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聲波,
但不同於雜訊聲波。
音樂是傾注了作曲家某種情感的聲波,
依照其特殊情感而有旋律、速度、節奏及力度等許多特色。
由於音樂的各種不同的特色,
會予人在精神上或為振奮、激動,
或為平靜與柔情的感受。
正由於音樂是連續發出的聲波,
且波形規律呈週期性的變化(在音樂學上稱做旋律發展中的重複與變化),
使得內耳螺旋器上的毛細胞在接收聲波的“機械振動功能”時得以週期性的休息而不至於疲勞,
並因為音樂所抒發的情感而使人聽後感到愉快爽心。
音樂對人體有益,
尤其是對孕婦和胎兒有益,
Advertisiment
(1)情感特徵 音樂大都是抒發作曲家內心的感情, 如果他心裡充滿了喜悅之情或美好的回憶, 這種樂曲一般都具有節奏輕快、意境優美的特色, 讓人聽了心情自然舒暢, 精神得以放鬆, 給人一種美好的享受。 類似這種音樂自然適合孕婦欣賞;不宜選用有悲慘淒涼或多愁善感特色的樂曲。
(2)頻響範圍 對胎兒來說, 由於神經系統仍處發育階段, 神經纖維外層起衝動絕緣作用的類脂鞘膜發育尚未完善, 有些長了一部分, 有的卻一點也沒有長,
Advertisiment
另外, 因為胎兒的聽覺器官才剛建立, 它的“功能發展”需要保護;我們以人的內耳螺旋器上的高頻感受器易受雜訊損傷來考慮, 估計胎兒的耳蝸基底膜靠近蝸底處的聽絲(對高頻聲波產生反應)容易受高音刺激,
Advertisiment
到底給胎兒所聽的音樂, 其聲壓的頻率以多少赫茲為最好?目前為止, 國內外尚無定論。 通常正常人的聽覺對1000~2000赫茲的聲音最為敏感, 在此頻響範圍內能忍受較大強度。 又根據我們的實驗, 認為給胎兒聽的音樂也應以此為宜, 甚至再下降500赫茲也可。 因此, 我們設計了胎教音樂, 經超聲波監視下放音試驗, 胎兒並無明顯的胎動或胎心率改變, 所以便將這個頻響範圍暫定為胎教音樂在作曲、配器時的指導資料。 因此, 胎教音樂的選用, 除了以旋律來抒發他的感情之外,
Advertisiment
(3)節奏與力度 從孕婦本身的經驗及超聲波觀察中得知, 突發聲響會誘發胎兒的驚嚇反射, 故胎教音樂則絕不允許樂曲中有許多突發聲響, 特別是中低頻這種極易透入宮內的頻率成分, 例如迪斯可音樂中的爵士鼓演奏。
節奏和速度是構成音樂的重要因素, 且永遠同時並存;它們以音的長短、強弱及相互關係的固定性和準確性來組織音樂。 由於胎兒的神經功能尚處發展階段, 因此, 給胎兒的聲波刺激, 在聲音長短的關係上(即節奏)不宜變化太頻繁, 也就是在整個樂曲中不宜有太多的節奏變換。 總之, 胎教音樂的節奏應儘量協調、平衡及簡單。
Advertisiment
另外, 胎兒每天睡眠的時間較長, 直到9個月以後, 醒著的時間才逐漸變長。 我們在給孩子聽音樂時, 應考慮到他可能剛醒來不久, 因此音樂聲的力度不宜過大, 因為力度越大就越增加音樂的緊張度, 給胎兒聽, 則因這首樂曲的力度過大而不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