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的孩子天生喜歡鑽研, 有的孩子必須有事幹。 這就是天性, 也叫思維偏好。 思維偏好不同, 學習興趣亦不同, 家長為孩子選擇興趣班時也應有針對性, 不能隨大流, 否則他可是會和你對著幹。 那麼, 孩子的天性到底該如何判斷呢?特約專欄作家泡爸以唐僧師徒四人為例進行分析, 爸爸媽媽讀後可以幫自家的孩子“對號入座”。
天性是什麼?也可以叫它思維偏好
在開始對唐僧師徒的分析前, 我們先來瞭解什麼叫天性。 有的孩子必須有事幹, 無事可做會讓他閑得難受。 有的孩子則不然, 翻翻書、想想事,
Advertisiment
人的大腦有四種不同的思維偏好
在全腦理論中,
人腦存在四種不同的思維偏好
"全腦理論"告訴我們, 人的大腦, 有四種不同的思維偏好。 幾乎所有人的大腦, 都以一種思維偏好為主。 受思維偏好的影響, 每個人的天賦稟性、溝通習慣、興趣點是不一樣的。 從興趣的角度看, 不同的人, 對於不同事物, 興奮點不同。 概括地說, C象限人喜歡跟“人”打交道, A象限人喜歡跟“理”打交道;D象限人喜歡“想法、思想”, 而B象限人喜歡具體的“事和物”。
下面, 我們就來分析唐僧師徒四人的思維偏好,
Advertisiment
唐僧師徒代表四種思維偏好形象, 你的孩子是哪一個?
1.唐僧:為什麼唐僧堅強堅定?因為, 他屬於左上腦, 邏輯型。 這樣的人, 有頭腦、學習能力強, 有競爭心。 牛頓也是這類人, 大多數科學家、理論工作者都屬於這個象限, 包括你身邊那個愛打牌愛爭論愛講大道理的傢伙。
2.沙僧:沙僧規矩聽話, 他屬於左下腦, 紀律型。 這樣的人, 嚴謹務實、重細節、執行力強。 孔子、周恩來都是這類人。 喜歡動手, 愛玩攝影, 做家務必須一口氣幹完, 看電視劇不管好不好看, 看了就得看完的人, 都是B象限。
唐僧師徒四人的思維偏好可與“全腦理論”一一對應
3.豬八戒:豬八戒屬於右下腦, 表現型,
Advertisiment
4.孫悟空:孫悟空屬於右上腦, 創造型, 約伯斯、李白、毛澤東都是這一類, 你身邊那個喜歡胡思亂想、滿腦子新鮮主意, 天馬行空的傢伙, 也是。 B象限人最恨他們, 因為他們常常挑戰B象限人的規矩、流程。 B象限人也最愛他們, 因為他們有B象限人最缺的活力、創造力。
Advertisiment
實踐:思維偏好不同, 學習興趣亦不同
反應在孩子的學習興趣上, 可以概括如下:
A象限的孩子:理想的科學世界
B象限的孩子:紀律性的執行領域
C象限的孩子:感性的人際環境
D象限的孩子:創造性的發散空間
具體到不同的興趣班, 應該是:不瞭解孩子的思維偏好, 可能選錯興趣班。 選錯興趣班, 則浪費時間、事倍功半。
將孩子與唐僧師徒“對號入座”,
能幫他選到合適的興趣班
這並不是最差的, 最差的, 是那種"補短糾偏"的做法。 逆著天性和思維偏好, 哪裡弱, 專補哪裡。 這種做法打擊自信、磨滅興趣, 製造糾結痛苦的心靈。
沒錯, 孩子是可塑的。 然而, 只要壓力夠大, 誰又不是可塑的呢?成年人也一樣。
孩子的可塑, 往往不是因為他的"潔白",
Advertisiment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性, 每種天性都有優勢劣勢。 如果家長只從自己的天性喜好出發, 很容易將孩子的天性劣勢看成毛病缺點, 忍不住為TA補短糾偏。 然而, 補短糾偏, 正是中式教育最大的問題, 它磨滅熱情、打擊自信、製造糾結。
----------------
本文不是一篇孤立的文章, 而是一組文章的一篇。 這組文章來自“順應天性的教育”思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性,
不同的天性適合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
不瞭解天性、不懂天性教育,
家長給孩子的,
往往是逆著天性的教育。
這種教育,
培養出糾結矛盾、缺乏亮點、自信不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