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春捂秋凍”, 入秋後不要氣溫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 應循序漸進地添衣保暖, 鍛煉身體的耐寒性, 以增強身體的禦寒能力。 到底怎樣才能凍出健康?快來學“受凍”的正確姿勢, 遠離疾病侵襲。
1
什麼是秋凍
“秋凍”就是說秋季氣溫稍涼爽, 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 適宜的涼爽刺激, 有助於鍛煉耐寒能力, 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 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 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 增加產熱, 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同樣道理, 季節剛開始轉換時, 氣溫尚不穩定, 暑熱尚未退盡, 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 一旦氣溫回升,
Advertisiment
2
為什麼要“秋凍”
眼下正值白露時節, 是典型的秋季氣候, 養生可以遵循“春捂秋凍”的原則。 為什麼要“秋凍”呢?那是因為白露時節天氣明顯變涼, 晝夜溫差很大, 人的毛孔需要閉合起來以防著涼, 如果過早就把厚的衣服穿上, 毛孔就會因為受熱而開放, 那突然的降溫帶來的寒氣就容易透過毛孔來傷人。 所以, 在秋季人就需要適當的凍一凍。 但“秋凍”也是有講究的, 不能隨便凍。 比如當氣溫下降時, 一定要注意保護好頭部, 腳部和腹部。 因為“寒從腳起, 熱從頭散”, 如果雙腳受涼就易引發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
3
孩子要不要秋凍
對於孩子要不要秋凍這個問題, 區第一人民醫院兒科醫生的建議是:可以略微凍一凍,
Advertisiment
夏去秋來, 是從熱到冷的過渡階段, 天氣雖然冷起來, 但有個轉變的過程。 季節更替是對孩子免疫力的鍛煉。 首先是讓孩子有暴露于冷環境的機會, 包括不要穿得過於厚實、嚴密。 實際上, 過早地穿上厚衣, 就會使身體得不到耐寒鍛煉, 使防寒能力降低。 結果到了三九、四九真正嚴寒的大冷季節, 一旦受到冷空氣侵襲, 就容易受寒感冒。 此外, 過早地過度保暖, 會導致孩子在身體出汗時不易覺察, 反而容易誘發感冒。
適應“秋凍”最簡單的方法是養成用冷水洗手、洗臉及喝涼開水(以25攝氏度左右為宜)的習慣。 由於這是一個逐漸降溫的過程, 小孩一般都能適應, 並且效果顯著。
但在“秋凍”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有些人即使在早晚氣溫較低時, 也穿得非常單薄, 甚至在冷空氣來臨之際, 仍恪守秋凍的信念, 結果染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少穿衣服”, 應根據4個原則科學進行。
七5類人千萬別凍---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注意保暖, 根據氣溫變化隨時增減衣服。
這是因為, 當身體受到寒冷刺激後, 交感神經會比較興奮, 全身毛細血管收縮, 血液迴圈外周阻力加大, 引起血壓上升, 心、腦負荷加重, 加上“秋燥”常引起體內缺水,
Advertisiment
---慢性胃病
秋天是胃病的多發季節, 且深秋時節氣溫變化無常, 胃腸道對寒冷刺激非常敏感, 若不慎著涼, 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復發, 嚴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併發症。
因此, 有慢性胃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
---呼吸道疾病
有支氣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凍”。 寒冷會對人的氣道產生不良刺激, 從而誘發氣管、支氣管或小氣道的痙攣, 使得上述疾病復發或加重。
---關節炎
患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常反復出現腿部脹痛、沉重感, 受寒後可使上述症狀加重, 出現關節疼痛, 或伴有腫脹, 行走不便等。
因此, 關節炎患者從秋季開始就應注意腿部保暖,
Advertisiment
---糖尿病
糖尿病常併發血管神經病變, 表現為微循環障礙、手足麻木、疼痛, 嚴重者可表現為壞疽。
寒冷刺激不但會加重糖尿病, 還可能加重微循環障礙, 導致血管神經病變進一步加重。
此外, 身體調節功能較差的老年人以及正在生長發育的嬰幼兒也不宜進行“秋凍”。
對秋凍的理解不應局限於天氣寒冷而不急於增衣保暖, 還應加強體育鍛煉。 要想增強機體的耐受能力, 最根本的就是加強鍛煉。
就耐寒鍛煉而言, 在身體狀況和生活環境允許的情況下, 常年堅持洗冷水浴或游泳, 是增強身體禦寒能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
經常進行散步、跑步、打太極拳等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新陳代謝能力,人體新陳代謝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