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度教養易造成孩子不自信 爸媽需做到這5點

大量研究證實, 早期缺乏教養(被父母打罵、缺乏營養、被父母忽視)對孩子成長發展不利。 然而, 今天很多父母可能走到了另一種極端, 即過度教養——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 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

什麼是過度教養?

過度教養分為“直升機教養”和“割草機教養”兩種典型形式。 “直升機”父母時刻在孩子頭頂上盤旋, 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 孩子一旦遇到什麼挫折和困難, 他們立馬出手相助;“割草機”父母隨時跑在孩子前面, 像清除雜草一樣提前幫孩子掃清前進道路上可能面臨的所有障礙。

Advertisiment

過度教養的負面影響

大量研究發現, 過度教養對孩子的學業成就、社會適應、抗挫折的能力、自信心、社會責任感及生活技能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過度教養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過度教養會影響孩子對自己、對生活的掌控能力, 讓孩子產生無力感, 導致很多負面情緒。

過度教養對父母自身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比如父母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孩子身上, 自己也會感覺到倦怠、壓力、自責等情緒困擾。 另一方面, 過度教養也會對學校日常管理造成干擾, 影響到家校合作的效果。

過度教養的具體表現

最明顯的就是回應和要求的極度不平衡。 日常生活中, 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過分保護、輕易滿足、特殊禮遇等,

Advertisiment
都是過度教養的表現。 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包含“回應”和“要求”, 過度教養就是父母在“回應”和“要求”上的過度表現或不恰當組合。

最典型的就是“高回應”, 比如當孩子外出時, 父母不放心, 總是一個又一個地打電話。 還有“低要求”, 比如有的父母不讓17歲的兒子獨自乘車上學, 擔心不安全。 另一種是“高要求”加“低要求”的組合, 即理論上對孩子要求很高, 給孩子過高的期望, 卻又不教孩子獨立做事的方法, 不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如何避免過度教養?

1.學會放手:父母單方面地認為自己有權決定孩子的一切, 應該知道孩子的一切, 其實是不合理的。 父母一定要將孩子視作獨立的個體, 不能將孩子的人生視作自己人生的延續。

Advertisiment

2.信任孩子:“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什麼事情都要掌控, 對孩子設置了很多“不許”“不准”等規則, 實際上是一種高度的不信任。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應對困難、風險的能力。

3.用平常心對待孩子: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特殊禮遇, 總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孩子多加關注。 每個孩子確實都有自己的個性, 但我們更要相信孩子發展的共性, 相信孩子的發展有共同的規律和特點, 不要過度誇大孩子的特殊性。

4.學會分離: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或距離是不斷發生變化的, 最初孩子是父母的一部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 總有一天孩子會成長為獨立的個體。 我們要學會守望孩子的成長, 讓孩子在應該離開父母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有能力離開父母。

5.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當我們讀懂孩子在思維、人格等方面的發展特點, 就知道學前階段要注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小學階段重點培養孩子的成功感和勤奮感, 青春期階段重點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

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智慧的父母會用自己心靈的不斷成長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就像一首小詩裡寫的那樣: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地退出……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原標題:孩子不自信 可能源於過度教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