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的寶寶是不是最需要運動的人群?是否處于運動智能發展的關鍵期?如果在東西方寶寶之間來一場奧運大PK 的話, 會是什么結果?讓我們走近馮教授, 聽聽她的看法。
馮夏婷
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學前教育系副教授, 教育心理學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是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兒童智力開發、兒童社會性發展與培養等, 對嬰幼兒運動潛能開發也頗有研究。
運動就是學習, 撫觸、爬行很重要
《孩子寶貝》:馮教授您好!提到運動, 我們的腦子里就跳出一個等號:運動=健康+活力。 對孩子來說, 運動是不是意味著更多呢?
Advertisiment
馮:是的, 可以這么說。 對大人來說, 運動只會在工作之余, 是為了維持身體的健康, 而對嬰兒來說, 運動就是學習, 運動不僅可以使他們身體健康, 動作靈活, 還能刺激他們的大腦, 使他們更聰明。 當孩子活動他的手腳時, 每一個動作都能刺激大腦相應的區域, 幫助建立神經聯系。 運動越多, 就意味著建立了越多的神經聯系, 也就意味著孩子完成了更多的學習。 一個孩子是否聰明, 就取決于他是不是有豐富的學習經驗。
《孩子寶貝》:對1 歲內的寶寶來說, 哪些活動最重要?
馮:撫觸和爬行。 撫觸可以豐富寶寶的身體感覺, 觸覺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條途徑。 此外, 撫觸還可以讓他感受到愛和關懷, 這可以說是孩子成長的“心靈雞湯”。
Advertisiment
我國學者曾經對出生后6 個月的孩子進行撫觸和動作訓練, 當孩子12 個月大時, 進行過撫觸和動作訓練的孩子體重、身高均高于沒有進行訓練的孩子。 此外, 前者的適應性、運動能力、語言及個人社交能力都明顯比后者強。
上海的研究者王輝等人發現, 孩子身高、體重的生長發育與爬行水平密切相關。 爬行好的孩子, 生長發育良好的占一半以上,
Advertisiment
3 歲前是運動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孩子寶貝》:智力發展存在關鍵期, 寶寶一生的運動發展是否也存在關鍵期?如果有, 如果錯過關鍵期, 會發生什么情況?
馮:當然有。 孩子身體動作的協調性, 運動技能的發展, 3 歲以前是關鍵期。 在這段時間里, 如果孩子有充分的動作練習, 比如爬、翻滾、走、跑、跳、攀、轉圈這些大動作練習, 還有抓取物品、扔東西、拍球等精細動作的練習, 他的身體協調性就好, 手腳靈活, 很容易學會一個動作, 將來也就很容易掌握一種運動技能。
Advertisiment
中外寶寶運動PK?懸!
《孩子寶貝》: 2008 中國的關鍵詞無疑是奧運, 奧運是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大PK, 假如這PK 發生在各國寶寶之間的話, 你認為會是什么樣的結果?
馮:上世紀90 年代初教育家孫云曉曾對一個夏令營中的中日兒童進行過觀察比較, 寫成了《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書, 認為我們的孩子嬌氣、怕苦、獨立性差,Advertisiment
像西方人一樣重視運動
《孩子寶貝》:您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中西方寶寶在運動方面(時間、強度等)存在這么大差異呢?
馮: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父母對兒童身心成長過程的規律缺乏了解, 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小時侯的動作練習會對孩子的整個身心發展產生那么重要的影響, 缺乏運動甚至會給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發展障礙。二是觀念的差異。中國父母自古以來都認為會讀書才有出息,重智輕體,管運動能力強的人叫做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從小重視孩子的文化學習,不重視發展孩子的運動能力。而西方人則非常欣賞運動能力強的人。在美國的中小學和大學里,最受歡迎的永遠是那些體育“明星”。
《孩子寶貝》:在強化嬰幼兒運動能力方面,哪些國家的做法值得學習呢?
馮:東西方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嬰幼兒的身體和動作技能發展。日本早在1948 年,就在頒布的《保育要領》中把“健康”列為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在1964 年更在有關的政府文件中明確要求“培養孩子對各種運動的興趣并積極參加”,寒冷的冬天也會讓孩子們穿著單薄的衣服在戶外運動;德國人有在冬天讓孩子在戶外冷空氣里午睡的習慣;美國人非常注重讓孩子在寬松的空間里自由自在地活動;英國的心理學家明確建議嬰兒每天至少要爬200 米。這些都很值得我們學習。
0~4 歲寶寶動作促進訓練全案
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的動作和運動能力發展有什么規律?應該達到怎樣的動作和運動水平?怎樣的動作和運動訓練才是適宜的?我們特邀馮教授撰文,結合不同的年齡段給出具體的訓練建議,并讓幾位媽咪談了她們在培養寶寶運動技能方面的經驗。
寶寶的運動智能是驚人的,從只有一些先天的無條件反射,到學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再到能夠進行一些活動,完成一些運動項目,這么復雜的學習只需幾年時間就可完成!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了解孩子每個階段的運動水平,并進行相應的動作促進練習。
0~1 歲
1 個月動作水平
寶寶有先天的肢體反應,比如,刺激他的手掌心,他會五指抓緊;刺激他的腳掌心,他的五個腳趾會先縮緊后張開;突然的響聲會令他受到驚嚇,他會把眼睛集中在光亮的地方,頭輕微地左右轉動。
促進訓練
寶寶體操:
扶著寶寶的手舉起來,再輕輕地放下,配上兒歌:“我的小手舉起來舉起來,我的小手放下去放下去”。
拉拉手:
用手分開寶寶緊握的拳頭,讓寶寶握住大人的手指,試著用力拉一拉,可以邊做邊說:“我和寶貝拉一拉,拉一拉。”
2 個月動作水平躺著的時候,寶寶可以稍稍地抬一抬頭,還可以跟著撥浪鼓轉動一下頭;被抱著的時候,頭可以撐住幾秒,但很快就倒向一邊;手可以抓握住一樣東西,而且可以稍稍地晃動;會吸吮自己的手指。
促進訓練
頭部動作:
讓孩子躺在床上,拿一個會響的玩具在孩子面前緩慢地移動,引導孩子頭部跟著玩具轉動。
動動身體:
父母躺在床上,輕柔地把寶寶舉起來、放下。
飛一飛: 托住寶寶的腹部讓孩子向前飛,向后飛。感覺刺激: 用不同質感的東西刺激孩子的手指和腳指,邊做邊和寶寶說話,“撓撓小手,撓撓小腳,好玩好玩真好玩。”
3~6個月動作水平
頸變得有力,頭和視線可以跟著物體前后左右移動;開始有意識地移動手和腳,伸手去抓看見的玩具;拍打一個玩具使它發出聲音,
有的孩子已經可以用兩只手把玩物品;會出聲地笑,會抬起胳膊期待父母擁抱,而且會試著發音來得到大人的回應;躺著時可以翻身趴著;手可以有意識地抓握和扔;可以獨自坐幾分鐘;可以在大人的扶持下站立,而且可以輪流抬起腳邁步學走路。
促進訓練
鼓勵寶貝翻身:
大人用玩具逗引或語言鼓勵,再從一側給予幫助,讓寶貝從仰臥轉向俯臥。
幫助寶貝翻身:
如果寶貝還不能從仰臥位翻滾到俯臥位,大人可以握住寶貝的一側手臂,輕輕地拉向身體另一側,以引起翻身動作。
鼓勵孩子注意自己的雙腳:給他戴上會發出聲音的腳環,讓孩子注意到自己的腳并舞動自己的腳使玩具發聲。
訓練寶寶控制手的能力:當孩子洗澡時,在澡盆里放上一些浮起來的玩具,讓孩子伸手去抓,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小塊的食物讓孩子把食物拿起來送進嘴里。發出各種聲音讓孩子模仿:大人可以唱簡單的歌、發出啊啊哦哦的聲音,鼓勵寶寶模仿發聲。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孩子寶貝》4月號)
缺乏運動甚至會給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發展障礙。二是觀念的差異。中國父母自古以來都認為會讀書才有出息,重智輕體,管運動能力強的人叫做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從小重視孩子的文化學習,不重視發展孩子的運動能力。而西方人則非常欣賞運動能力強的人。在美國的中小學和大學里,最受歡迎的永遠是那些體育“明星”。《孩子寶貝》:在強化嬰幼兒運動能力方面,哪些國家的做法值得學習呢?
馮:東西方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嬰幼兒的身體和動作技能發展。日本早在1948 年,就在頒布的《保育要領》中把“健康”列為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在1964 年更在有關的政府文件中明確要求“培養孩子對各種運動的興趣并積極參加”,寒冷的冬天也會讓孩子們穿著單薄的衣服在戶外運動;德國人有在冬天讓孩子在戶外冷空氣里午睡的習慣;美國人非常注重讓孩子在寬松的空間里自由自在地活動;英國的心理學家明確建議嬰兒每天至少要爬200 米。這些都很值得我們學習。
0~4 歲寶寶動作促進訓練全案
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的動作和運動能力發展有什么規律?應該達到怎樣的動作和運動水平?怎樣的動作和運動訓練才是適宜的?我們特邀馮教授撰文,結合不同的年齡段給出具體的訓練建議,并讓幾位媽咪談了她們在培養寶寶運動技能方面的經驗。
寶寶的運動智能是驚人的,從只有一些先天的無條件反射,到學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再到能夠進行一些活動,完成一些運動項目,這么復雜的學習只需幾年時間就可完成!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了解孩子每個階段的運動水平,并進行相應的動作促進練習。
0~1 歲
1 個月動作水平
寶寶有先天的肢體反應,比如,刺激他的手掌心,他會五指抓緊;刺激他的腳掌心,他的五個腳趾會先縮緊后張開;突然的響聲會令他受到驚嚇,他會把眼睛集中在光亮的地方,頭輕微地左右轉動。
促進訓練
寶寶體操:
扶著寶寶的手舉起來,再輕輕地放下,配上兒歌:“我的小手舉起來舉起來,我的小手放下去放下去”。
拉拉手:
用手分開寶寶緊握的拳頭,讓寶寶握住大人的手指,試著用力拉一拉,可以邊做邊說:“我和寶貝拉一拉,拉一拉。”
2 個月動作水平躺著的時候,寶寶可以稍稍地抬一抬頭,還可以跟著撥浪鼓轉動一下頭;被抱著的時候,頭可以撐住幾秒,但很快就倒向一邊;手可以抓握住一樣東西,而且可以稍稍地晃動;會吸吮自己的手指。
促進訓練
頭部動作:
讓孩子躺在床上,拿一個會響的玩具在孩子面前緩慢地移動,引導孩子頭部跟著玩具轉動。
動動身體:
父母躺在床上,輕柔地把寶寶舉起來、放下。
飛一飛: 托住寶寶的腹部讓孩子向前飛,向后飛。感覺刺激: 用不同質感的東西刺激孩子的手指和腳指,邊做邊和寶寶說話,“撓撓小手,撓撓小腳,好玩好玩真好玩。”
3~6個月動作水平
頸變得有力,頭和視線可以跟著物體前后左右移動;開始有意識地移動手和腳,伸手去抓看見的玩具;拍打一個玩具使它發出聲音,
有的孩子已經可以用兩只手把玩物品;會出聲地笑,會抬起胳膊期待父母擁抱,而且會試著發音來得到大人的回應;躺著時可以翻身趴著;手可以有意識地抓握和扔;可以獨自坐幾分鐘;可以在大人的扶持下站立,而且可以輪流抬起腳邁步學走路。
促進訓練
鼓勵寶貝翻身:
大人用玩具逗引或語言鼓勵,再從一側給予幫助,讓寶貝從仰臥轉向俯臥。
幫助寶貝翻身:
如果寶貝還不能從仰臥位翻滾到俯臥位,大人可以握住寶貝的一側手臂,輕輕地拉向身體另一側,以引起翻身動作。
鼓勵孩子注意自己的雙腳:給他戴上會發出聲音的腳環,讓孩子注意到自己的腳并舞動自己的腳使玩具發聲。
訓練寶寶控制手的能力:當孩子洗澡時,在澡盆里放上一些浮起來的玩具,讓孩子伸手去抓,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小塊的食物讓孩子把食物拿起來送進嘴里。發出各種聲音讓孩子模仿:大人可以唱簡單的歌、發出啊啊哦哦的聲音,鼓勵寶寶模仿發聲。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孩子寶貝》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