的聲音, “碰”一聲是關門, 即學習將聲音和發音之物連結。 此時, 孩子也會跟著爸爸媽媽牙牙學語, 他會開始學很多語音或他常常的到的聲音, 如東西發出的聲音等等。

唱遊時間

方法:關於聽覺啟蒙, 建議家長將唱游時間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家長可以挑幾首兒歌、節奏簡單且旋律優美的音樂, 及一些有押韻的詩詞、簡單的順口溜, 在親子互動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或偶爾抱著他走走、換尿布的時候, 由家長哼唱或搖放這些音樂給孩子聽。 家長一開始可先挑戰2、3首就好, 重複使用一陣子後再作更換。
聲音玩具

方法:小朋友對各種新奇的聲音都很好奇, 家長除可配合手搖鈴的使用外, 還可準備一些不需特別操作技巧就能發出不同聲音的玩具, 擺在孩子床邊, 讓孩子翻身、踢腳時, 可能因不經意碰到玩具, 而有不同聲音刺激的機會。

親子交流

方法:當寶寶開始學爸爸媽媽的語音或玩聲音時, 建議家長有機會就跟孩子多說說話, 最初中從2個字、5個字等簡單、簡短的詞句開始, 如“我們現在喝奶/換尿布囉!”

注:因為小寶寶的聽覺一開始就發展好, 所以聽覺啟蒙的重點, 便是從小提供豐富的聽覺經驗,

Advertisiment
引導孩子聆聽, 之後孩子才能配合認知發展, 將聲音及意義連結在一起, 待孩子更大一點時, 如1歲左右, 他要有聽懂父母簡單的口令並去執行, 而這都需要前期的累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