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節收到的玩具這麼多,只引導孩子玩5樣

小的時候, 我的玩具幾乎都是老爸自製的。 那時候, 拼爹都是拼自製玩具的豐富性, 陀螺能自製、冰車能自製、彈弓能自製、推鐵環能自製、火柴槍能自製。

對我的童年影響最大的玩具, 是一個變形金剛手辦, 而且還是假的。 它給我平添了許許多多的想像和樂趣。 玩具不足時, 真的是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啊, 哈哈。

因為玩具不多, 我們和大自然更親近、和小夥伴更親近、和書更親近。

糖多了不甜, 是個理兒。

放假了, 我帶喆同學和奶奶去探望了一位老友。 孩子稱呼她為"丁奶奶"。

丁奶奶退休前是位中學老師,

Advertisiment
乾淨俐落, 願意接受新事物, “連連看”“切切樂”這種小遊戲玩得非常好。

去的時候, 我注意到書桌上有一本《西爾斯育兒百科》, 書角已略微卷起。 我略帶驚訝地問她:“您也看這麼經典的育兒書呀?”

丁奶奶笑著說:“兒媳留下的, 雖然沒說, 我知道她是想讓我學學新鮮的養育孩子的方法, 畢竟七八十年代的經驗都過時了。 我也願意看, 經常翻翻, 還真發現自己當初犯了不少錯呢, 還好我兒子如今也沒出啥差錯。 ”

實際上, 她兒子大學畢業就申請到了國外碩博連讀和全額獎學金的機會, 回國沒幾年, 在公司已經做到了中層, 不僅為人處世成熟, 性格也很開朗, 和老人、孩子都能打成一片, 見面和喆同學也玩得很high。

每次回家, 喆同學就跟我念叨:“我叔叔知道好多車,

Advertisiment
還給我講戰鬥機。 媽媽你知道嗎, 就是那種打仗的飛機, 會放槍的……”

這次來玩, 丁奶奶特意把她兒子小時候玩的玩具拿出來給喆喆玩, 已經三十年的電動推土機仍保存完好, 安上電池還可以運轉。 喆喆興奮不已。

而我不禁感歎, 三十年前的玩具竟然保存得這麼好, 是怎麼做到的?

玩具少, 更懂得愛護

下面這些是丁奶奶特意翻出來的小人書, 雖已泛黃, 還是每本都整整齊齊地碼在書架上。 丁奶奶說:“那時候玩具少, 小人書也少, 孩子特別珍惜。 ”

因為珍貴, 所以懂得珍惜。

還記得小時候, 爸爸出差給我帶回一個帶聲音的電動槍。 在那個年代, 擁有一把電動槍是相當酷炫的一件事, 很長一段時間, 我都小心翼翼地扳動著扳機,

Advertisiment
唯恐力氣太大, 把扳機摳壞。 每次玩過之後, 都要把它裝到布袋子裡。

因為是有記憶以來印象最深刻的玩具, 也是很難得才能收到的禮物, 自然愛護有加。

現在去商場, 我經常看到有寶貝在玩具櫃檯撒潑打滾, 即使家裡已經有相同功能的玩具, 只要樣子稍不一樣就糾纏到底。 但真買回家去, 對新玩具的熱度也保持不了幾天, 有時候玩半小時就束之高閣了。

群裡有個媽媽就吐槽過自己的女兒:在商場挑玩具花了將近三個小時, 回到家玩了不到三十分鐘便將這個玩具打入了冷宮。

這一點我也該反思, 我對喆同學玩具的數量卻沒有明確規定, 他常常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不時地在不同玩具間來回切換。

Advertisiment

聊天中, 我還瞭解到丁奶奶當初的方法:兒子小時候, 她會將大部分玩具放到櫃頂, 留出更多的地面空間讓孩子玩, 每次地上只留兩三樣玩具。 等孩子把手裡的玩具探索夠了, 覺得沒意思了, 便會自己找樂子:或拿起畫筆塗色繪畫, 或拿著剪刀剪紙, 再大些, 看書的時間越來越長。

雖然說丁奶奶的很多養育方法在我們看來有些老土, 但她關於玩具的做法, 簡直超前了一般人30年。

玩具不多, 注意力集中創意多

“孩子小時候買的玩具不多, 總能變著法子玩出新花樣, 不玩玩具了就用家裡的材料自己做, 小時候玩的木頭手槍、彈弓、冰車都是自己折騰著做的, 有時候一樣做一天也不嫌累。 ”丁奶奶回憶起兒子小時候的日常。

說到這裡,

Advertisiment
我想起一個曾看過的實驗。

德國的兩位公共衛生工作者(Strick 和 Schuster)說服了幼稚園一個班的孩子3個月不玩玩具。 雖然實驗一開始很無聊, 但很快, 孩子們就利用周圍環境中的東西來創造遊戲, 並在遊戲中發揮想像力。

我也發現了喆同學玩玩具時的一個現象:身邊玩具多的時候, 相對持久度不是很長, 遇到難一點的玩具很容易放棄, 轉身尋找對他來說簡單一點的。

而只玩一種積木時, “要給爸爸建個能在家裡跑步的大房子, 給媽媽擺個打字不彎腰的電腦桌(可能看我碼字時經常駝背, 他覺得我的電腦桌不夠舒服)。 ”不僅注意力集中, 還把積木比作各種道具, 發揮想像力構造他的場景。

回想我們小時候, 家裡玩具不多, 我們更多的是用身邊的材料自己做玩具。 小時候自製過沙包、雞毛毽、車內胎剪的皮筋,童年的記憶也是快樂自由的。

玩具雖少,玩的過程中,不再是簡單地動手駕馭玩具的幾個功能,而是想方設法利用手頭的材料來協助,達到更多遊戲的目的。

玩具少了,孩子反而變得更機智。美國兒童教育學者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證實,玩具過多,容易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學者克雷爾·勒納說過,給孩子過多而不適當的玩具反而會損害他們的認知能力,因為他們在如此多的玩具面前會顯得無所適從,無法集中精力玩一件玩具並從中學到知識。

玩具少,孩子更懂得分享

家有雙胞胎的朋友也曾告訴過我一個有趣的現象:兩個小寶因為一個玩具糾纏的時候,如果家長再遞一個新玩具過去,更容易引發兩個小朋友的糾紛。兩個小寶為了得到新玩具,搶得不可開交。

大人不介入的話,小朋友搶一會兒自然會有一個放棄,注意力轉向別的玩具,相處起來反倒和諧一些。

之前考察喆同學的幼稚園時,區角活動區域的玩具不多,當初覺得孩子們活動的時候每個孩子拿到手的玩具不平均,豈不是很容易產生糾紛?

幼稚園負責介紹的老師卻解釋說,如果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玩具,歸屬感強烈,自己的“領地”不容侵犯。

而玩具相對少,孩子會被迫在一起分享、協作,還會發揮他們的交際能力,與其他小朋友溝通如何支配玩具。

玩具到底幾樣才合適?

孩子的玩具少些,好處竟然這麼多,那究竟多少玩具才合適?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有學者給出了一個數量——5個。理由是:玩具少於5個,孩子們可能會自卑;如果超過5個,不僅玩具玩得不充分,還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

在為孩子提供玩具時,如果玩具太多又捨不得清理,可以利用整理箱將玩具按周搭配5樣整理,每週換一箱。這樣既能保證孩子接觸到的玩具數量合理,換箱子時還會保持神秘感和新鮮感。

還可以與就近的小朋友進行“玩具漂流”遊戲,每家裝一個小箱子的玩具,每週或更長時間交換一次。知道過段時間玩具即將“漂走”,孩子也會有依戀感的。

這個寒假裡,您的孩子又添了多少玩具?您認為給孩子幾個玩具才合適呢?

小時候自製過沙包、雞毛毽、車內胎剪的皮筋,童年的記憶也是快樂自由的。

玩具雖少,玩的過程中,不再是簡單地動手駕馭玩具的幾個功能,而是想方設法利用手頭的材料來協助,達到更多遊戲的目的。

玩具少了,孩子反而變得更機智。美國兒童教育學者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證實,玩具過多,容易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學者克雷爾·勒納說過,給孩子過多而不適當的玩具反而會損害他們的認知能力,因為他們在如此多的玩具面前會顯得無所適從,無法集中精力玩一件玩具並從中學到知識。

玩具少,孩子更懂得分享

家有雙胞胎的朋友也曾告訴過我一個有趣的現象:兩個小寶因為一個玩具糾纏的時候,如果家長再遞一個新玩具過去,更容易引發兩個小朋友的糾紛。兩個小寶為了得到新玩具,搶得不可開交。

大人不介入的話,小朋友搶一會兒自然會有一個放棄,注意力轉向別的玩具,相處起來反倒和諧一些。

之前考察喆同學的幼稚園時,區角活動區域的玩具不多,當初覺得孩子們活動的時候每個孩子拿到手的玩具不平均,豈不是很容易產生糾紛?

幼稚園負責介紹的老師卻解釋說,如果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玩具,歸屬感強烈,自己的“領地”不容侵犯。

而玩具相對少,孩子會被迫在一起分享、協作,還會發揮他們的交際能力,與其他小朋友溝通如何支配玩具。

玩具到底幾樣才合適?

給孩子的玩具少些,好處竟然這麼多,那究竟多少玩具才合適?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有學者給出了一個數量——5個。理由是:玩具少於5個,孩子們可能會自卑;如果超過5個,不僅玩具玩得不充分,還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

在為孩子提供玩具時,如果玩具太多又捨不得清理,可以利用整理箱將玩具按周搭配5樣整理,每週換一箱。這樣既能保證孩子接觸到的玩具數量合理,換箱子時還會保持神秘感和新鮮感。

還可以與就近的小朋友進行“玩具漂流”遊戲,每家裝一個小箱子的玩具,每週或更長時間交換一次。知道過段時間玩具即將“漂走”,孩子也會有依戀感的。

這個寒假裡,您的孩子又添了多少玩具?您認為給孩子幾個玩具才合適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