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適合0-3歲寶寶的20個親子小遊戲

親子遊戲, 不僅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更能從這些遊戲當中, 幫助寶寶智力發育、培養其思考能力、促進孩子的認知能力以及社交發展能力, 還可以給整個家庭帶來歡樂。

所以, 每天陪著孩子玩點小遊戲, 是你與寶寶之間“交往”的最好方式。 更有網友開玩笑說, 如果你能每天堅持與孩子于20分鐘遊戲, 那才是一個稱職的好媽媽。

1、棉花球

準備:三個家庭(每個家庭一大一小)

玩法:家長蒙著眼睛, 用勺子把散落在桌上的棉花球舀入碗中。 (手不能碰棉花 球)孩子用勺子把一個碗中的玻璃珠舀入另一個碗中。

Advertisiment
三十秒鐘後一個家庭的棉花球和玻璃珠相加。 最多的家庭獲勝。

2、哪吒尋寶

準備:經過裝飾的報紙團、玩具簍、藍皺紙

玩法:參賽媽媽收舉玩具簍站在場地一端, 幼兒扮成小哪吒, 由爸爸從後面抱著腰部, 站在場地另一端, 中間有“海浪”間隔, 主持人發令後, 爸爸和小哪吒跑至“海浪”邊, 在“海中”尋找“寶貝”(報紙團)每找到一個就往媽媽的玩具簍中扔, 至主持人說停, 哪個家庭的玩具簍中的“寶貝”多為勝!

3、兩人三足

準備:繩子若干

玩法:一家長與一幼兒將相鄰的兩條腿用繩子綁在一起, 聽到口令後, 兩人一齊向前跑, 看誰先跑到終點為勝。

4、推小車(幼中)

玩法:家長抓住幼兒的兩條腿, 幼兒雙手撐地, 聽到口令後, 幼兒雙手向前爬,

Advertisiment
看誰先到為勝。

5、可愛的袋鼠寶寶

玩法:讓幼兒抱緊家長的脖子, 雙腿夾緊家長的腰, 像小袋鼠一樣緊緊地掛在家長的胸前, 家長彎下腰, 雙手雙腳著地向前爬, 先到終點者為勝。

6、袋鼠接力

人數:八個家庭(每個家庭一大一小)為一組, 每組分兩排對面站(間距為十米)共兩組。

玩法:幼兒面對家長, 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 雙腿勾住家長的腰。 家長雙手不能碰幼兒, 快速跑到對面把接力棒傳給後一位家長。 哪組最先傳遞完即為勝利隊。

7、我給爸爸媽媽穿衣服

玩法:一名家長在終點, 幼兒在起點, 哨聲響起時, 幼兒拿起衣服跑向終點, 給其家長穿上衣服, 拉上拉鍊後, 家長背起孩子迅速跑向起點, 先到者為勝。

8、螃蟹夾球

玩法:一名家長與孩子手把手,

Advertisiment
將一個球放在上面, 身體側向迅速前進, 先將球運到終點者為勝。

9、快樂貼貼貼

準備:繩子一條, 貼畫若干, 計時器一個

玩法:孩子與家長一組, 兩組便可開始遊戲。 兩名家長分別背靠背被一條繩子套住, 兩個幼兒分別站在家長對面的一條線後, 遊戲開始, 每組家長使勁往自己孩子那一邊靠攏, 當一方家長靠近自己孩子的線上時, 孩子為家長臉上貼上貼畫, 在規定時間內, 哪位家長臉上的貼畫多, 就為最後獲勝者。

規則: 當家長腳踩到線時, 寶寶才可以貼。 貼畫只能貼在臉上。 小朋友不能超出線外。

10、小飛機

玩法:幼兒背對其家長, 將兩腿纏在家長腰上, 家長雙手拖住幼兒胸部, 幼兒將手臂側平舉, 家長迅速跑向終點, 先到者為勝。

Advertisiment

11、螞蟻搬豆

請幼兒三個三個組成一組, 扮成螞蟻。 (第一個幼兒站立, 兩手作觸角;第二、第三個幼兒分別彎腰, 雙手抱住前面一個孩子的腰)

請一組組的“螞蟻”排好隊行走, 注意互相的配合, 不摔跤, 不踩到別人。

設置一定的距離, 在終點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 請“螞蟻”從起點到終點, 再返回, 比賽搬豆, 看誰搬得快。

12、釣魚

準備:物品:薄紙板、紙夾、報紙、大約45釐米長的線繩。

玩法:

1)在薄紙板上畫三條不同大小的魚, 最大的魚是1分, 中等大小的魚是3分, 最小的魚5分。 然後將它們剪下來。

2)給不同魚塗上不同的顏色。 等它們晾乾以後, 再用另外不同的顏色畫上魚鱗、嘴巴和眼睛。

3)將紙夾用膠帶粘貼在魚背面鼻子尖上, 這樣紙夾在大魚上露出的最多,

Advertisiment
在中等大小的魚身上露出的稍微少一點, 在小魚身上幾乎沒有露出多少。 這樣最小的魚也是最難捕捉到的。

4)用幾張報紙卷起來做一個堅硬的釣魚竿, 然後用膠帶粘貼起來, 塗上顏色。

5)將線繩的一端固定在一個紙夾上。 然後小心地將紙夾展開, 做成一個魚鉤。 將線繩的另外一端粘在釣魚竿上。

注:可以從硬紙板盒子中釣魚, 或者乾脆就從地上釣魚。 給自己記時, 看看在五分鐘之內可以得多少分。

13、貼鼻子

玩法:將家長的眼睛蒙上, 原地轉三圈, 請小朋友用語言指揮家長將鼻子貼到動物的準確位置即獲成功。

規則: 家長要將眼睛蒙好不能偷看。 幼兒只能用語言指揮。

14、我的寶寶在哪裡

準備:布帶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 請幼兒手把手圍成圓圈,相應的家長蒙上眼睛站在圈內,幼兒手拉手邊唱歌邊繞著家長轉,唱完歌曲立定,然後請家長去尋找自己的寶寶。

要求:幼兒不能發出聲音,去找父母,父母通過觸摸找到自己的寶寶。

15、我給爸爸(媽媽)穿鞋子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首先讓幼兒認識家長的鞋子,然後讓家長將鞋子脫下後放入圓圈內,老師將鞋子打亂,遊戲開始,幼兒從圓圈內找出自己爸爸(媽媽)的鞋子,並幫家長穿好,先穿好的為勝利者。

16、踩氣球

準備:氣球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老師給每個家庭發一個氣球和一根細繩,請家長將氣球吹大綁在自己的腳腕,身背幼兒。聽到老師的口令遊戲開始,家長就背著寶寶踩其他家庭的氣球,氣球被踩爆即被淘汰,比一比誰是冠軍。

17、小腳踩大腳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幼兒雙腳踩在家長的腳上,家長和幼兒手把手,聽到口令後,家長帶著幼兒向前跑,幼兒雙腳不能離開家長的腳,看看誰先到終點。

18、揪尾巴

準備:尾巴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家長將孩子抱在懷裡,在幼兒的屁股上掛一條尾巴,聽到口令後開始遊戲,在保護好自己的尾巴的同時將別人的尾巴揪下來。

19、俯臥撐

玩法:幼兒抱緊家長的脖子,雙腳夾緊家長的腰,背在家長的背上,家長雙手著地做俯臥撐,看哪個家庭堅持最久為勝。

20、穿大鞋

玩法:由一名家長與一名幼兒參加,家長脫下鞋子坐在場地另一邊,幼兒穿上家長的鞋子站在另一邊,聽到口令以後,幼兒出發向家長走去,走到家長那,幫家長穿上鞋子,家長背起幼兒跑向場地另一邊幫助幼兒穿好鞋子,看誰先完成。

請幼兒手把手圍成圓圈,相應的家長蒙上眼睛站在圈內,幼兒手拉手邊唱歌邊繞著家長轉,唱完歌曲立定,然後請家長去尋找自己的寶寶。

要求:幼兒不能發出聲音,去找父母,父母通過觸摸找到自己的寶寶。

15、我給爸爸(媽媽)穿鞋子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首先讓幼兒認識家長的鞋子,然後讓家長將鞋子脫下後放入圓圈內,老師將鞋子打亂,遊戲開始,幼兒從圓圈內找出自己爸爸(媽媽)的鞋子,並幫家長穿好,先穿好的為勝利者。

16、踩氣球

準備:氣球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老師給每個家庭發一個氣球和一根細繩,請家長將氣球吹大綁在自己的腳腕,身背幼兒。聽到老師的口令遊戲開始,家長就背著寶寶踩其他家庭的氣球,氣球被踩爆即被淘汰,比一比誰是冠軍。

17、小腳踩大腳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幼兒雙腳踩在家長的腳上,家長和幼兒手把手,聽到口令後,家長帶著幼兒向前跑,幼兒雙腳不能離開家長的腳,看看誰先到終點。

18、揪尾巴

準備:尾巴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家長將孩子抱在懷裡,在幼兒的屁股上掛一條尾巴,聽到口令後開始遊戲,在保護好自己的尾巴的同時將別人的尾巴揪下來。

19、俯臥撐

玩法:幼兒抱緊家長的脖子,雙腳夾緊家長的腰,背在家長的背上,家長雙手著地做俯臥撐,看哪個家庭堅持最久為勝。

20、穿大鞋

玩法:由一名家長與一名幼兒參加,家長脫下鞋子坐在場地另一邊,幼兒穿上家長的鞋子站在另一邊,聽到口令以後,幼兒出發向家長走去,走到家長那,幫家長穿上鞋子,家長背起幼兒跑向場地另一邊幫助幼兒穿好鞋子,看誰先完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