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適當地讓孩子吃點苦

某日, 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 我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吃力地抓著扶欄搖搖晃晃地站著, 而她身邊坐著的是一位十一二歲的少年, 他正津津有味地嚼著口香糖。 我實在忍不住, 就對那少年說:“同學, 把座位讓給老人坐, 好嗎?”少年還沒來得及回答, 老太太就已經搶著說:“沒關係, 讓他坐著, 我是他姥姥。 ”

這使我想起媒體經常報導的, 好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吃苦受累, 經常去幫孩子提書包、做值日等不該做的事, 把孩子寵著、慣著, 什麼事都不讓他們做, 什麼事都由著他們的性子, 就連學校組織的夏令營活動,

Advertisiment
家長們也不放心, 千方百計地跟著。 有些家長, 孩子都讀大學了, 還擔心孩子離開家後, 在新的環境裡生活會有難處, 於是儘量想辦法就近上學, 以方便自己照顧。 由於家長們如此的溺愛、庇護和包攬, 滋長了孩子任性、自私、刁蠻、懶散等不良習性, 處處唯我獨尊, 凡事先想到自己, 不管別人。

前段時間看了“康熙大帝”的電視劇, 感觸甚深。 康熙年幼時, 其祖母就對他的言談舉止立下了種種規矩, 稍有逾越, 即嚴加批評。 康熙五歲時, 祖母便叫他站班當差, 每日黎明即起……在祖母近于苛刻的調教下, 康熙自幼習射, 勤奮學習到了咯血的地步。

當然, 我們並不提倡長輩們也用康熙祖母那樣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Advertisiment
但嚴要求, 嚴管教, 適當讓孩子吃點苦, 受點累, 使他們能適應各種生活環境, 並能在逆境中克服種種困難, 獨當一面, 這絕對沒錯。 因為, 我們撫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他們脫離父母的懷抱, 成功地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條件和機會讓孩子從中接受鍛煉, 以增強其責任感。 比如, 從小就有意識地讓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床鋪;大人做事時, 讓孩子一起幫忙;待人處事方面讓孩子尊重別人、謙虛禮讓等。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難和挫折, 所以, 家長非但不應一味地包辦代替, 還要人為地給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設置一些“路障”, 鼓勵他們想方設法去解決。 不能讓孩子習慣于靠撒嬌、索要或哀求等手段達到目的。

Advertisiment
小樹不剪難成才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