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度使用益生菌傷健康 5個方法讓寶寶自己產生益生菌

益生菌對於人體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腸道益生菌含有各種酶, 因此可以水解蛋白質、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纖維素、合成人體需要的維生素K和B族維生素等。 可以說, 益生菌好處多多, 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給孩子無限制的補充益生菌。

正常情況下孩子無需補充益生菌

著名育兒專家張思萊表示, 對於發育中的正常孩子來說完全沒有必要額外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不是保健藥物, 也不是補藥, 更不是萬能藥。

益生菌主要用於兩種情況之下:一種是因為長期使用抗生素, 使得抗生素不但殺死了致病菌,

Advertisiment
同時也殺死了與之同存的益生菌, 因此需要補充益生菌以重新建立體內微生態屏障。 另一種就是因為腹瀉, 造成大量的益生菌丟失, 失去制約的致病菌或者條件致病菌此時引發疾病, 造成腸道菌群失衡, 為之補充益生菌, 重新建立腸道菌群平衡, 維護腸道健康。

張思萊最後強調, 即使應用益生菌也是在醫生指導之下短期使用, 不能長期使用。

過度使用益生菌對人體有害

張思萊表示表示, 長期使用用益生菌會對人體構成潛在的危害。 醫學研究證明:人體長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產品, 會促使腸道功能逐步喪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 久之人體腸道便會產生依賴性, 醫學上稱之為“益生菌依賴症”。

Advertisiment
而人體一旦患上“益生菌依賴症”, 終生都將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產品來維持生命的健康狀態。

一些醫學專家還提出:益生菌的過度使用可能成為孕育“超級病菌”的新溫床。 由於許多乳酸菌對抗生素具有多重抗藥性, 透過與病原菌的共同生活、接觸, 很可能將自身攜帶的抗藥性基因傳遞給病原菌, 使之獲得抗藥性而成為“超級病菌”, 導致感染時可能無藥可醫。 其他可能的副作用還包括影響醣類與脂肪的代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失調等等。

如何讓寶寶自己產生益生菌

適量的益生菌有益身體健康, 我們該怎樣讓寶寶自己的身體產生更多的益生菌?

1.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是一個有菌餵養的過程,

Advertisiment
因為乳☆禁☆房的乳管中含有正常的益生菌群, 通過母乳餵養可以將正常菌群傳給孩子, 讓孩子儘早建立腸道的正常菌群。 母乳中含有雙歧因數, 雙歧因數在母乳中的低聚糖(即為益生元, 母乳中的低聚糖大約有100多種)作用下, 生成雙歧桿菌或乳酸桿菌。 雙歧桿菌不但能夠定植在大腸中, 而且能夠迅速繁殖起來。 這些益生菌通過酵解乳糖和低聚糖, 其代謝產物為酸性物質, 可以起到制約致病菌的作用。 同時母乳中的低聚糖還可以與腸道致病菌競爭腸上皮粘膜細胞的受體, 並對致病菌產生的毒素起直接抑制作用。

對於不能母乳餵養的嬰兒, 最好選擇富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 低聚糖又稱益生元, 可以起到調整腸道菌群微生態平衡的作用,

Advertisiment
例如低聚果糖可以起到增殖雙歧桿菌的作用。

2.食品多樣化

寶寶日常要注意食品多樣化,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如含麩子比較多的麥粉、粗糧、薯類、豆類、蔬菜和菜苗、水果、魔芋、海藻等植物性食品, 這些食品富含可溶性的膳食纖維, 有助於腸道益生菌的繁殖和發展、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不要過多攝入動物性食品, 因為這些食品不含有膳食纖維和低聚糖, 而且過多食用高蛋白的飲食會促進腸道腐敗菌的生長, 產生一些有害物質。

3.正確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在殺死致病菌的同時也會殺死益生菌, 尤其是廣譜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的結果就是殺死益生菌、破壞了腸道菌群平衡;此外, 濫用抗生素還會增強細菌耐藥性,

Advertisiment
從而衍生“超級細菌”, 使得患者無藥可用, 難以治療。 因此使用抗生素的原則是: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的;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能用一種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沒有明確病原菌可以使用廣譜的, 一旦明確病原菌就要選用敏感的窄譜抗生素;輕度和中度感染不建議聯合用藥;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時就要用夠劑量、用夠療程, 不能隨便停藥。

4.減少不必要的醫學檢查手段

正常情況下, 應儘量減少對孩子使用不必要的醫學檢查手段, 例如放射檢查和治療等, 這些檢查也會對腸道菌群平衡造成嚴重破壞。

5.注意個人飲食衛生

日常生活中藥注意孩子的個人飲食衛生, 勤洗手, 不吃衛生狀況不合格的食物(如路邊攤、三無零食等), 杜絕一切可能造成致病菌侵入的環節。

(備註:文章根據張思萊39博客的內容整理。)

杜絕一切可能造成致病菌侵入的環節。

(備註:文章根據張思萊39博客的內容整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