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還讓寶寶趁熱吃?太燙了,牙齦、食道很受傷

現在氣溫低, 很多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趕快, 趁熱吃(喝)”, 不過, 根據今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最新致癌性評估結果顯示, 溫度超過65°C的過燙飲品已經被列入2A類致癌物名單, 咖啡則被從2B類致癌物的名單中移除。 所以說, 咖啡只要不是太燙, 正常飲用沒有問題。 更多關於寶寶飲食的知識可以查詢相關育兒網, 瞭解最新資訊。

如何得出65℃ 以上飲品會致癌的呢?

據悉,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這份“燙飲致癌”研究的人群中, 很多都是來自南美, 當地有喝馬黛茶習慣, 而這些茶飲用的溫度超過了65°C。

研究人員發現, 經常喝很燙的馬黛茶的人患食道癌風險會增加,

Advertisiment
而涼的馬黛茶則不會產生這樣的風險。 另外, 也有動物實驗顯示了65°C以上熱水的致癌性。

需要注意的是, 報告裡面提出的是“可能致癌”, 因為現在證據並未完全充分, 沒有給出完全肯定的答覆。 我們在這裡提醒大家, 儘管如此, 平常在喝熱飲或是品嘗食物時, 不要吃太燙的東西, 以防萬一!

吃燙食, 也會上癮

正常來說, 食物稍微有點燙, 我們都會伸舌, 大喊“燙到舌頭啦”。 但是, 對於已經吃習慣燙食的朋友來說, 就會越來越能吃燙, 就如同很多人愛吃辣一樣, 只是由“無辣不歡”, 變成了“無燙不歡”。

相關資料顯示, 正常的口腔和食道溫度多在36.5℃—37.2℃, 人們吃的東西如果高於這個溫度太多, 尤其是接觸到75℃左右的食物時,

Advertisiment
口腔和食道的黏膜就會因為受到刺激出現灼傷。 剛開始受傷的時候可能會有點疼, 因為這些部位血液迴圈豐富, 過不了多久就會恢復。

但是, 對於經常飲用過燙食物的人來說, 口腔、食道黏膜在經歷“損傷→修復→損傷→修復......”的迴圈過程中, 黏膜就會增生增厚, 變得越來越不怕燙,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我們之前說的“無燙不歡”局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