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運動對於調理孩子多動症有幫助

運動對注意力缺失和多動症來說, 也是自我控制的“良藥”。 目前醫生給多動症患者所開的利他林, 其實就是為增進大腦中多巴胺的量。 如果運動本身就會分泌多巴胺, 為何不用大腦自己本身的多巴胺呢?自己分泌的對大腦沒有傷害, 外來的現在巳知會傷害伏隔核。 許多第一線的治療師都發現, 武術、體操等需要大量注意力的運動對過動症的孩子非常有説明, 因為這些運動需要全神貫注, 而且武術、體操比枯燥的跑步機有趣得多, 孩子比較願意持續練下去。 任何運動都需要持之以恆, 每天做,

Advertisiment
效果才會出來。

其實很多被大人認為是“皮”的孩子, 只要給他們一個運動空間、一點時間, 將精力正當消耗掉他們就不搗蛋了。 相信大家都聽過“獵人一農夫”的多動兒理論。 說是在12000年前後, 人類走向農業社會, 開始定居下來之後, 環境的改變使得過去的長處變成現在的短處了。 在遠古代, 如果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那麼早就被其他動物吃掉了, 不可能成為我們的祖先;如果看到事情發生不馬上採取行動, 而是三思而後行的話, 也會變成別人的晚餐, 活不到成為我們的祖先。

這個理論認為多動兒其實沒毛病, 只是生錯了時空。 他們容易分心、衝動、冒險性強, 其實這是遠古打獵採集時生存者必須的特徵, 人類進化到農業社會以後,

Advertisiment
這些特徵才變得格格不入。 也就是說, 他們是“獵人”, 但是要在“農夫”的社會裡討生活, 所以被視為異類了。

現在學者把過動症的人叫作“有愛迪生基因者”, 不認為他們有病。 愛迪生念小學時, 被老師認為無可救藥, 叫他父母領回家, 免得干擾別的孩子上學, 但愛迪生卻是有史以來, 專利拿得最多的人。

多動兒並不是不能學習, 他們只是不能在教室中安安靜靜坐著學而已;如果讓他們在祖先生活的大自然環境中, 他們可以學得很好。

現在治療多動兒所用的利他林, 是借由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來達到抑制注意力不足和過動的目的;憂鬱症者所服用的百憂解則是阻擋血清張素的回收, 使它們在大腦中比較多。

既然“多動兒”不是病,

Advertisiment
但又必須適應“農夫”的生活, 那麼假如運動可以達到同樣的藥效, 又何必服藥呢?因此現在醫生很鼓勵“病人”用運動的方式來減少藥物的服用, 甚至替代藥物。 對於現在教室中越來越多的“注意力缺失”和“過動學生”, 這不失為一個替父母分憂、替老師減壓的好方法。

柏拉圖說:為了讓人類有成功的生活, 神提供了兩種管道——教育與運動。 我們也越來越看到, 這兩種管道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運動也是治療抑鬱症的一劑良藥。

研究發現, 當一個人大量運動到他心跳最高數位的70%以上時, 大腦中就會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 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跟情緒有直接的關係。 臨床實驗也發現, 憂鬱症的病人每日運動,

Advertisiment
持續三個月後, 百憂解的藥量可以減少。 運動提高人的警覺性、注意力和動機, 使心智最佳化, 還能促進神經細胞的連接, 説明接收新的資訊, 並產生新的神經細胞以接收更多新的資訊。

哈佛大學的教授發表了長期追蹤婦女運動與心智功能的研究。 他們追蹤18000名護士, 發現活動量和活動時間對心智功能都有幫助。 那些不愛動的護士在心智能力上比最愛動的老了兩至三年。 甚至一周只要動一個半小時, 在心智慧力上就比那些不愛動的年輕一歲半。

吃藥和運動是相輔相成的治療方式。 運動的好處是操之在己, 自己持之以恆, 病情就會減輕。 運動給病人一種自我操控的良好感覺, 這種感覺會帶回他對自己的信心,

Advertisiment
這個正向作用的效果比吃任何藥都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