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父母責駡的委屈是什麼樣的?
既不能跟愛人講, 也難以和朋友吐露, 因為自己心中的苦悶, 旁人是理解不了的。
可是在自己成長中, 被父母拓上的標籤深深地刻在心裡, 是不是冒出來。
小然就是這樣的女生。
她大學畢業後在魔都一家外企工作三年之後選擇了自主創業, 在一個安靜的居民區旁開了一家花店。
在一次過年的家庭聚會上, 父親喝多了, 他開始口無遮攔地談對家族孩子的看法。
說起小然的時候, 父親呷了一口酒, 歎息了一聲:哎, 我這女兒可沒有你們這些當哥哥姐姐的成氣候啊!她就是一個窩囊廢!
Advertisiment
她當時就坐在父親的旁邊, “窩囊廢”這三個字就像機關槍掃射出的子彈, 一個接一個地將她的尊嚴擊得粉碎。
本來熱烈的氛圍, 突然靜默下來。 親戚們尷尬地笑笑, 忙勸父親:哪有哪有, 小然見識比我們廣多了!
但父親似乎有一大堆苦水要傾訴:讓她考公務員考了多少次也考不上, 讀博也不願意去, 在外地幹了什麼破臨時工的工作浪費時間!這麼大了連物件都找不到, 窩囊死了!
文靜的小然握緊了拳頭想拍桌子走人, 可是她卻沒有勇氣這樣。 她知道不能這樣做。
其實父親已經不止一次這樣罵她了。
但是她心裡明白, 父親太希望自己強勢起來。 父親在外面工作經常受氣, 卻沒有人幫他出氣。
小然想, 如果自己是故去的奶奶說不定可以回擊父親:你才是個窩囊廢!不要這麼說我的孫女!
Advertisiment
她一直想跟父親說:我自己現在的事業也是自己苦苦打拼得來的啊。 你並不知道這麼多年我付出了多少, 也不知道我的夢想。 其實, 你根本不瞭解真實的我。
雖然她長大了, 對於父母來說她還是個大孩子, 還可以在自己面前、在外人面前口無遮攔地罵她窩囊廢。
一年中幾乎只有過年她才回去。 她也想家, 可是家卻不停地傷害她, 讓她體無完膚。
她意識到家庭對她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幾個字就可以把她好不容易鑄成的心理長城擊垮。
當初自己連高考填志願也只選離家遠點的。 那個時候, 就是單純想離家遠一點、再遠點。 想來, 開花店的夢想也是從那個時候慢慢形成的吧。
Advertisiment
內心越是被攪得焦躁, 就越是嚮往靜謐的環境。
她似乎註定只能選擇一次又一次地逃離家鄉。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也是情感教育的開始。 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是深刻且持久的。
我曾經親眼見證了由“窩囊廢”引發的家暴事件。
我所在的社區裡一對小夫妻經常打打鬧鬧, 時常成為鄰里的談資。
一次在樓下, 不知怎麼回事兩個人又開始吵起來。
吵到激烈的時候, 妻子指著丈夫氣急敗壞地說了一句:你怎麼連這件小事都辦不成, 怪不得咱爸說你是個窩囊廢!
話音剛落, 丈夫突然揪住妻子的頭髮, 在眾多鄰居眼皮子底下打起了妻子。 妻子痛苦地哀嚎著。
鄰居們趕緊上前拉架。
紅了眼的丈夫氣得無法控制自己,
Advertisiment
後來聽老人們議論, 這家男人小的時候, 父母就一直吵架打架, 家業也不怎麼興旺, 家庭條件很一般。 常常被父母當作出氣筒。
因為家庭環境不好, 他學業也沒有維持下去, 跟著親戚幹汽修、幹廚師、跑快遞, 收入起起伏伏。 時不時聽到這個男人的老父親跟鄰居吐槽說:我那窩囊廢兒子……
也許這位老父親怎麼也意識不到他兒子小時候就已經被自己的言行深深影響到了。
父母對孩子有意無意的批判會潛移默化對他今後的夫妻關係、家庭關係、同事關係等等人際關係產生極大的消極反應。
總有一天, 這種積鬱的情緒會化成一團氫氣, 一旦遇到星點的火花就會發生爆炸!
Advertisiment
這種情形如若不於己終結, 還會繼續影響到下一代 。
3、我們明明是最愛孩子的人, 為什麼卻總是會跟孩子說出那樣糟糕惡劣的話呢?
公園的遊樂場裡有兩個五六歲的小男孩玩著玩著打起了架。 其中一個小孩跑過去向坐在公園長椅上的爸爸哭訴。
這位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責駡孩子:你怎麼不打回去, 你這個窩囊廢!
在爸爸責怪孩子的時候, 小男孩臉上堆起了糾結又憤怒的表情。
看樣子他真的會跑過去打那個孩子吧。
爸爸看到男孩還在原地, 推了他一把:快去啊!
結果小孩一氣之下卻朝爸爸揮起了小拳頭:我不是窩囊廢!我不是窩囊廢!老師說不能打人, 我是好孩子!我是好孩子!
孩子的爸爸並沒有因此受到觸動, 反而乾脆一把將小孩帶離了公園。
窩囊廢三個字,對父母來說輕描淡寫,對孩子來說如同晴天霹靂,在孩子的人生路上有可能是一個隱藏的“地雷”。
縱然父母認為孩子的能力再不濟,縱然在他外面受到多少委屈,家人卻不能再往傷口上撒鹽。在外打拼,可以被罵,但被父母罵卻是讓自己最糾結最傷自尊的事。
很多親屬之間的故意傷害案件往往都是因為口角之爭、尊嚴之爭。
家庭是最溫暖的港灣,不是冰凍的湖面。父母是最堅強的依靠,而不是鋒利的刀子。
在《少有人走的路》裡,作者派克做了這樣的描述:
“那些沐浴著父母的愛的孩子,心靈卻可以健全發展。他們也可能因父母一時的忽視表示不滿,然而他們對父母的愛感激不盡。父母的珍視讓他們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選擇進步而不是落後,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棄。他們將自尊自愛作為人生起點,這有著比黃金還要寶貴的價值。
‘我是個有價值的人’,有了這樣寶貴的認知,便構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種自信須從幼年培養,不然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孩子幼年起就享受到父母的愛,成年後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養的強大自信,也會使其鼓足勇氣,勇敢地戰勝困難,而不致自暴自棄。”
4、孩子都會積極地尋求贊許,得到認同。
很多孩子到了2歲就有了很強地客服困難的動機,希望獲取大人的讚譽。
比如我們會看到一個2歲的孩子成功地組裝了一個小機器人,會微笑著揚起頭,跟父母說,
“快來看呀!這是我做的。”
這個時候,他們在尋求來自父母的贊許。
而這樣的贊許會讓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狀態。
孩子需要可以為他們當安全港、關愛、負責的父母,這樣才能讓他們面對生活及學習中出現的各種挑戰時,能夠不會害怕和焦慮。
而一直擁有安全型依戀狀態的孩子,長大以後在社會交往和婚姻家庭生活中都會更加自信平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相反,如果對孩子存在偏見,或者總是說些負面的話,孩子就很可能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如果可以,請為人父母的你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罵他窩囊廢。
因為誰都無法預料到這三個字對孩子會造成怎樣的傷害。
反而乾脆一把將小孩帶離了公園。窩囊廢三個字,對父母來說輕描淡寫,對孩子來說如同晴天霹靂,在孩子的人生路上有可能是一個隱藏的“地雷”。
縱然父母認為孩子的能力再不濟,縱然在他外面受到多少委屈,家人卻不能再往傷口上撒鹽。在外打拼,可以被罵,但被父母罵卻是讓自己最糾結最傷自尊的事。
很多親屬之間的故意傷害案件往往都是因為口角之爭、尊嚴之爭。
家庭是最溫暖的港灣,不是冰凍的湖面。父母是最堅強的依靠,而不是鋒利的刀子。
在《少有人走的路》裡,作者派克做了這樣的描述:
“那些沐浴著父母的愛的孩子,心靈卻可以健全發展。他們也可能因父母一時的忽視表示不滿,然而他們對父母的愛感激不盡。父母的珍視讓他們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選擇進步而不是落後,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棄。他們將自尊自愛作為人生起點,這有著比黃金還要寶貴的價值。
‘我是個有價值的人’,有了這樣寶貴的認知,便構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種自信須從幼年培養,不然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孩子幼年起就享受到父母的愛,成年後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養的強大自信,也會使其鼓足勇氣,勇敢地戰勝困難,而不致自暴自棄。”
4、孩子都會積極地尋求贊許,得到認同。
很多孩子到了2歲就有了很強地客服困難的動機,希望獲取大人的讚譽。
比如我們會看到一個2歲的孩子成功地組裝了一個小機器人,會微笑著揚起頭,跟父母說,
“快來看呀!這是我做的。”
這個時候,他們在尋求來自父母的贊許。
而這樣的贊許會讓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狀態。
孩子需要可以為他們當安全港、關愛、負責的父母,這樣才能讓他們面對生活及學習中出現的各種挑戰時,能夠不會害怕和焦慮。
而一直擁有安全型依戀狀態的孩子,長大以後在社會交往和婚姻家庭生活中都會更加自信平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相反,如果對孩子存在偏見,或者總是說些負面的話,孩子就很可能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如果可以,請為人父母的你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罵他窩囊廢。
因為誰都無法預料到這三個字對孩子會造成怎樣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