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有時確實會有出人意料的好表現, 這時候家長硬要板起臉說些勝不驕、敗不餒的話, 那也未免有點太矯情了。 其實, 適當誇獎寶寶的好處。 畢竟,孩子還是需要讚美, 才能更好成長。 適當誇獎寶寶有何好處?媽媽們要關注!在培養常寶寶智力的時候, 在許多媽媽的眼裡, 3歲左右的寶寶有各種奇怪的想法, 會做出許多有趣的事情二把西瓜皮扣在頭上當帽子, 鑽在大紙箱裡不出來, 拿大泡沫板當沙發坐, 紙上畫得一團糟, 卻能講得頭頭是道。 您知道嗎?寶寶這些看似奇怪的行為, 正是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表現。
Advertisiment
研究發現, 3,4歲的幼兒想像力發展址快。 所以, 家長要注意保護幼兒的奇特想法, 培養和發展寶寶的想像力。 當看到天空中形態各異的白雲時, 就可啟發寶寶想一想, 白雲像什麼?寶寶會說這是大獅子在跑, 那是小白兔在吃蘿蔔看到銀杏樹的葉子, 寶寶會說是金魚的尾巴。 這時, 媽媽可別忘了及時地誇上一句:寶寶想得真好, 媽媽還沒想出來呢!你以後就會發現寶寶的想像力更豐富、興趣更濃厚了。
畫畫是培養寶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有效手段。 4歲的小朵朵一邊畫一邊對媽媽講, 盡情描繪心中的奇思妙想“這是一棵大樹, 樹上結的是什麼果子呢?有圓的、有方的, 啊, 不是蘋果, 是房子呀!紅的、黃的、藍的,
Advertisiment
4,5歲以後的寶寶開始喜歡自己動手做實驗, 製作小玩共, 喜歡發明新玩法。 不管寶寶做得怎麼樣, 哪怕是失敗了, 也要給予支持:“不錯, 第一次做就做得這麼好。 ”或提出建議:“你再這樣試試看。 ’也可以加入到寶寶的探索中。 切忌在寶寶失敗後諷刺挖苦:“說你不會你還不信,
Advertisiment
積木、插塑、橡皮泥、貼畫、七巧板都是寶寶喜歡玩的。 在這些活動中, 寶寶可以自由想像, 自由創造, 盡情發揮。 給寶寶講故事時, 媽媽可以變些花樣了, 比如, 講到精彩之處, 讓寶寶猜猜後面怎樣了, 啟發寶寶編故事;或者和寶寶一起表演故事內客, 設計表演道具, 寶寶的興趣肯定十分高漲。
父母還可以通過一些訓練遊戲豐富寶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比如給寶寶一張畫滿大大小小圓形的紙, 讓他添畫成各種物體, 如花、太陽、鐘錶、氣球、小動物臉、西瓜、蘋果、風扇等等。 想讓寶寶從小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可貴的創新能力,
Advertisiment
誇獎孩子看似簡單, 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說錯話呢!
1、真心誇獎孩子
孩子有時確實會有出人意料的好表現, 這時候家長硬要板起臉說些“勝不驕、敗不餒”的話,
Advertisiment
2、誇獎過程而非結果
讚美孩子是一門學問, 除了對結果表示滿意, 我們更應該對孩子在過程中付出的專心與毅力表示讚賞。 假如沒有這個努力的過程, 也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結果。 另外, 家長也不要只是單純地直接誇獎孩子, 要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孩子有多麼優秀。 經常對親人和朋友表示對孩子的讚美之情, 就是一個非常有技巧的方式。
3、戒除孩子的功利心
當孩子因為做好一件事而受到稱讚時, 就會產生某種期待,比如下次再完成這件事之後,他還希望家長能夠繼續誇獎他。為了獲得誇獎而去努力,這似乎不是一個正確的處事態度,容易讓孩子養成較強的功利心。所以,隨著孩子年齡的日益增加,家長可以逐漸減少誇獎的次數,讓孩子轉變態度,認識到自己把事情做好是理所當然的。比如說:“對,這就對了,你就應該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4、讓他人來誇獎孩子
除了父母以外,也可以請其他人來誇獎孩子,比如親戚和朋友。這樣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將更加充沛,因為他意識到自己的表現不僅得到了父母的認可,而且得到了更多人的稱讚。至於誇獎的理由和角度,倒不必要求其他人和父母完全一致。如果其他人能夠找到更多的理由去誇獎孩子,那效果反而會更好。這樣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其他人的說法與觀點,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很好,所以才會得到不同類型的誇獎。
5、及時而適當的獎賞
“口頭表揚和精神鼓勵固然重要,但是物質獎勵也不可或缺。”很多父母都抱有這樣的教育理念。
的確,物質獎賞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但是過多的獎賞就如同賄賂,對孩子並沒有太多的好處。因此,物質獎賞既要及時,又要適當,不要把物質獎賞作為一項慣用的、例行的方法,更不要買十分昂貴的禮物來討孩子的歡心。
6、給孩子進步的空間
在獲得家長的稱讚之後,孩子很希望以後能多多得到家長的誇獎。在此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表現良好,就期待孩子每次都可以做得很好。因為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各種能力都尚未成熟,很多行為的出現都是不可預期的。說到底,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所以,我們應該容許孩子偶爾有失常的表現。如果期望太高,反而容易給孩子帶來壓力。
就會產生某種期待,比如下次再完成這件事之後,他還希望家長能夠繼續誇獎他。為了獲得誇獎而去努力,這似乎不是一個正確的處事態度,容易讓孩子養成較強的功利心。所以,隨著孩子年齡的日益增加,家長可以逐漸減少誇獎的次數,讓孩子轉變態度,認識到自己把事情做好是理所當然的。比如說:“對,這就對了,你就應該把自己的事情做好!”4、讓他人來誇獎孩子
除了父母以外,也可以請其他人來誇獎孩子,比如親戚和朋友。這樣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將更加充沛,因為他意識到自己的表現不僅得到了父母的認可,而且得到了更多人的稱讚。至於誇獎的理由和角度,倒不必要求其他人和父母完全一致。如果其他人能夠找到更多的理由去誇獎孩子,那效果反而會更好。這樣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其他人的說法與觀點,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很好,所以才會得到不同類型的誇獎。
5、及時而適當的獎賞
“口頭表揚和精神鼓勵固然重要,但是物質獎勵也不可或缺。”很多父母都抱有這樣的教育理念。
的確,物質獎賞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但是過多的獎賞就如同賄賂,對孩子並沒有太多的好處。因此,物質獎賞既要及時,又要適當,不要把物質獎賞作為一項慣用的、例行的方法,更不要買十分昂貴的禮物來討孩子的歡心。
6、給孩子進步的空間
在獲得家長的稱讚之後,孩子很希望以後能多多得到家長的誇獎。在此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表現良好,就期待孩子每次都可以做得很好。因為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各種能力都尚未成熟,很多行為的出現都是不可預期的。說到底,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所以,我們應該容許孩子偶爾有失常的表現。如果期望太高,反而容易給孩子帶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