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遵循幼兒自身特點進行合理教育

對於0-3歲特別是己經具備了一定行動力的2-3歲的兒童來說, 活潑好動才是其本性, 是一個發育健康的兒童的標誌。 他們處於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而大膽探索的階段, 不斷學習新的知識, 形成自己的認識。 但在調查中竟然有55.54%的農村母親希望自己的孩子平時乖乖地安靜地坐著, 有44.44%的母親從不或很少認為安靜地坐著的就是好寶寶。 在訪談中, 筆者也瞭解到這方面的資訊, 受訪者是一位13個月大兒童的母親, 當問到孩子大了是不是挺難照看的問題時, 母親變得突然有話題起來, 說現在小傢伙特別累人,

Advertisiment
一眼看不見就到處亂爬, 還要拉著大人的手學走路, 走不好還一直想走, 真是很累人, 於是就買了一個大小合適的嬰兒車, 把孩子放在車裡坐著, 然後再放些漂亮的玩具, 這樣可以到處推著車帶他玩, 就沒那麼累了。 看著自以為找到了法寶, 如釋重負的母親, 不得不為這個坐在車裡的小傢伙歎息。 還有一位受訪者的孩子只有三個月大, 她說好像小傢伙現在已經懂了很多事似的, 感覺都認識她了, 一不滿意就哭, 脾氣好像挺大的, 哭的時候就餵奶哄他睡覺, 就怕聽見孩子的哭聲, 真希望他是個貪睡的小傢伙。 筆者也曾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 一聽見孩子哭了, 就感覺大難臨頭了, 趕緊跑過去想辦法讓他安靜下來或者睡著。
Advertisiment
她們眼中好寶寶的標準就是能吃能睡, 不哭不鬧, 卻不知聽到孩子哭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查清孩子哭的原因, 孩子哭就表示有什麼影響到他的自由伸展, 讓他不舒服了。 何況一味的睡, 如何才能增加他對這個世界一些新的認識?一個月大的孩子的眼球就開始跟著目標物轉動了, 其他器官也開始了迅速發育, 這時候應該給他聲音和顏色的多方面的刺激, 促進其感覺器官的敏感。 會走路的孩子在三歲以前都很讓人費心, 這時候他還沒有多少畏懼感又急於探索這個世界, 辛苦的媽媽於是就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安靜的坐著, 甚至給他們各種誘惑, 讓他們能安靜的多待一會, 換來自己片刻的休息, 其實失去的是更寶貴的孩子成長發育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同時有60%的農村母親表示, 如果孩子玩耍時弄髒了衣服她們會很不開心。 對三歲以前的兒童來說遊戲基本上是他最大的樂趣, 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玩耍歸來興奮的想要與母親分享心中的喜悅與成就感, 而母親卻因為衣服髒了一臉的不開心, 甚至呵斥了自己, 孩子眼中的戰利品成了母親指責的物件。 這不僅打擊了孩子玩遊戲的積極性, 而且間接阻礙了母親走進孩子的遊戲世界, 失去了與孩子一起探討遊戲和分享喜悅的機會。 這是對遊戲在孩子成長發育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夠認識的結果吧。 不過, 令人欣慰的是有50%的母親表示她們經常參與到孩子們的遊戲中去, 但仍有33.93%的母親有時候會和孩子一起玩耍,

Advertisiment
而16.7%的人從不或很少與孩子一起玩遊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