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 總是傾其所有滿足孩子。 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 對孩子的太多滿足, 已是司空見慣了。
這對於孩子是好還是不好呢?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參加教育諮詢, 對專家說:“我這個孩子吃的、穿的、玩的, 什麼都不缺, 而且什麼都是最好的。 但他還總是不快樂, 經常抓著自己的頭髮, 把頭往牆上碰……”正說著, 這個男孩爬上一個不足1米高的水泥平臺, 好像是要跳下來。 這位母親立刻沖過去, 要孩子下到安全地方, 男孩臉上的陽光, 立刻被烏雲遮蓋。
什麼都不缺的孩子不快樂, 可不是個別的, 這引起了一些教育家的反思。
Advertisiment
教授這一代人年幼的時候, 物資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沒有豐富到超出需要的狀態, 教授說:“所以, 我小時候總是存在有一種期待滿足的願望。 早年的經歷使我認識到:有期望的過程是快樂的, 有追求的過程是幸福的。 ”過於缺失固然悲哀, 然而, 過度滿足, 也會使人丟失了期望, 磨滅了追求, 不能不說也是一種悲哀,
Advertisiment
問題的關鍵是父母們要善於控制自己的“心魔”。 “心魔”之一是:盲目攀比, 別人孩子有的, 我的孩子就得有, 不能讓人家比下去;“心魔”之二是:補償心理, 自己以前缺失的, 一定要在孩子身上補償, 自己以前沒能滿足的, 一定要讓孩子滿足;“心魔”之三是:有求必應, 再難也不能缺了孩子, 不然就覺得對不住孩子。
然而, 美好的願望卻結出了不美好的果子。 過度滿足的弊病, 已經在這一代孩子身上顯現了。 瞧, 小小年紀就感覺空虛, 無聊;欲望氾濫, 不能節制;極端的“自我中心”……
但這並不是說不要滿足孩子, 只是不要“過度”, 而且要講究滿足的教育技巧, 讓滿足產生積極的作用。 有位家長採取“延遲滿足”的做法,
Advertisiment
“渴望”是一種活力和能夠使人體驗幸福的徵候!當你和你的孩子感到“倒胃口”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