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邁好最初的腳步:寶寶學走路五問五答

學會走路是寶寶作為一個個體, 獨立能力獲得大幅度提升的重要表現。 “寶寶會走路了”對於家長們而言, 絕對是件值得興奮的事, 這意味著媽媽的雙手終於可以獲得解放, 而寶寶自身也將開拓出一大片廣闊的活動領域。 媽媽們可以花幾分鐘時間瞭解以下關於寶寶走路的知識, 可以讓寶寶人生之中最初的幾個步子邁得更加健康穩妥。

點擊圖示進入相關閱讀>>

一問:寶寶多大學走路最好?

專家解答:寶寶學走路最早不能超過九個月, 一般情況下, 孩子一歲半基本都能夠獨自行走, 大多數孩子在一歲一兩個月掌握這項本領。

Advertisiment

孩子會大學走路最好

寶寶學走路九個月是臨界點

寶寶的行為能力發育是有其客觀規律的。 一歲左右大腦對神經的支配能力趨於成熟, 多數孩子在一歲前後掌握獨立行走的技能。 但是家長對孩子的學步鍛煉不應該早於九個月。 這個階段家長們可以有意識地鍛煉寶寶扶靠東西站立的能力, 但是強度不能過大, 一般每天不超過三次, 每次不超過五分鐘。

寶寶走路太早的危害

容易導致扁平足: 90%的扁平足是由於足部過早負擔過重引起。 過早的站立或學步, 損害足部韌帶和肌肉, 影響足弓形成, 於是造成扁平足。

導致羅圈腿:很多孩子並不缺鈣, 但還是出現X型腿或O型腿。 這與孩子過早學步有一定關係。

Advertisiment
孩子骨骼中水分有機物成分較多, 較柔軟易變形, 不能長時間承受體重的負擔, 若過早的學步行走, 會逐步使小腿彎曲變形。

寶寶走路太晚可能出現的問題

如果孩子超過一歲半還不能自己走路, 在排除早產兒或腦部缺血導致的腦性癱瘓的情況下, 家長們應當特別留意寶寶是否患有髖關節脫位。 主要表現在孩子走路時一瘸一拐或像鴨子一樣左右搖擺, 這時候家長們可以細細觀察孩子的臀部是否對唱、雙腿長短是否一致, 腳的活動是否靈活, 從而初步判斷孩子是否有這一症狀, 之後再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二問:寶寶走路早晚跟哪些因素有關?

專家解答:孩子學走路早晚確實存在著個體差異,

Advertisiment
是先後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孩子走路早晚的決定因素

遺傳因素:有調查顯示, 大約有40%的孩子學走路的月齡與其父母相似, 甚至有的孩子連爬行和走路的姿勢都和爸爸媽媽小時候一樣。 這說明先天性遺傳因素對孩子學步早晚有影響。

孩子的身高體重:一般而言, 個頭小體重輕的寶寶比大塊頭寶寶走路的時間更早, 因為他們的雙腿承受的壓力會更小, 相對而言能容易支配自己的身體, 平衡能力的獲取也顯得更容易些。

父母有意識的鍛煉:孩子是否能獨立行走, 關鍵在於腿部肌肉的力量是否具備支撐獨自行走的能力。 父母們從九個月起就可以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腿部肌肉, 例如讓孩子平躺在床上,

Advertisiment
輕輕握住孩子的小腳, 他會有意識地踢蹬, 這就是一種很好地鍛煉方式。 當然, 10個月之後就可以讓孩子扶著東西站立, 11個月聯繫蹲起, 為孩子學步做好充分準備。

三問: 我的寶寶走路姿勢正確嗎?

專家解答:所謂“蹣跚學步”, 就是指孩子剛開始學會走路, 平衡能力還沒有達到十分完善的程度, 身體各部分之間的協調也遠遠稱不上完美, 他們的行走姿勢相對于成年人而言顯得稚嫩, 這是正常現象。 孩子出現輕微的搖晃、偶爾的摔跤或踮腳跟, 都不需擔心。 但是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家長不能大意。

如何判斷寶寶走路姿勢是否正確

嚴重的八字腳:八字腳分為外八字和內八字兩種。 外八字表現為X型腿,

Advertisiment
孩子往往夾住大腿不喜歡走路, 依賴大人抱, 而內八字就是常說的O型腿, 走路時搖晃嚴重。 輕微的八字腳到寶寶兩歲左右會消失, 如果一直這樣, 家長們需要給孩子補充鈣劑。

跛行或鴨子步:前面提到過, 遇到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是髖關節脫位, 家長們越早發現越好, 及時帶孩子就醫。

正確的走路姿勢:

寶寶完全掌握走路技能之後, 家長們應該告訴孩子正確的走路姿勢, 並對之前的錯誤做法進行糾正。 孩子們應該上身正直, 抬頭挺胸, 目視前方, 雙手自然下垂;手指併攏並自然彎曲, 兩臂以肩關節為軸心前後自然擺動;上下肢協調動作, 兩腿腳尖向前左右交替前進或後退。

四問:孩子走路姿勢不正確如何糾正?

專家解答:讓孩子觀察成人的走路姿勢, 知道正確的走路姿勢看上去很美觀,使孩子產生學習、效仿的心理需求。

如何糾正寶寶的走路姿勢

讓大一點的孩子做示範動作,並說明要領--上體正直,上下肢自然協調地走。

大人可帶領孩子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一起念兒歌做遊戲進行練習。“來來來,大家來排隊,快快快,跟著朋友走。”每次遊戲的時間不能太長,以防乏味和過分疲勞。

要大人及時對孩子進行鼓勵,讓孩子用愉快的心情參加練習。

大人在帶領孩子練習走路時,要用正面、積極的方法進行誘導,切忌採用單調、重複、強硬的手段。

五問:寶寶學步鞋應該怎麼挑?

專家解答:孩子學走路期間,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輔助工具主要是學步鞋,挑一雙正確的學步鞋非常關鍵。

如何挑選學步鞋

學步鞋的挑選方法:

嬰兒學步期,應儘量選擇舒適、合腳、防滑的平底嬰兒鞋;較大學步期,寶寶的鞋子以能完全包住腳的包鞋為優(最好包到腳踝),此外還須考慮支撐性與防滑性,且為了保護腳,鞋面會比嬰兒鞋顯得略硬一些,因而整體來說,學步期的鞋子會比嬰兒期的鞋子重些。

具體的購買要點如下:

1.鞋前端寬度要足夠。

2.鞋子要柔軟有彈性,可以適度彎曲。

3.小寶寶腳型還未固定前,不要買有跟或造型太奇怪的鞋子。

4.鞋子與腳的空隙以0.3釐米為宜。

5.鞋面設計柔軟、安全,以免小寶寶玩鞋子時受傷。

6.買鞋前要先試穿。

7.鞋底要具有防滑效果。

知道正確的走路姿勢看上去很美觀,使孩子產生學習、效仿的心理需求。

如何糾正寶寶的走路姿勢

讓大一點的孩子做示範動作,並說明要領--上體正直,上下肢自然協調地走。

大人可帶領孩子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一起念兒歌做遊戲進行練習。“來來來,大家來排隊,快快快,跟著朋友走。”每次遊戲的時間不能太長,以防乏味和過分疲勞。

要大人及時對孩子進行鼓勵,讓孩子用愉快的心情參加練習。

大人在帶領孩子練習走路時,要用正面、積極的方法進行誘導,切忌採用單調、重複、強硬的手段。

五問:寶寶學步鞋應該怎麼挑?

專家解答:孩子學走路期間,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輔助工具主要是學步鞋,挑一雙正確的學步鞋非常關鍵。

如何挑選學步鞋

學步鞋的挑選方法:

嬰兒學步期,應儘量選擇舒適、合腳、防滑的平底嬰兒鞋;較大學步期,寶寶的鞋子以能完全包住腳的包鞋為優(最好包到腳踝),此外還須考慮支撐性與防滑性,且為了保護腳,鞋面會比嬰兒鞋顯得略硬一些,因而整體來說,學步期的鞋子會比嬰兒期的鞋子重些。

具體的購買要點如下:

1.鞋前端寬度要足夠。

2.鞋子要柔軟有彈性,可以適度彎曲。

3.小寶寶腳型還未固定前,不要買有跟或造型太奇怪的鞋子。

4.鞋子與腳的空隙以0.3釐米為宜。

5.鞋面設計柔軟、安全,以免小寶寶玩鞋子時受傷。

6.買鞋前要先試穿。

7.鞋底要具有防滑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