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選購嬰兒奶粉 四大“心得”不靠譜,愛美媽媽網分享嬰兒奶粉

坊間流傳:一孕傻三年。 小編不禁想問各位媽咪一句:親, 你的智商夠用嗎?在選購寶寶奶粉時, 你有沒有被一些流行卻並不準確的“招數”愚弄了?編輯收羅了4大不靠譜的選購“心得”, 各位看官自行核對, 看看你中槍了沒!

誤區1:便宜沒好貨, 奶粉價格越貴質越好

如果你有認真上過高中的政治課, 那應該有學過商品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這種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 而價格則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所以在理想狀態下, 理論上“便宜沒好貨”, “一分錢一分貨”都是有道理的。

Advertisiment

BUT, 這種心態被人利用了。 你還傻傻地以為奶粉價格越貴, 品質就一定越好?於是一個勁兒地買高價奶粉, 如果不是土豪, 估計每買一次都得抱怨一次“物價太高”了吧。

許多父母慨歎奶粉價格貴, 這其中不排除有些奶粉製造企業會利用消費者“便宜無好貨”的心態, 故意炒作價格。

誤區2:寶寶要補鈣, 含鈣量越高越好

奶粉中的營養成分很多, 比如鈣鐵鋅, 比如維生素ABCD, 比如腦黃金DHA……沒錯, 這些都是營養成分, 也確實是寶寶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元素, 但, 不代表奶粉中這些營養素的含量越高, 奶粉就越好。

目前市場上的配方奶粉, 不管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 只要0-1歲寶寶的, 各種奶粉中含有的營養成分都大致與母乳接近。

以奶粉中的鈣含量為例,

Advertisiment
其實各廠家的配方奶粉原料牛奶本身的含鈣量差別並不大, 但有些廠家為了尋找賣點, 在天然牛奶當中加進了化學鈣, 人為提高了產品的含鈣量, 但過多的化學鈣並不能被人體所吸收利用, 反而會使大便變得堅硬, 難以排出, 久而久之還容易在人體中沉澱, 甚至造成結石。

雖然, 有些品牌的奶粉中強化了某些營養成分, 但除了喝奶以外, 6個月以上的嬰兒還要吃輔食, 許多營養成分在輔食中一樣可以得到補充。 由此可見, 父母在選購時, 不必只是為了某一兩種營養成分而精挑細選了, 更重要的是為嬰兒選擇那些品質可靠的廠商生產的配方奶粉。

誤區3:沖奶粉時, 泡泡越少奶粉越好

如果奶粉裡有氣泡,

Advertisiment
寶寶喝了以後, 就容易吐奶或腹脹, 尤其是對於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好的初生BB們。 於是有些媽媽就很容易產生誤解:是不是沖奶粉時, 泡泡越少奶粉就越好呢?

當然不是。 如果沖奶粉時完全沒有泡沫, 有可能是奶粉中被人為添加了消泡劑, 反而影響寶寶的發育。

其實沖奶粉有氣泡, 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 至於起泡的原因, 主要有:

1、由於奶粉的溶液表面張力與粘度的緣故, 攪動或沖調時或多或少會產生泡沫。

另外, 喝鮮奶反而容易上火。 因為鮮奶中的鮮奶中的礦物質會加重腎臟負擔, 使嬰兒出現慢性脫水、大便乾燥、上火等症狀。 鮮奶中的乳糖主要是α型乳糖, 會抑制雙歧桿菌, 並促進大腸桿菌的生成, 容易誘發嬰兒發生胃腸道疾病。

Advertisiment

還有, 鮮奶中的脂肪主要是動物性飽和脂肪, 會刺激嬰兒柔弱的腸道, 使腸道發生慢性隱性失血, 引起貧血, 鮮奶中還缺乏腦發育所需的多不飽和脂肪酸, 不利於嬰兒大腦的發育。

簡言之, 就是鮮奶雖好, 卻不是寶寶可以承(消)受(化)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