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遵循教育規律 勿揠苗助長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三分教育七分等待”,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遵循規律, 寶寶成長需要耐心等待。 作為教師, 需要不斷的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生活習慣和待人接物的良好品質。 本期乖乖網從幼稚園幼小銜接方面的問題做了深刻的分析, 認為現在的教師應求真務實, 待幼兒要淡定耐心, 不可急於求成。

所謂“幼小銜接”, 泛指幼兒進入小學前家長、學校、幼兒所參與的活動, 即為幫助幼兒銜接幼稚園和小學前後學習環境所需付出的準備。 可是, 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並不等於超前學習, 一些家長在孩子入學前將小學部分的學習內容提前教給了幼兒。

Advertisiment
幼兒入學初感到學習很輕鬆, 極易使他們自以為是, 出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等現象, 導致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 “儲備知識”用完, 又缺乏認真學習的習慣, 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 導致學習“沒後勁”。

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 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 ”教育是一種喚醒, 喚醒就需要等待。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的教育工作, 這是一個社會問題。 六七歲的孩子, 心理和身體各個方面都基本上具備了接受小學教育的條件, 需要集結多方面的力量, 環境、家庭、學校多管齊下, 以積極的態度、淡然的姿態去完成。

Advertisiment

重視幼小銜接, 過好“非常時期”

幼稚園大班階段, 是從學前到小學的重要過渡階段, 一般說來, 這一階段, 兒童開始羡慕小學生的生活。 兒童受心理的發展和客觀環境的影響, 使他們產生了上學讀書的強烈願望, 時時刻刻流露出要成為一名小學生的美好情懷。 對孩子們來說, 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提升他們的知識素養、強化他們的交往能力等方面, 顯得尤為重要。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參觀小學, 多和孩子交流上小學以後的事情, 讓孩子對上小學有所期待。 要教孩子, 當別人說話時, 要專心致志地聽, 瞭解對方說話的主要內容和意思;學會講普通話, 聲音適度, 口齒清楚, 語速適中, 使對方能聽懂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交談時,

Advertisiment
態度要自然、大方、有禮貌。

家長可在家進行情景模擬表演, 告訴孩子上學時聽到預備鈴, 要趕緊進教室, 把上課用的書本擺放整齊, 兩腿平放, 胸膛挺起, 安靜地坐著等老師來上課。 因為良好的坐姿有利於身體健康,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終身受益。

培養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 兒童能力的發展有一個關鍵期, 在關鍵期內, 兒童能力易於養成, 過了關鍵期, 兒童能力的培養就顯得特別困難。 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 是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進入小學後, 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 像系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 都得靠孩子自己, 孩子動作慢, 能力差, 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

Advertisiment
所以家長要督促幼兒, 按時睡覺, 按時起床,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留給兒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 指導他學會收拾自己的東西, 學會穿衣、疊被……

家長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 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 要不斷給予鼓舞, 使其具有較強的信心和決心。 此外, 還要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予適當的指導, 讓孩子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 少走彎路。

遵循教育規律切忌揠苗助長

當春回大地, 柳條吐綠, 花兒綻放, 萬物處處洋溢著春的朝氣和不竭的活力時, 您可曾想過它也經過金秋蓄積力量和嚴冬默默蟄伏, 才能迸發出春的流光異彩。 就像對待自然一樣, 我們對待孩子也要遵循成長規律,

Advertisiment
不要一味地“提前灌輸”, 教育中, 需要等待, 多點耐心等待幼兒慢慢將學到的知識整合, 以至靈活運用;多點時間陪幼兒嬉戲, 重視在生活中健全人格, 而不是對幼兒發號太多命令, 讓幼兒沒時間思考。

其實, 教育的本質是等待。 學生的成長三分教育七分等待, 因為教育是一個長期的複雜工程。 馬克思說:“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 使一個自然人, 變成一個社會人。 ”教育不可能在學校裡就把學生打磨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 只是在老師的管理和教育下, 向著這個方向在不斷地邁進。 一彎新月只需等待, 終究會顯現飽滿的面龐。 一個蓓蕾幾經風雨終究會一展燦爛的笑靨。

請陪著孩子成長, 靜靜地等待。 雖然不一定柳暗花明, 但也許就在你停駐腳步等待之時,披荊斬棘的道路上也可獲得蜂飛蝶舞、花香滿徑。如今,學習已成為持續終身的馬拉松。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未必是您孩子將來成功、幸福的保證,而健全的人格和持續不斷的求知欲,才是您孩子一生永遠向上的不竭動力。

但也許就在你停駐腳步等待之時,披荊斬棘的道路上也可獲得蜂飛蝶舞、花香滿徑。如今,學習已成為持續終身的馬拉松。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未必是您孩子將來成功、幸福的保證,而健全的人格和持續不斷的求知欲,才是您孩子一生永遠向上的不竭動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