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適用于風疹塊的食療方

風疹塊”又叫尋麻疹。 它的發病特點是皮膚出現搔癢性皮疹, 來去迅速, 時隱時現, 故又稱作“隱疹”。 這種病是一種過敏性疾病。 引起過敏的因素很多, 如食品、藥物, 感染病灶、腸道寄生蟲以及精神刺激、氣候影響等。

發病開始時, 患者多突然感到皮膚搔癢, 迅即出現紅斑, 繼而呈現淡紅或蒼白色扁平隆起的“風團”, 風團境界清楚, 大小形態不一, 小如米粒, 大如蠶豆、銅錢不等, 亦有呈環形、地圖形、甚至融合成片的。 消退後一般不留痕跡, 但往往旋消旋起, 成群成批發生。 大多持續1周左右停止, 但也有呈慢性過程,

Advertisiment
成年累月, 反復不愈的。 皮膚劇烈搔癢是本病的一大特點, 皮疹常隨搔抓而增大、增多。 部分病人可同時出現腹痛、少食、腹瀉或便秘等腸胃道症狀。 這是因為病變累及到了胃腸粘膜。 如喉頭粘膜受累, 可因喉頭水腫而窒息發生意外。 此外, 有些女性患者, 多在月經來潮前週期性發作。

治療本病應首先找出其致病原因, 讓患者自己回憶是否吃過易引起發病的食物如魚、蝦、蟹或羊肉, 南瓜、扁豆、芋頭、芥菜等, 或近期內是否用過青黴素、磺胺、四環素、氨基比林等藥物;有無牙齦、口、鼻、咽喉等部位的感染病灶或腸道寄生蟲病, 是否受過精神刺激或過度緊張、勞累等;發病與氣候變化如吹風、遇冷、受熱等有無關係。 如能找到確切的發病原因。

Advertisiment
對防止本病的復發有著關鍵性意義。 局部治療可使用1%薄荷或樟腦、爐甘石洗劑塗擦, 也可用香樟木適量或蠶砂30~60克, 煎湯熏洗。 內服藥:如局部灼熱、遇熱加重的, 用荊芥5克, 蟬衣5克, 防風5克, 苦參12克, 山梔12克, 銀花10克, 連翹15克, 生苡仁12克, 生甘草5克或蟬蛻5克, 麻黃5克, 地膚子15克, 黃連5克, 煎服歹如局部不熱、遇風冷加劇者, 用桂枝5克, 麻黃5克, 羌活5克, 獨活5克, 生薑3克, 紅棗5枚, 當歸10克或黃芪10克;白術10克, 防風6克, 桂枝3克, 生薑3片, 大棗5枚, 煎服。 此外, 針刺療法對本病有很好效果, 採用穴位是足三裡, 曲池、風市等, 詳見針灸篇。 飲食方面應注意忌食蔥、蒜、辣椒、魚鮮海貨等辛辣發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