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遭遇半夜急診,急診經驗大家說

Part 1 寶寶生病了, 我該怎麼辦?

稚嫩的寶寶是全家24小時關注的重點, 那如果半夜他不舒服了, 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呢?是心急如焚地立刻帶他去醫院, 還是選擇先在家自行觀察?這道難題或許每位家長都遭遇過, 他們最終會怎麼抉擇呢?

我們調查了157位爸爸媽媽,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答案吧。

1.你或者家人有半夜帶著寶寶去看急診的經歷嗎?

A.有過, 3次以上……………………………13%

B.有過, 1~2次……………………………56%

C.沒有……………………………31%

2.選擇醫院時, 你會優先考慮?

A.離家遠近……………………………………75%

B.醫院的兒科實力……………………………………22%

C.是否掛得上號……………………………………2%

D.其他……………………………………1%

3.急診時, 你曾遇到過?(多選)

A. 排隊等待時間過長…………………………………27%

B. 選擇的醫院不對, 不得不轉院…………………………………9%

Advertisiment

C. 事後發現沒必要看急診…………………...…10%

D. 忘記帶病歷卡、錢包或者其它需要的物品………...…10%

E. 過於慌亂, 導致無法描述病情, 或不知道詢問哪些方面的問題……………………13%

F.沒有, 急診很順利, 也很及時必要……………43%

G.其他……………………13%

4.你知道兒科急診與普通門診的區別嗎?

A. 瞭解, 能分清楚何時急診, 何時門診……………………………60%

B. 不瞭解, 如果生病了就立刻去急診……………………………11%

C. 不瞭解, 但會先在家自行觀察…………………29%

調查小結:

通過採訪, 我們可以發現, 超過半數以上的家長都曾經有過半夜急診的經驗, 而在他們看來, 急診中也或多或少遇到些問題, 比如等待時間過長, 忘記攜帶相關物品等等。 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而言, 選擇哪家急診醫院最先考慮的是離家路程要近, 其次是醫院的兒科實力要強。 而對於選擇去看急診還是擇期門診,

Advertisiment
大多數家長都有較為明確的判斷。

急診經驗大家說

零兒:寶寶3歲

急診經歷: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次急診是發生在一個冬天, 當時寶寶白天就發燒了, 因為之前只是感冒的話, 我們一般都不會立刻去醫院, 所以最初選擇在家物理降溫。 但到了晚上, 寶寶的熱度又上去了, 達到了39.2 ℃, 我一看, 這可不行, 就連忙帶她去醫院了。 當時是晚上八九點, 外面的氣溫非常低, 但到了醫院, 醫生一量好體溫, 就馬上讓我們把寶寶的衣服全部脫光, 就留一件厚內衣。 醫生說這樣利於散熱, 否則寶寶可能會因為高熱而驚厥抽筋, 於是我們毫不猶豫地聽從了醫生的建議。 隨後, 醫生給我們開了一個退熱的栓劑和小柴胡顆粒, 防止寶寶嘔吐。

Advertisiment
我們塞好藥後沒多久, 複測體溫時就發現熱度下去了, 後來又去驗了血, 拿好報告就回家了。

就診觀點:急診時, 聽聽醫生怎麼說

在我看來, 急診通常是爸爸媽媽已經無法自行處理或評估寶寶的病情時做出的選擇, 因此一定要相信醫生的判斷和建議。 醫生作為專業人員, 他們對於寶寶的情況最為瞭解, 配合治療才能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 我平時會自己學著看驗血報告, 比如白細胞不是很高的話, 即使醫生建議掛鹽水, 我也會拒絕, 這樣就節省了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 而且如果能懂得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在就診時和醫生交流起來也更方便, 我一般有疑問就當場諮詢, 如果回頭才想起來, 也會在家上網查找相關資料。

Advertisiment

彤彤媽:寶寶3歲

急診經歷:在彤彤20個月大的時候, 她的嗓子突然發炎了, 病情比較嚴重, 我白天就帶她去了醫院, 可沒想到回家後, 一到晚上又開始發燒了, 當時我先嘗試了多種物理降溫方法, 比如用溫水擦額頭、胳膊、大腿、後背, 還用了退熱藥, 但間隔時間很短, 她的體溫又再次升高。 因為擔心, 我趕快去了醫院。 當時已經淩晨1點多了, 但幸運的是很快就預約到了一輛計程車, 大概淩晨2點到了醫院, 不過沒想到就診的人很多, 當時大約有15位家長在排隊, 所幸就診速度比較快, 掛號、檢查, 還是很順利的。 醫生給寶寶量了體溫, 39.5℃, 開了灌腸的醫囑, 當時我有點緊張。 還好半小時後就熱度就退了, 我也鎮定了下來。 淩晨3點我們就回家了。

Advertisiment

由於之前也預想過可能到了醫院就診時需要排隊, 或者等待一段很長的時間, 所以我在等待計程車上門時, 先給她準備了零食和玩具, 擔心她到時會在醫院哭鬧, 而玩具可以分散寶寶的注意力;給她帶了薄外套, 以防降溫;在車上, 我還認真思考了等就診時該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比如為什麼寶寶的體溫一直不降?間隔這麼短時間, 是否可以連續用藥?

就診觀點: 就診前, 要預想多種情況

急診是突發情況, 既無法預料到寶寶的病情發展, 又不知道醫院的具體情況, 所以事先盡可能多地預想一些情況比較好。 平日裡爸爸媽媽可以準備好一個急診備用包或者急診清單;在就醫途中, 可以理清思路等就診時該問什麼。 這樣,才能做到不慌亂,才能保證就醫時井井有條。

Lily:寶寶3歲

急診經歷:記得那還是我家寶寶一歲多的時候,有一天半夜,我在迷迷糊糊中聽到了寶寶嘔吐的聲音,第一感覺是白天餵飯是不是喂多了。於是,我趕緊開燈給寶寶收拾身上的嘔吐物,換了衣服,抱著寶寶在懷裡,發現寶寶一點精神都沒有,把腦袋耷拉在我的肩上,過了一會還拉肚子了,即使給寶寶做了清理,他還是一直哭鬧,因為之前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我們被嚇壞了,立即決定就醫。

我們準備好病歷本、溫度計、錢、水杯,紙尿褲等用品就出發了,還好醫院離得特別近,到達醫院後順利地掛到急診,也沒有怎麼排隊。可是,由於之前從來沒帶寶寶看過醫生,所以他很抗拒檢查,哭鬧得非常厲害。我們只能按著他,讓醫生聽診,再觀察舌苔,聽聽嗓音。醫生在初步檢查後說先要排除一下腸絞痛,給我們開單子去B超室做檢查。到了B超室,只能一個大人陪同,但寶寶又不願意躺在床上,哭鬧不止,沒有爸爸的幫助,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按住他。一番折騰後,醫生通過拍片排除了腸絞痛的可能。

回到急診室,醫生看著檢查報告分析道:現在這個季節得秋季腹瀉(也就是輪狀病毒感染)的情況比較多,根據寶寶的症狀來看,應該是病毒感染導致的。然後,他給我們開了沙棘顆粒和思密達來止瀉。然後開了生理鹽水,解釋說如果寶寶腹瀉嚴重可以適當補充水分。又給開了美林,說如果體溫超過39℃,就需要服用美林降溫。就這樣,我們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寶寶已經累得在我的懷裡睡著了。回家後寶寶滴水不進,沒精神,偶爾哭鬧,哭鬧後就腹瀉。所幸,寶寶體溫一直正常,沒有出現高熱。接下來的一整天,我們就這樣一直陪著他、抱著他、哄著他。隨後的幾天情況有所好轉,能吃少量的食物,偶有腹瀉。就這樣持續了大約五天,寶寶的精神開始恢復了,進食也逐漸好轉了。我們才松了一口氣。一次急診,累的是家人,更是寶寶。

就診觀點:全程注重寶寶的身心狀態

我家寶寶曾經有過一次半夜急診的經驗,而這次急診經歷不僅僅讓當時的我萬分揪心,更讓我明白了急診不僅僅是父母的事,更是寶寶的事情。因為,年幼的寶寶不會說話,他只會用哭鬧來表達他的難受。因此,寶寶能否及時就醫,是否需立即急診,就看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情況了不瞭解,熟不熟悉。此外,急診對於父母來說是較為少見的體驗,對於寶寶更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惶恐和抗拒是他們的第一反應,如何讓寶寶順利地配合醫生的檢查和治療,也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如果寶寶較為敏感,急診後學會如何安撫寶寶的情緒,觀察寶寶的治療效果也非常重要。

楊柳:寶寶3歲半

就診經歷:嚴格來說,我並沒有經歷過半夜急診。不過,我曾經遇到過比半夜急診還意外而特殊的經歷,雖然最後平安無事。對於半夜是否去急診這個問題,我也有過諸多思考。

在寶寶22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全家去臺灣旅遊,雖然寶寶之前有點感冒,但情況還好,所以我們也沒有很在意。沒想到剛下了飛機,因為入境時寶寶測得體溫為38.8℃,我們被勒令去簽署了就醫協議,然後去機場醫院急診。當時,醫生先檢查了一下我們自己隨身攜帶的藥,又問了下我們的處理方式,然後詢問我們有沒有什麼需求,再根據我們的情況配了些藥水,就讓我們離開了。其實,在臺灣急診和大陸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退熱了不需要回醫院複診。但是臺灣醫政署等相關機構會在隨後的3天內,每天來一個電話詢問寶寶的情況,是否退熱,精神如何,有無其他異常等等。配藥時,醫生還特別叮囑我們,藥物的副作用會讓寶寶嗜睡,然後寶寶生病期間也需要多睡覺。所以,最開始的兩天旅行,寶寶都沒有什麼精神,我們也臨時改變了決定,讓奶奶在民宿陪著寶寶,全家只是在民宿附近逛逛。第三天,等寶寶情況恢復了,我們才恢復了正常的行程。其實那幾天,我也是有點擔心的,因為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也害怕寶寶半夜會不會出現什麼不適。

急診觀點:出門在外,更應該防患於未然

仔細回想一下,除了在家時半夜不舒服了要急診,出遠門時更是要把這種情況考慮在內。因此每次出門前,我們都會給寶寶準備一些常用藥品,比如退熱栓,咳嗽藥水,液體創可貼等等。此外,我還會隨身攜帶一個媽咪包,醫保卡,寶寶曾經使用過的藥物和日常必需品都放在裡面。帶已經用了的藥是怕萬一有藥物衝突,可以讓醫生知道;而家裡的常用藥我也會帶著或者記住有什麼、有多少,方便醫生配藥的時候參考。

至於半夜門診,因為我家寶寶是過敏體質,之前有過呼吸道感染轉哮喘的經歷,所以如果半夜出現氣喘很急促,或者創傷性的傷害,或者高熱超過39.5℃,且自行用藥1個小時沒有退下來的跡象,或者高燒反復引起驚厥,我都會立即帶他去急診。至於選擇急診的醫院,離家近是最關鍵的,特別是有些不能耽誤的病症,捨近求遠划不來。知名度大的醫院通常只是針對一些大病和疑難雜症,一般小朋友生病,並不需要去專科性的有知名度的大醫院,因為能否及時掛上號、看上病很重要。 排隊時間越長,越耽誤寶寶的病情,接觸到醫院裡的病菌也越多。

這樣,才能做到不慌亂,才能保證就醫時井井有條。

Lily:寶寶3歲

急診經歷:記得那還是我家寶寶一歲多的時候,有一天半夜,我在迷迷糊糊中聽到了寶寶嘔吐的聲音,第一感覺是白天餵飯是不是喂多了。於是,我趕緊開燈給寶寶收拾身上的嘔吐物,換了衣服,抱著寶寶在懷裡,發現寶寶一點精神都沒有,把腦袋耷拉在我的肩上,過了一會還拉肚子了,即使給寶寶做了清理,他還是一直哭鬧,因為之前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我們被嚇壞了,立即決定就醫。

我們準備好病歷本、溫度計、錢、水杯,紙尿褲等用品就出發了,還好醫院離得特別近,到達醫院後順利地掛到急診,也沒有怎麼排隊。可是,由於之前從來沒帶寶寶看過醫生,所以他很抗拒檢查,哭鬧得非常厲害。我們只能按著他,讓醫生聽診,再觀察舌苔,聽聽嗓音。醫生在初步檢查後說先要排除一下腸絞痛,給我們開單子去B超室做檢查。到了B超室,只能一個大人陪同,但寶寶又不願意躺在床上,哭鬧不止,沒有爸爸的幫助,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按住他。一番折騰後,醫生通過拍片排除了腸絞痛的可能。

回到急診室,醫生看著檢查報告分析道:現在這個季節得秋季腹瀉(也就是輪狀病毒感染)的情況比較多,根據寶寶的症狀來看,應該是病毒感染導致的。然後,他給我們開了沙棘顆粒和思密達來止瀉。然後開了生理鹽水,解釋說如果寶寶腹瀉嚴重可以適當補充水分。又給開了美林,說如果體溫超過39℃,就需要服用美林降溫。就這樣,我們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寶寶已經累得在我的懷裡睡著了。回家後寶寶滴水不進,沒精神,偶爾哭鬧,哭鬧後就腹瀉。所幸,寶寶體溫一直正常,沒有出現高熱。接下來的一整天,我們就這樣一直陪著他、抱著他、哄著他。隨後的幾天情況有所好轉,能吃少量的食物,偶有腹瀉。就這樣持續了大約五天,寶寶的精神開始恢復了,進食也逐漸好轉了。我們才松了一口氣。一次急診,累的是家人,更是寶寶。

就診觀點:全程注重寶寶的身心狀態

我家寶寶曾經有過一次半夜急診的經驗,而這次急診經歷不僅僅讓當時的我萬分揪心,更讓我明白了急診不僅僅是父母的事,更是寶寶的事情。因為,年幼的寶寶不會說話,他只會用哭鬧來表達他的難受。因此,寶寶能否及時就醫,是否需立即急診,就看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情況了不瞭解,熟不熟悉。此外,急診對於父母來說是較為少見的體驗,對於寶寶更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惶恐和抗拒是他們的第一反應,如何讓寶寶順利地配合醫生的檢查和治療,也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如果寶寶較為敏感,急診後學會如何安撫寶寶的情緒,觀察寶寶的治療效果也非常重要。

楊柳:寶寶3歲半

就診經歷:嚴格來說,我並沒有經歷過半夜急診。不過,我曾經遇到過比半夜急診還意外而特殊的經歷,雖然最後平安無事。對於半夜是否去急診這個問題,我也有過諸多思考。

在寶寶22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全家去臺灣旅遊,雖然寶寶之前有點感冒,但情況還好,所以我們也沒有很在意。沒想到剛下了飛機,因為入境時寶寶測得體溫為38.8℃,我們被勒令去簽署了就醫協議,然後去機場醫院急診。當時,醫生先檢查了一下我們自己隨身攜帶的藥,又問了下我們的處理方式,然後詢問我們有沒有什麼需求,再根據我們的情況配了些藥水,就讓我們離開了。其實,在臺灣急診和大陸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退熱了不需要回醫院複診。但是臺灣醫政署等相關機構會在隨後的3天內,每天來一個電話詢問寶寶的情況,是否退熱,精神如何,有無其他異常等等。配藥時,醫生還特別叮囑我們,藥物的副作用會讓寶寶嗜睡,然後寶寶生病期間也需要多睡覺。所以,最開始的兩天旅行,寶寶都沒有什麼精神,我們也臨時改變了決定,讓奶奶在民宿陪著寶寶,全家只是在民宿附近逛逛。第三天,等寶寶情況恢復了,我們才恢復了正常的行程。其實那幾天,我也是有點擔心的,因為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也害怕寶寶半夜會不會出現什麼不適。

急診觀點:出門在外,更應該防患於未然

仔細回想一下,除了在家時半夜不舒服了要急診,出遠門時更是要把這種情況考慮在內。因此每次出門前,我們都會給寶寶準備一些常用藥品,比如退熱栓,咳嗽藥水,液體創可貼等等。此外,我還會隨身攜帶一個媽咪包,醫保卡,寶寶曾經使用過的藥物和日常必需品都放在裡面。帶已經用了的藥是怕萬一有藥物衝突,可以讓醫生知道;而家裡的常用藥我也會帶著或者記住有什麼、有多少,方便醫生配藥的時候參考。

至於半夜門診,因為我家寶寶是過敏體質,之前有過呼吸道感染轉哮喘的經歷,所以如果半夜出現氣喘很急促,或者創傷性的傷害,或者高熱超過39.5℃,且自行用藥1個小時沒有退下來的跡象,或者高燒反復引起驚厥,我都會立即帶他去急診。至於選擇急診的醫院,離家近是最關鍵的,特別是有些不能耽誤的病症,捨近求遠划不來。知名度大的醫院通常只是針對一些大病和疑難雜症,一般小朋友生病,並不需要去專科性的有知名度的大醫院,因為能否及時掛上號、看上病很重要。 排隊時間越長,越耽誤寶寶的病情,接觸到醫院裡的病菌也越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