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是指人對飲食的欲望, 是神經中樞對人體消化功能調節的一部分。 食欲不振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 當人饑餓時, 胃內空虛, 就會產生一種神經衝動, 傳人腦子的攝食中樞, 於是便產生食欲及攝食活動。 此時, 唾液、胃液和其它消化液分泌增多, 胃腸道蠕動增加。 飽食以後, 由於初被充脹, 神經將這一衝動傳人腦部飽中樞, 產生飽足感, 並抑制攝食中樞的興奮, 而後食欲消失, 攝食活動停止, 轉人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活動。 食欲不振可由全身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功能低下引起。
1)消化道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
Advertisiment
2)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因素。 成人或年長兒可以因為工作、學習過於緊張、焦慮、懼恐和情緒劇烈變化等精神因素而影響食物中樞的活動,
Advertisiment
3)小兒中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功能均不完善, 較成人更易發生食欲不振。 小兒在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當、環境改變和全身疾病等情況下, 都可引起食欲不振。 有的小兒患一次輕微感口, 感冒本身可能二、三天就好了, 但食欲一直不能恢復, 甚至要持續一、兩個星期。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食欲不振是一種原因複雜、因素繁多的症狀。 肝炎和結核固然可以引起, 但更多的還是由其它各種原因造成。 因此, 遇有食欲不振者, 只要做過必要檢查, 就不必揪住肝炎、結核一、兩種病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