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遊戲時,讓孩子領著你,大家都開心!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遊戲讓孩子有展現想像力的機會, 遊戲還能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 所以, 我們至少有三個陪伴孩子遊戲的理由:

瞭解孩子, 「聽」到孩子在「述說」什麼。

讓孩子的潛能自然地得到發揮。

減少親子間的對抗, 提高親子互動的品質, 改善親子關係。

那我們該怎樣跟孩子玩起來呢?

扔掉教育目的, 放下預設

孩子會在遊戲中, 很自然地完成學習。 但是如果太有目的性地想要教育、訓練孩子, 就會破壞這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讓遊戲也失去樂趣, 適得其反。

各位有沒有看過《小王子》?對小王子剛剛找到「我」,

Advertisiment
要「我」給他畫畫的那一段, 是否還有印象?我們一起再來重溫一次。 請大家感受一下小王子「我」的心情。

當我還只有六歲的時候, 在一本描寫原始森林的名叫《真實的故事》的書中, 看到了一副精彩的插畫, 畫的是一條蟒蛇正在吞食一隻大野獸。 頁頭上就是那副畫的摹本。 這本書中寫道:「這些蟒蛇把它們的獵獲物不加咀嚼地囫圇吞下, 爾後就不能再動彈了;它們就在長長的六個月的睡眠中消化這些食物。 」當時, 我對叢林中的奇遇想得很多, 於是, 我也用彩色鉛筆畫出了我的第一副圖畫。 我的第一號作品。 它是這樣的:

我把我的這副傑作拿給大人看, 我問他們我的畫是不是叫他們害怕。 他們回答我說:「一頂帽子有什麼可怕的?」我畫的不是帽子,

Advertisiment
是一條巨蟒在消化著一頭大象。 於是我又把巨蟒肚子裡的情況畫了出來, 以便讓大人們能夠看懂。 這些大人總是需要解釋。 我的第二號作品是這樣的:

大人們勸我把這些畫著開著肚皮的, 或閉上肚皮的蟒蛇的圖畫放在一邊, 還是把興趣放在地理、歷史、算術、語法上。 就這樣, 在六歲的那年, 我就放棄了當畫家這一美好的職業。 我的第一號、第二號作品的不成功, 使我泄了氣。 這些大人們, 靠他們自己什麼也弄不懂, 還得老是不斷地給他們作解釋。 這真叫孩子們膩味。

《小王子》裡的大人們不理解孩子的世界, 也根本不想去理解。 他們對孩子的世界的看法是狹隘的、評價的。

主觀地去臆測孩子的作品,

Advertisiment
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 這會讓孩子覺得索然無味, 讓孩子覺得沒有被父母理解, 還可能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 破壞孩子積極探索(學習)的欲望。

所以要放下我們一切的預設哦。

孩子才是主人

讓孩子當他的世界的主宰

讓孩子在遊戲中得到控制感, 得到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往往被大人們安排了一切, 在遊戲中讓孩子做主, 才能讓孩子獲得控制感、自我控制的能力。 有時家長對孩子的安排, 並沒有事先讓孩子完全明白, 所以孩子不清楚接下來要去做什麼、要發生什麼, 就會感覺無力感, 通過遊戲, 讓孩子重獲力量感, 他們才能學習為自己選擇的行為負責。

為了給孩子力量感, 你可以適當地裝傻、演戲。
「哇, 這是什麼啊?」
「這個原來是這麼玩的!我都不知道啊!你懂得好多啊!」
「哇!!!這個紙飛機能飛這麼遠!!!」

Advertisiment

跟隨孩子的引領

用孩子的方式玩, 用孩子的節奏玩。 咱們做家長的, 要去進入孩子的世界, 而不是讓孩子進入你的世界。 也就是說, 我們要去孩子的世界裡做客。

咱們來看一個場景:爸爸和不到一歲的baby玩積木。 小baby拿起一塊積木, 慢慢地、顛過來倒過去地看, 敲一敲, 試圖塞到嘴裡。 爸爸一把抓過baby手裡的積木, 說:「寶貝兒, 看爸爸教你, 這個是這樣玩的。 」說著把積木壘起來。

過了一會兒, 爸爸壘起好高的積木, baby看看爸爸, 看看積木, 笑了, 探身過去把壘好的積木推倒。 爸爸趕緊抓住baby的手:「啊你不要搞破壞!」

大家有沒有不經意間做了這樣的爸爸?

在這個爸爸的心裡,

Advertisiment
有積木的「正確」玩法, 可是這種「正確」玩法是咱們大人根據自己的喜好規定的, 爸爸沒有關注自己面前這個活生生的小baby的發展水準到了哪裡、他的興趣點在哪裡。 此時小baby覺得積木最好玩的玩法, 是敲一敲、吃一吃、推推看。

所以, 要是不按照孩子的方式和節奏玩, 會破壞小朋友的探索(學習)的欲望, 會破壞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

那麼問題來了, 要怎麼跟隨孩子的引領呀?

如果你的孩子太小, 或者因為其他原因, 不會自己玩, 那你可以給他介紹一下身邊的玩具, 這個過程要慢一點, 觀察他對什麼感興趣。 他如果仔細、慢慢地觀察、摸某個玩具, 你不要急著介紹其他的玩具, 也別急著催他開始中「玩」它, 要知道, 他是用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在探索它、在玩呢。

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通常你就先坐在他身邊,關注著他。你可以等著他邀請你加入,也可以試著問問他,能不能和他一起玩。總之,讓孩子引導著你,給你做他的世界的導遊。

如果你手足無措不知道做什麼好,該怎麼辦?

可以先模仿孩子的行為,比方說,他笑你也笑,他說「噗噗」你也說「噗噗」,他用奇怪的方式喝水,你也用奇怪的方式喝水。

玩什麼,也要尊重孩子的喜好

孩子是他遊戲世界的主宰

有些家長認為,有的玩具是「對的」玩具;或者認為,玩具有「正確的」玩法。這些其實也是我們太想當然了,沒有牢記孩子是他遊戲世界的主宰。

請看看下面描述的場景:

媽媽帶著小男孩逛商場,準備一會兒和朋友家的小baby見面。商場裡在派發氣球,小男孩要來了兩個。媽媽心想:「真是的!這廉價的破氣球!都7歲了還喜歡這種破爛兒!」

見到了小baby,男孩送了一隻氣球給baby。媽媽覺得太好了,破爛少了一個。

接下來在汽車上,小baby把自己的氣球打到後備箱裡去了,於是又去夠小男孩的氣球。媽媽立刻把氣球遞給小baby,說:「這個也給他了!」男孩趕緊說:「這個不能也送給他啊。」媽媽說:「你怎麼這麼自私!!」男孩很委屈:「已經送了一個氣球給他了,不能兩個都送。」媽媽很不以為然,教育了兒子一番。

到達目的地後,大人們忙著拿東西下車。走出幾步去,小男孩問baby的氣球在哪,大家才想起來把它忘在後備箱了。小baby的媽媽說,快回去把氣球拿出來吧,不然天氣這麼熱,氣球會爆掉的。男孩的媽媽說:「不用不用,一個破氣球不值錢,爆就爆了。」

怎麼樣,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很可能會做的事情吧?

一個商場派發的氣球,從咱們成年人的角度來看,確實不值錢。但是在這段故事中,對小朋友來說,氣球是個很重要的玩具。

小男孩在要氣球的時候能夠想到一會兒要再分給baby一個,看到baby後主動送出氣球,這些行為本應該得到鼓勵和欣賞,但是卻沒得到媽媽的積極回饋。隨後媽媽也沒有尊重另一個氣球是屬於男孩的,隨隨便便就把屬於孩子的東西送人了。

最後,媽媽完全沒發現,此時此刻對於男孩來說,氣球是多麼重要。當然重要啦,為了它,他還挨了媽媽一頓罵呢。媽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氣球的去留,而不是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要。

我們有沒有常常聽到有人抱怨:這孩子,幾百塊錢買回來的玩具不玩,一個空飲料瓶玩半天!其實,孩子可能也覺得:媽媽好奇怪啊,明明塑膠瓶那麼好玩,她幹嘛不喜歡?

不管是很貴的玩具,還是喝完水的塑膠瓶,孩子去玩它,都是在探索它,在探索世界。而孩子對世界的探索,就是學習。不僅孩子的感知覺通過這種看似簡單的探索得到學習,而且孩子們還會通過這樣的過程,對這個世界的運轉做出推理。

比如,通過不停地扔掉手裡的東西,孩子們雖然不知道萬有引力的概念,但是卻能推理出這種規律,逐漸瞭解,自己只要一撒手,這個東西就會掉到地上。通過去推動一個躺倒的瓶子和推動一本書,孩子逐漸推理出什麼樣的物體是能滾動的。

這些外星科學家們,需要不斷重複這種咱們看起來很無聊的實驗,才能得出科學結論哦。

多引入開放性的遊戲素材

對很多小朋友來說,日常生活中的東西,比如說鍋碗瓢盆啦,掃帚簸箕啦,衣架啦,比製作精良的玩具感興趣的多。因為大人們每天都在玩那些嘛,他們也想玩玩看。所以完全可以在保證安全和衛生的前提下給他們玩那些啊。

就我個人而言,我其實並不喜歡會發聲發光的玩具、製作精良的玩具。至少我不會讓那樣的玩具進入遊戲心理輔導室。因為越是製作精良的玩具,可能性就越小,越會束縛孩子的想像力。

比方說,一個好貴的學習桌,基本上只能是一個會發出固定聲音的桌子或椅子。可是一個廢紙箱,它可以是桌子,可以成為屋子,可以是大卡車,也可以成為隧道,等等。

如果家長對「髒亂差」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很多日常物品都是很好玩的遊戲素材。比如現在的天氣,玩水、玩冰、玩沙子都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家長實在無法接受髒亂怎麼辦?那就在自己覺得能接受的範圍內,盡可能給孩子提供更多的素材,就可以了。首先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因為覺得髒而溫和打斷孩子的探索,雖然孩子少玩了一種素材,但也不是什麼天大的事,孩子的成長不會因為偶然的一些行為就遭到很大的破壞的。

此外,藝術媒介也是特別好的説明孩子發揮想像力的遊戲素材。小朋友可以脫光光,用手指畫畫。也可以選擇能水洗的蠟筆,被畫到傢俱上、牆面上也不怕啦。

另外,因為小朋友能夠保持注意的時間有限,所以對玩具三分鐘熱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需要對此有挫敗感哦。

最重要的,是心真正跟孩子在一起

始終!始終看到你的孩子!

安排好你的工作和雜務,選擇自己身心舒適的時候和孩子在一起。一開始的時候,你不用給自己太多壓力,哪怕每週只有30分鐘,能做到高品質地陪伴孩子遊戲,對孩子和親子關係也都有很大益處。

給你的手機、平板電腦找一個舒服的家,讓它們也徹底地休息一下。

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當然,請不要糾結「地板」,我的意思是說,和你的孩子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不要讓他必須仰起頭才能看到你。

你可以用語言描述出孩子的行為。「這個是小鴨子,哦,你要吃一下,嘗嘗它的味道,哦,拍拍它的頭」,通過這樣的方式,你在向孩子表達,我一直和你在一起哦,我看到你在做什麼了。(當然你得根據孩子的反應調整啊,大一點的孩子你如果不停地說說說他可能覺得你很煩,要注意藝術)。而且,這可以説明孩子語言的發展,這一點是孩子之間的遊戲做不到的益處。

始終關注孩子發出的信號(開心了,煩躁了,害怕了,等等),根據孩子的信號,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

另外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反應、孩子的不同發展階段,來具體地看待每一個遊戲。同一個遊戲,和9個月的娃娃玩可能是合適的,和4歲的娃娃玩可能就不合適哦。

小結

好啦,總而言之,陪孩子一起玩先不用顧慮太多,告訴自己:

我馬上就要進入一個奇妙的外星球了哦,我對這個星球的一切充滿好奇,一定很有趣,我好興奮啊。

我是去外星球做客,而不是侵略哦,所以我會好好的做一個客人,絕不破壞環境,刻下「到此一遊」。

這邊是外星人的世界,我真的什麼都不懂哎,要好好跟他學一下!

接下來,就享受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光吧。

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通常你就先坐在他身邊,關注著他。你可以等著他邀請你加入,也可以試著問問他,能不能和他一起玩。總之,讓孩子引導著你,給你做他的世界的導遊。

如果你手足無措不知道做什麼好,該怎麼辦?

可以先模仿孩子的行為,比方說,他笑你也笑,他說「噗噗」你也說「噗噗」,他用奇怪的方式喝水,你也用奇怪的方式喝水。

玩什麼,也要尊重孩子的喜好

孩子是他遊戲世界的主宰

有些家長認為,有的玩具是「對的」玩具;或者認為,玩具有「正確的」玩法。這些其實也是我們太想當然了,沒有牢記孩子是他遊戲世界的主宰。

請看看下面描述的場景:

媽媽帶著小男孩逛商場,準備一會兒和朋友家的小baby見面。商場裡在派發氣球,小男孩要來了兩個。媽媽心想:「真是的!這廉價的破氣球!都7歲了還喜歡這種破爛兒!」

見到了小baby,男孩送了一隻氣球給baby。媽媽覺得太好了,破爛少了一個。

接下來在汽車上,小baby把自己的氣球打到後備箱裡去了,於是又去夠小男孩的氣球。媽媽立刻把氣球遞給小baby,說:「這個也給他了!」男孩趕緊說:「這個不能也送給他啊。」媽媽說:「你怎麼這麼自私!!」男孩很委屈:「已經送了一個氣球給他了,不能兩個都送。」媽媽很不以為然,教育了兒子一番。

到達目的地後,大人們忙著拿東西下車。走出幾步去,小男孩問baby的氣球在哪,大家才想起來把它忘在後備箱了。小baby的媽媽說,快回去把氣球拿出來吧,不然天氣這麼熱,氣球會爆掉的。男孩的媽媽說:「不用不用,一個破氣球不值錢,爆就爆了。」

怎麼樣,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很可能會做的事情吧?

一個商場派發的氣球,從咱們成年人的角度來看,確實不值錢。但是在這段故事中,對小朋友來說,氣球是個很重要的玩具。

小男孩在要氣球的時候能夠想到一會兒要再分給baby一個,看到baby後主動送出氣球,這些行為本應該得到鼓勵和欣賞,但是卻沒得到媽媽的積極回饋。隨後媽媽也沒有尊重另一個氣球是屬於男孩的,隨隨便便就把屬於孩子的東西送人了。

最後,媽媽完全沒發現,此時此刻對於男孩來說,氣球是多麼重要。當然重要啦,為了它,他還挨了媽媽一頓罵呢。媽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氣球的去留,而不是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要。

我們有沒有常常聽到有人抱怨:這孩子,幾百塊錢買回來的玩具不玩,一個空飲料瓶玩半天!其實,孩子可能也覺得:媽媽好奇怪啊,明明塑膠瓶那麼好玩,她幹嘛不喜歡?

不管是很貴的玩具,還是喝完水的塑膠瓶,孩子去玩它,都是在探索它,在探索世界。而孩子對世界的探索,就是學習。不僅孩子的感知覺通過這種看似簡單的探索得到學習,而且孩子們還會通過這樣的過程,對這個世界的運轉做出推理。

比如,通過不停地扔掉手裡的東西,孩子們雖然不知道萬有引力的概念,但是卻能推理出這種規律,逐漸瞭解,自己只要一撒手,這個東西就會掉到地上。通過去推動一個躺倒的瓶子和推動一本書,孩子逐漸推理出什麼樣的物體是能滾動的。

這些外星科學家們,需要不斷重複這種咱們看起來很無聊的實驗,才能得出科學結論哦。

多引入開放性的遊戲素材

對很多小朋友來說,日常生活中的東西,比如說鍋碗瓢盆啦,掃帚簸箕啦,衣架啦,比製作精良的玩具感興趣的多。因為大人們每天都在玩那些嘛,他們也想玩玩看。所以完全可以在保證安全和衛生的前提下給他們玩那些啊。

就我個人而言,我其實並不喜歡會發聲發光的玩具、製作精良的玩具。至少我不會讓那樣的玩具進入遊戲心理輔導室。因為越是製作精良的玩具,可能性就越小,越會束縛孩子的想像力。

比方說,一個好貴的學習桌,基本上只能是一個會發出固定聲音的桌子或椅子。可是一個廢紙箱,它可以是桌子,可以成為屋子,可以是大卡車,也可以成為隧道,等等。

如果家長對「髒亂差」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很多日常物品都是很好玩的遊戲素材。比如現在的天氣,玩水、玩冰、玩沙子都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家長實在無法接受髒亂怎麼辦?那就在自己覺得能接受的範圍內,盡可能給孩子提供更多的素材,就可以了。首先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因為覺得髒而溫和打斷孩子的探索,雖然孩子少玩了一種素材,但也不是什麼天大的事,孩子的成長不會因為偶然的一些行為就遭到很大的破壞的。

此外,藝術媒介也是特別好的説明孩子發揮想像力的遊戲素材。小朋友可以脫光光,用手指畫畫。也可以選擇能水洗的蠟筆,被畫到傢俱上、牆面上也不怕啦。

另外,因為小朋友能夠保持注意的時間有限,所以對玩具三分鐘熱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需要對此有挫敗感哦。

最重要的,是心真正跟孩子在一起

始終!始終看到你的孩子!

安排好你的工作和雜務,選擇自己身心舒適的時候和孩子在一起。一開始的時候,你不用給自己太多壓力,哪怕每週只有30分鐘,能做到高品質地陪伴孩子遊戲,對孩子和親子關係也都有很大益處。

給你的手機、平板電腦找一個舒服的家,讓它們也徹底地休息一下。

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當然,請不要糾結「地板」,我的意思是說,和你的孩子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不要讓他必須仰起頭才能看到你。

你可以用語言描述出孩子的行為。「這個是小鴨子,哦,你要吃一下,嘗嘗它的味道,哦,拍拍它的頭」,通過這樣的方式,你在向孩子表達,我一直和你在一起哦,我看到你在做什麼了。(當然你得根據孩子的反應調整啊,大一點的孩子你如果不停地說說說他可能覺得你很煩,要注意藝術)。而且,這可以説明孩子語言的發展,這一點是孩子之間的遊戲做不到的益處。

始終關注孩子發出的信號(開心了,煩躁了,害怕了,等等),根據孩子的信號,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

另外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反應、孩子的不同發展階段,來具體地看待每一個遊戲。同一個遊戲,和9個月的娃娃玩可能是合適的,和4歲的娃娃玩可能就不合適哦。

小結

好啦,總而言之,陪孩子一起玩先不用顧慮太多,告訴自己:

我馬上就要進入一個奇妙的外星球了哦,我對這個星球的一切充滿好奇,一定很有趣,我好興奮啊。

我是去外星球做客,而不是侵略哦,所以我會好好的做一個客人,絕不破壞環境,刻下「到此一遊」。

這邊是外星人的世界,我真的什麼都不懂哎,要好好跟他學一下!

接下來,就享受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光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