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研究發現, 孩子在出生以後的4年裡面, 他們會學會這一輩子50%的學習能力, 知道以後該怎麼學習, 然後以此為基礎來成長。 學習能力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僅僅是通過學習認字和數學就能夠獲得的。
人類已經進化了幾百萬年,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面, 人類的認知從最早的語言、繪畫到象形文字, 再到文字, 花費了很長時間, 但是這是人類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經歷的。 學習也是如此, 從自發的塗鴉、繪畫, 再發展到學習文字和算術這些抽象的東西, 也是要花非常多的時間的。
人為的早期智力開發,
Advertisiment
2007年, 美國社會學家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人為的干預雖然能夠在短時間裡面讓孩子的智商提高, 不過, 以後若不再進行人為干預, 那麼孩子的智商還是會降下來的。 ”
2007年8月華盛頓大學這樣發表說明, “小小愛因斯坦”系列對孩子的智力反而起到了反作用;8~16個月的孩子, 若是每天花費一個小時看這些視頻, 其掌握詞彙的能力就會降低17%。
美國心理學家對“以學習知識為主導”和“以社會交往為主導”的學前班進行了一番實驗, 最後發現:在5歲時, 前者比後者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掌握更多的知識, 但是到了6歲, 其實兩者就變得差不多了, 並且, 在學習熱情和創造力上, 後一組孩子反而會更加好。
Advertisiment
過早讓孩子學習抽象知識會造成的傷害:
1、影響孩子自主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建立。
大家都明白, 孩子學習成績是否好, 主要是看孩子是不是可以主動積極地思考。 思考能力的形成, 不是單單看書就能夠獲得的。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 其實在觀察這個世界的時候就開始了自主學習, 慢慢地讓自己的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
每個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 要是太早就學習文字和數位這樣抽象的符號, 就會導致孩子把很多的精力都放在抽象的事物上, 對於這個世界就不會很好地去感知, 會錯過非常多美好的事物, 同時也會缺少理解、歸納和判斷的主動性和能力。
當孩子有了豐富的感覺經驗、獲得形成清晰概念的能力之後,
Advertisiment
2、阻礙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孩子對於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 所以自己會去探索和發現周圍的事物。 要是對於所生活的世界還沒有足夠的觀察和體驗, 就讓孩子去學習抽象知識, 孩子會提高對於抽象符號的認識, 對於真實世界就會缺乏感受。
反之, 讓孩子多多感受這個世界以後, 孩子就會非常自然地去瞭解符號和抽象思維, 而此時孩子整體的思維體系也已經發展好了,
Advertisiment
3、過早的智力學習, 會影響孩子其他能力的正常發展
在4歲以前, 孩子要完成感官、語言、大動作和細微動作、秩序、社會規範等非常多的探索和學習, 孩子要學習很多的知識, 最好是能夠在真正屬於他們的“遊戲”中去學。
欲速則不達——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讓孩子過早學習抽象知識, 不然會損失了培養做人的潛在素質, 如:好奇、熱情、開放、靈活、想像力、創造力和朝氣等天性。 孩子如果在合適的時間沒有培養好這些素質的話, 那麼以後會很難再培養好。
在抽象學習之前, 孩子對於這個世界一定要好好認識, 可以多多做遊戲, 讓孩子的感覺器官、大腦以及運動系統充分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