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適當心理暗示教育孩子

適當的心理暗示,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有十分好的作用。 要正確運用心理暗示, 對孩子採取有效且有益的教育。 那麼, 我們如何理解心理暗示?我們又該如何運用心理暗示?下面一起看看吧。

適當心理暗示教育孩子

小寶喜歡跟姥姥去小超市, 因為可以隨心所欲地要東西, 通常姥姥都會無條件地滿足。 這天, 姥姥給小寶買了大杯果凍。 拿回家後, 小寶小心翼翼的看著媽媽的臉色。 媽媽當然是嚴厲地制止小寶吃果凍。 小寶並沒打算聽媽媽的, 而是要爸爸給打開, 準備開吃了。 事已至此, 媽媽決定採用心理暗示的手段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Advertisiment
在得到了寶爸和寶姥姥的積極配合後, 媽媽計上心來。

媽媽:“哎, 這個果凍真是不好吃, 難吃死了。 我可不想吃。 聰明的小寶一定也不願意吃。 ”

爸爸問寶:“小寶覺得好吃嗎?”(小夥子已經吃了兩勺)。

寶:“好吃。 ”

爸爸:“其實果凍最沒營養了。 ”

媽媽附和著:“就是, 這麼沒營養的東西, 味道又不好, 才沒人願吃呢。 ”

姥姥問小寶:“小寶願意吃嘛?”小傢伙已經不像開始的時候那麼堅決了, 只是點點頭, 嘴裡倒是沒停。

媽媽繼續道:“我們小寶只吃有營養的東西, 像果凍這麼沒營養的, 小寶一定不會再要買了, 不會再吃了!對吧, 小寶。 ”爸爸也加強附和道:“小寶才不會再買了呢, 才不會再吃了。 ”(幾個回合下來, 效果初顯!)

姥姥問:“小寶,

Advertisiment
還買嗎?”

小寶立即一本正經地說:“一點也不好吃, 我不吃了。 也不買了。 ”還開開心心雙手奉上了剩下的半杯果凍給媽媽。

其實, 孩子對沒有嘗試過的東西, 都有好奇心, 他們想吃、想摸、想看、想玩…… 有些是應該積極支援的, 但有些也是應該制止的。 如果家長一昧地採用強制手段, 當時可能會有效, 但孩子的好奇心並沒有掐斷, 早晚他要背著你再要試試。 所以, 先滿足他的好奇心, 再採用這種心理暗示的作用讓他自己去抵制, 效果會更好。

所謂心理暗示, 就是用含蓄、間接的方式, 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 從本質上, 它是一種條件反射的心理機制, 會使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 或者下意識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

Advertisiment
世上沒有對暗示完全免疫的人, 只是對暗示的敏感度有所差異。 在相同的環境中, 女性比男性更易被暗示, 兒童比成人更易被暗示。 小寶就是對心理暗示很敏感的孩子, 所以還算好教育。 相信心理暗示應該會是一種不錯的教育技巧吧。

小編總結:如果你覺得, 在孩子青春期, 有很強的自我意識, 不擅長溝通的你不知所措, 經常與孩子發生衝突。 那麼, 不妨試試心理暗示法吧。 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要給孩子積極、正確的心理暗示, 多讓孩子體驗積極的情緒情感, 讓孩子形成既切合實際情況, 又不失積極性的自我觀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