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度鼓勵孩子殺傷力大於批評

家長的態度、評語就像是擺在孩子面前的一面鏡子, 孩子總是通過這面鏡子來認識自己, 形成“我是誰”這樣的心理概念。 因此鏡子反映出的內容對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極為重要。 孩子的成長應當是在不斷的自我矯正過程中度過的, 如果缺少真實的評價, 就會使得孩子走入自我認識的盲區。

父母的虛誇讓她陷入困惑之中

13歲的楚蓉快要小學畢業了, 她近來總在鬧脾氣。 她拒絕爸爸媽媽翻閱她的書本, 拒絕將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告訴爸爸媽媽。 每當爸爸媽媽有一絲詢問的意思, 她就會表現得非常煩躁。

Advertisiment
“我們知道升學考試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所以常常會安慰她, 鼓勵她。 但是越鼓勵, 她好像越是聽不進去。 ”楚蓉的媽媽非常擔心女兒的情況, 她不明白, 孩子到底遇到了什麼事情, 為什麼會如此排斥父母的關心。

臨床診斷:沒有根基的稱讚往往比批評更具有殺傷力

經過深入溝通得知, 從小楚蓉從父母那裡得到的都是最好的評語, 無論她做什麼事情, 爸爸媽媽都會誇獎她做得好。 小時候, 楚蓉喜歡在紙上塗鴉, 每次隨手畫出的作品, 都會被爸爸媽媽貼在最顯眼的位置展出來供一家人欣賞。

雖然在繪畫班的時候, 老師很少表揚楚蓉, 但是爸爸媽媽都會在家裡彌補課堂上缺失的那份鼓勵。 好像無論做什麼事情,

Advertisiment
在爸爸媽媽的眼中, 楚蓉都是最棒的。 因此在楚蓉自己的心目中, 她也是同齡孩子中的佼佼者。

然而, 在上學以後, 驕傲的她經常會聽到同學說自己:“她總覺得自己是最棒的, 其實她什麼都不行。 ”難道, 真的是自己根本就不出色。 她帶著這個問題去問媽媽, 媽媽的回答是:“別聽同學瞎說, 我家楚蓉就是最棒的。 ”而在之後的一次考試中, 楚蓉發揮的不好, 名次比較靠後。 在諮詢室裡, 楚蓉哭著說:“我根本就不是最好的, 我再也不相信爸爸媽媽了。 ”

過度的鼓勵, 容易導致孩子自我膨脹

家長的態度、評語就像是擺在孩子面前的一面鏡子, 孩子總是通過這面鏡子來認識自己, 形成“我是誰”這樣的心理概念。 因此鏡子反映出的內容對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極為重要。

Advertisiment

楚蓉的自我概念建立在爸爸媽媽不斷的鼓勵之中, 因為總是受到誇獎, 所以楚蓉始終以為自己就是那個最棒的孩子。 父母的這種鼓勵就像是在孩子的面前立起了一面凸透鏡, 而楚蓉則像是一隻站在凸透鏡前的小貓, 一直以為自己是一隻老虎。

以往, 當遇到失敗的時候, 爸爸媽媽總是會幫她歸因於外在條件, 所以楚蓉的自我界定始終沒有發生改變, 無論遭遇怎樣的挫折她都會認定凸透鏡中的人就是自己。 但是, 她從來不知道, 自我的真相是什麼。 而一旦她發現真實的自我與爸爸媽媽告訴她的那個我有很大的差別時, 這個結論對她的打擊將會是難以承受的。

沒有根基的誇獎,

Advertisiment
讓父母失去權威

每個人的自我概念都是建立在他人評價的基礎之上, 而這個他人不僅僅是指爸爸、媽媽,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家庭之外成員的評價將會越來越重要。 由於來自不同社會群體的人本身就會因為標準不同而導致對同一個人, 同一件事情的評價產生很大的差異。

所以父母的評價性語言與來自外界的評價性語言越是具有一致性, 孩子就越會相信自己的父母, 而一旦父母對孩子的評價與外界差異過大, 孩子的心中就會畫出一個問號。 而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稱讚缺少依據性, 甚至有些敷衍, 他們對父母的信任感必然就會有所下降, 甚至影響到親子之間的關係。

區分鼓勵和稱讚的區別, 給孩子最真誠地鼓勵

Advertisiment

很多的父母認為他們稱讚孩子就是鼓勵孩子, 他們沒有認清稱讚可以是鼓勵, 但是不等於鼓勵。 表面看來, 稱讚和鼓勵是在相同的過程中產生的。 這是因為稱讚和鼓勵二者都注重再積極的行為。 其實, 稱讚是鼓勵的一種, 是以競爭為基礎, 獲勝者才能得到, 是有最好的意思。

事實上, 父母親再稱讚孩子時的心態是:如果你做我認為好的事情, 你將會從我這裡得到承認和重視(有價值)作為獎賞——稱讚是想用外在的建立來激勵孩子。 但是鼓勵是對孩子的努力和改進而言, 不管這努力和改進多麼微小都可加以鼓勵。

圓圓想參加手工比賽, 每天都在認真地練習。 她對媽媽說:“媽媽我可能不行, 錚錚剪的小兔子可好看了, 我一定賽不上。”圓圓的媽媽對圓圓說:“我記得,前兩天你剪出來的圖畫還沒有這麼漂亮,寶貝,你已經進步很多了。”媽媽的鼓勵讓圓圓很開心,也更有信心了。

同時,鼓勵使用的時機也是有區別的。鼓勵是在孩子表現低落的時候也給予,孩子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或者當他們面對失敗時,父母也可加以鼓勵。但是稱讚就不能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稱讚和懲罰一樣,是控制的方法。

Tips:稱讚時候等於鼓勵,可視以下情況而定:

父母的目的:如果你真誠的意願視鼓勵,而不是要控制他,你的讚美就是鼓勵。

孩子接受讚美的方式:如果孩子對這個稱讚本來就沒有期盼或要求,那麼這個讚美就是鼓勵。

鼓勵孩子的時候,不要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上價值判斷。很多的時候我們用使用積極的判斷和積極的評價,而這種評價顯示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意見,而不是幫助孩子相信自己。

我一定賽不上。”圓圓的媽媽對圓圓說:“我記得,前兩天你剪出來的圖畫還沒有這麼漂亮,寶貝,你已經進步很多了。”媽媽的鼓勵讓圓圓很開心,也更有信心了。

同時,鼓勵使用的時機也是有區別的。鼓勵是在孩子表現低落的時候也給予,孩子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或者當他們面對失敗時,父母也可加以鼓勵。但是稱讚就不能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稱讚和懲罰一樣,是控制的方法。

Tips:稱讚時候等於鼓勵,可視以下情況而定:

父母的目的:如果你真誠的意願視鼓勵,而不是要控制他,你的讚美就是鼓勵。

孩子接受讚美的方式:如果孩子對這個稱讚本來就沒有期盼或要求,那麼這個讚美就是鼓勵。

鼓勵孩子的時候,不要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上價值判斷。很多的時候我們用使用積極的判斷和積極的評價,而這種評價顯示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意見,而不是幫助孩子相信自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