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運用行動暗示法 培養孩子良好行為

實例

遊戲做完了, 把玩具收拾整齊;

作業做完了, 把書本、文具擺放有序, 把書桌整理好;

洗完自己的小手絹、襪子, 把臉盆擺到架子上, 把肥皂放入肥皂盒, 把濺到地上的水擦乾淨。

不管做什麼亊, 都善始善終, 認真細緻地做好善後工作, 這是每一位成功者不可或缺的良好行為。 從小培養孩子的這一良好行為, 是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如何培養孩子善始善終的良好行為?楚楚的媽媽運用了說理教育法、目標導引法、體驗結果法等, 其中運用最多的是“行動暗示法”。

楚楚興致勃勃地在玩積木, 媽媽朝她笑了笑,

Advertisiment
不聲不響地拿來放積木的筐子, 將一塊積木放了進去。

過了一會兒, 楚楚還在玩積木, 媽媽朝她笑了笑, 走近她的身邊, 又往筐裡放了兩塊積木。

這時, 楚楚注意到了媽媽的行為, 也模仿著媽媽的行為, 開始將積木放入筐內,一塊, 一塊, 又一塊……

在楚楚收拾積木的時候, 媽媽又悄悄走開了。

楚楚是個愛勞動的孩子, 她正在洗自己的手絹, 剛剛學習洗東西的楚楚把肥皂沫搞得滿地都是, 媽媽沒有吱聲, 因為媽媽知道這時候批評孩子, 可能會挫傷孩子勞動的積極性。

楚楚洗完了手絹。 媽媽拿來抹布, 抹了兩下地上的肥皂沫, 將抹布遞到楚楚手上, 便去幹別的事了。

聰明的楚楚明白媽媽的意思, 接過抹布蹲下來, 一點點把肥皂本和濺出的水擦乾淨。

Advertisiment

環境整理乾淨了, 媽媽把楚楚抱在懷裡, 親了親說:“楚楚會洗手絹了, 真能幹!”

“爺爺奶奶你們來看, 楚楚把臉盆、肥皂都放得整整齊齊的, 連地上的水都擦乾淨了, 真不簡單。 ”媽媽又讓大家都來欣賞楚楚的行為。

簡析

媽媽取來裝積木的筐子, 拿來抹布, 這些行為在暗示孩子:把積木放入筐內, 把肥皂沫抹乾淨。 媽媽運用的這種“行為塑造法”就是行動暗示法。

從上例我們可以知道, 行動暗示法是不用語言, 而用某些相關的行為向孩子傳達行為資訊的方法, 它能誘導孩子良好行為的出現。

提醒, 運用行動暗示法, 培養孩子良好行為, 有四大操作要點:

一、行動實施者必須是孩子信賴和蕁敬的、與孩於有著良好關係的人,

Advertisiment
可以是父母, 可以是老師, 也可以是與孩子關係密切的夥伴。

二、行動暗示所傳達的資訊必須是明確的。 因而, 行動暗示採取的“行動”應該與要誘導的孩子行為相一致…媽媽將玩具放入筐子的行動傳達的資訊是“收拾玩具”;媽媽用抹布擦肥皂沫的行動所傳達的資訊是“整潔環境”。 所以, 媽媽的“行動”起到了誘導孩子良好行為的作用。

三、在行動暗示的過程中, 必須讓孩子注意並領會暗示的資訊。 如果孩子並沒有注意到你的暗示, 那麼就失去了暗示的意義;如果孩子並不懂得你暗示的含義, 你所希望的良好行為也難以出現。

四、一定要掌握好行動暗示的時機, 楚楚的媽媽拿來積木筐的時間, 應該是楚楚已玩了相當一段時間的積木,

Advertisiment
該轉入其他活動的時間;拿抹布來的時間也應是恰好楚楚晾完手絹的那一刻。 太早或太遲都產生不了好的效策。

五、為了鞏固行動暗示的結果, 必須把行動暗示法與隨機強化法結合起來運用。 當孩子良好行為出現時’要給以贊許、鼓勵以及適當的獎賞。 延伸閱讀: 最“健康”的十種球類遊戲 請你跟我做遊戲:5-6歲 讓寶寶更聰明的手指遊戲 讓你的孩子玩玩紙遊戲 與13-15個月的寶寶做遊戲 上一頁12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