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嬰兒是所有動物中最弱小的, 剛出生時幾乎是不會動的, 1個月大也只能在俯臥時抬抬自己的下巴。 同屬於靈長目動物的幼猴, 相對于人類的嬰兒, 可以說要厲害得多, 它們一生下來自己就會攀附在母猴身上;而人類的寶寶, 則完全要依賴其他人的悉心照料和看護。 寶寶在生活上依賴我們, 我們都是知道的, 所以對寶寶衣食住行都非常在意;但不要忽視了寶寶在心理上對我們的依戀, 因為這種感情對他心理安全感的確立、將來的人際關係、對他人的信賴或防衛等等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
Advertisiment
主動建立親子依戀
無論愛哭鬧還是不愛哭鬧的寶寶, 爸爸媽媽在寶寶不哭鬧的時候主動、自發地去和寶寶進行親子互動, 逗弄寶寶、陪寶寶玩、撫觸寶寶、幫寶寶做體操、抱抱寶寶, 讓寶寶很開心、舒服、培養寶寶的安全感, 這是最好的親子互動。 親子依戀在良好的互動中建立, 比起等到寶寶自己因覺得寂寞、無助、心裡不舒服而哭了之後, 才被動地去撫慰寶寶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 在寶寶不哭鬧的時候帶他玩, 還能降低愛哭鬧寶寶因心裡不舒服而哭鬧的次數和頻率。
細心體察寶寶的哭聲
寶寶一出生就會哭,
Advertisiment
人類的寶寶是所用動物中啼哭得最頻繁的, 哭的原因各種各樣, 可能是因為餓了, 可能是因為痛了;也可能是因為沒有人陪他, 覺得寂寞和不安全, 脆弱的寶寶天生很無助。 不過, 歸結起來可簡單地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上的, 要喝奶或者換尿布等等, 需要人來照料;另外一種就是心理上的, 寶寶感到不安, 需要人來撫慰。
爸媽或者常常接觸寶寶、照顧寶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一般來說都會對寶寶的“哭”的信號做出反應。
Advertisiment
用多樣化的方式去建立親子依戀,
Advertisiment
培養對寶寶的敏感度
較敏感的爸爸媽媽更容易和寶寶建立依戀關係, 因為他們比較能夠瞭解寶寶在此時此刻需要什麼, 清楚地知道現在只要摸摸寶寶的小腦袋就能讓他很舒服、很開心。 這聽起來有點神奇, 但敏感的爸媽確實對寶寶存在著這樣一種感應。 爸媽與新生寶寶相處1個月左右就會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敏感的撫養者, 能不能感應寶寶的需要;如果經過1個多月的磨合, 你依舊不能對自己的寶寶的需要猜個八九不離十, 可能你的敏感度就不太高。
Advertisiment
不過, 不敏感的爸媽也不要灰心, 雖然你們不能像敏感的撫養者那麼容易上手照顧寶寶, 但是通過後天的自我學習, 向有經驗的專家請教或者閱讀親子書刊, 不斷積累經驗, 在和寶寶的互動中, 讓寶寶教你怎麼帶他, 漸漸就會知道怎麼做才能讓他舒服、開心, 也就能成為很好的撫養者, 和寶寶建立心靈感應。
不同氣質的寶寶
既然有敏感或者不太敏感的爸爸媽媽, 那麼當然也有不同氣質的寶寶。 有些寶寶天生不愛哭鬧、比較安靜, 爸爸媽媽覺得特別好帶。 其實不然, 這些只是表面現象, 這種寶寶和愛哭鬧的寶寶同樣需要爸爸媽媽撫慰, 可他不愛使用哭、鬧等信號來告訴撫養者。 如果這種氣質的寶寶碰上對自己不太敏感的爸媽, 那可真是有點不妙,爸媽會以為讓寶寶吃飽了、睡足了就夠了,不像敏感的撫養者會主動、自發地去逗弄自己的寶寶。有些寶寶天生喜歡哭鬧,生理和心理上一有不適感就會放聲大哭,雖然難帶些,但善於表達自己有利於依戀的形成。
爸媽,互補建立親子依戀
有的人認為因為媽媽和寶寶待在一起時間比較多、比較長,建立依戀關係效果會比較好。其實也不儘然,只要爸爸媽媽主動配合去和寶寶互動,效果是一樣的。媽媽很多時候是在照料寶寶吃喝,滿足寶寶的生理需要;逗弄寶寶、和寶寶一起玩也是比較緩和的方式。相比之下,爸爸和寶寶玩得比較多,喜歡用對寶寶來說比較激烈的方式來逗弄他,比如把寶寶高高舉起,或者抱著他時突然下蹲或上升,這些體驗都讓寶寶感覺非常刺激、非常愉快。
爸媽根據自身的特徵,互補地與寶寶建立依戀是很好的,也是很重要的。依戀的基礎是平等和相互作用,並不在於時間的長短,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爸爸在對寶寶做刺激性☆禁☆遊☆禁☆戲時,一定要考慮到寶寶的承受力。另外要說的是,可能因為工作的關係,現在的寶寶一般都有好幾個撫養者,寶寶可以建立多重依戀,但要注意照看的一致性,以免讓寶寶不知所措。
爸爸媽媽能否和寶寶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係,直接關係到寶寶將來的人際關係,關係到他能否自如地接受來自友好的陌生人的善意,是否能夠信賴身邊的人,又或者是能否防範危險;也關係到他是否獨立、積極,並有相當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爸爸媽媽通過對自己人際關係的思考,再去觀察自己與寶寶間的互動依戀,一定會發現不少相似和有趣的地方。
奶媽 VS. 溫暖媽媽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實驗,讓一隻幼猴和兩隻猴媽媽生活在一起,一只是用鐵絲做成的假猴媽媽,她的身上掛著奶瓶,所以對小猴來說,她是有奶水的媽媽;另一只是用皮毛做成的假猴媽媽,她沒掛奶瓶,也沒有奶水。人們常說“有奶便是娘”,但小猴子成日攀附在沒有奶水的媽媽身上,和她黏在一起,只有在饑餓時才跳到鐵絲媽媽身上吸幾口奶。沒掛奶瓶的媽媽雖然沒有奶水,可她皮毛舒適的觸摸感卻讓小猴子覺得溫暖,有安全感,感到愉快。
可見,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對寶寶來說才是更重要的,生活上對寶寶的照料無法替代心理上的安慰。有些媽媽擔心,因為工作的關係不得不把寶寶交給保姆帶,寶寶會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不親,其實只要平時爸爸媽媽和寶寶進行高品質的親子互動,親子依戀仍舊可以正常建立。不要只在物質上給予寶寶滿足,更要從精神上關心他們,而這種良好的互動應該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健康的依戀關係是寶寶未來人格健全的基礎。
爸媽,互補建立親子依戀
有的人認為因為媽媽和寶寶待在一起時間比較多、比較長,建立依戀關係效果會比較好。其實也不儘然,只要爸爸媽媽主動配合去和寶寶互動,效果是一樣的。媽媽很多時候是在照料寶寶吃喝,滿足寶寶的生理需要;逗弄寶寶、和寶寶一起玩也是比較緩和的方式。相比之下,爸爸和寶寶玩得比較多,喜歡用對寶寶來說比較激烈的方式來逗弄他,比如把寶寶高高舉起,或者抱著他時突然下蹲或上升,這些體驗都讓寶寶感覺非常刺激、非常愉快。
爸媽根據自身的特徵,互補地與寶寶建立依戀是很好的,也是很重要的。依戀的基礎是平等和相互作用,並不在於時間的長短,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爸爸在對寶寶做刺激性☆禁☆遊☆禁☆戲時,一定要考慮到寶寶的承受力。另外要說的是,可能因為工作的關係,現在的寶寶一般都有好幾個撫養者,寶寶可以建立多重依戀,但要注意照看的一致性,以免讓寶寶不知所措。
爸爸媽媽能否和寶寶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係,直接關係到寶寶將來的人際關係,關係到他能否自如地接受來自友好的陌生人的善意,是否能夠信賴身邊的人,又或者是能否防範危險;也關係到他是否獨立、積極,並有相當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爸爸媽媽通過對自己人際關係的思考,再去觀察自己與寶寶間的互動依戀,一定會發現不少相似和有趣的地方。
奶媽 VS. 溫暖媽媽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實驗,讓一隻幼猴和兩隻猴媽媽生活在一起,一只是用鐵絲做成的假猴媽媽,她的身上掛著奶瓶,所以對小猴來說,她是有奶水的媽媽;另一只是用皮毛做成的假猴媽媽,她沒掛奶瓶,也沒有奶水。人們常說“有奶便是娘”,但小猴子成日攀附在沒有奶水的媽媽身上,和她黏在一起,只有在饑餓時才跳到鐵絲媽媽身上吸幾口奶。沒掛奶瓶的媽媽雖然沒有奶水,可她皮毛舒適的觸摸感卻讓小猴子覺得溫暖,有安全感,感到愉快。
可見,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對寶寶來說才是更重要的,生活上對寶寶的照料無法替代心理上的安慰。有些媽媽擔心,因為工作的關係不得不把寶寶交給保姆帶,寶寶會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不親,其實只要平時爸爸媽媽和寶寶進行高品質的親子互動,親子依戀仍舊可以正常建立。不要只在物質上給予寶寶滿足,更要從精神上關心他們,而這種良好的互動應該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健康的依戀關係是寶寶未來人格健全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