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那些胎兒時期種下的禍根…



有人稱母親的子宮是胎兒的“溫室”, 胎兒的“宮殿”, 這是不錯的, 但現在發現它并不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從受精卵種植于子宮內膜起始至分娩為止的280天中, 這個胎兒的“天堂”同樣經受著諸多有害物質的侵襲, 而這一切很可能決定胎兒及其日后一生的命運。


乳癌始于胎兒

近時一些學者大膽提出一種假設:乳癌的發生起始于胎兒時期, 認為一個女性的乳☆禁☆房會不會產生癌變, 與她在母親子宮內時是否接觸有害物質是有密切關聯的。 >>>胎兒與孕期的保健


很久前就已發現, 孕婦的子宮部位若接觸放射線劑量過大,

Advertisiment
以后產下的小孩患白血病和其他腫瘤的機會就明顯增多。

現發現生活在子宮中的胎兒接觸到較高濃度的雌激素, 便有可能使其日后發生乳癌。


一些學者將孕期嚴重嘔吐和肥胖, 作為孕期高雌激素的指征, 這些孕婦生下的嬰兒體重較重, 其女孩一生中乳癌的發病率較高。 一些研究者發現, 女孩乳癌的危險性隨出生時母親年齡的增加而增高。 而年輕孕婦血中總雌激素的濃度, 明顯低于年齡較大的孕婦。

這方面的研究還提示, 為了預防乳癌, 必須從胎兒時期起就注意避免高雌激素的生長環境, 其間包括生育年齡不要太大, 孕期不要進食過多脂肪類食物, 不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補品等。

胎兒期種下的禍根

Advertisiment

除了乳癌, 還有不少癌腫是在胎兒時期種下禍根的。 兒童癌腫的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中, 癌腫已成為兒童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 并且, 因環境中致癌因子的增多, 兒童癌腫已高達50余種。

不少兒童癌腫雖發生在兒童期, 其“根子”則可追溯到母親的子宮, 一些對成人來說或許是微不足道的致癌物質, 對胎兒來說卻是令人擔憂的惡性刺激, 這些致癌因子大多通過胎盤而進入胎兒生長發育的小天地——子宮。 >>>躲在子宮里的胎兒也有10怕

研究表明, 住宅內或周圍噴灑殺蟲劑的家庭中, 兒童白血病的危險性, 為未噴殺蟲劑家庭中兒童的3.8~5.5倍。 父母在工作中接觸農藥等化學物質, 其子女患白血病的機會便明顯增加。

Advertisiment

我國農村中40%~50%的兒童白血病, 與農藥及其他致癌化學物質密切相關。 放射性輻射的危險性不容忽視, 婦女懷孕后照射腹部, 可使其胎兒受損害, 日后發生白血病的機會也增高。 近年研究證實孕婦在妊娠期, 無論本人吸煙還是被動吸入煙霧, 其子女日后患白血病與其他癌腫的危險性都會升高。

為預防兒童癌腫, 必須從改善子宮環境開始。 孕婦在妊娠早期應注意避免接觸農藥、殺蟲劑與其他有毒物, 包括受農藥污染的食物;不可濫吃食物;不要接觸放射線物質, 盡量避免作X線檢查, 特別是腹部檢查;不要吸煙、酗酒, 要合理飲食。

噪聲有害胎兒

經常接觸噪聲的孕婦和對照組相比, 妊娠中毒癥發生率分別為14.37%和7.54%;妊娠高血壓分別為12.51%和7.48%;自然流產率分別為7.65%和6.11%;低體重兒分別為3.56%和1.71%,

Advertisiment
兩者有著顯著的差異。 在噪聲程度較輕的環境下, 死胎、死產和畸形兒的發生率與正常情況并無差別, 但是當噪聲大于100分貝時, 死胎、死產和畸形兒均隨噪聲級增高而增加。 資料顯示, 噪聲無論是對動物還是人類的妊娠都有不良影響。 居住在飛機場周圍的孕婦早產率高;噪聲作業女工妊娠中斷、流產、妊娠中毒癥、早產等的相對危險性要較常人高3倍。 >>>噪聲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

由此可見, 母親的子宮并不是一個不受外界干擾的“人間天堂”, 外界的強大聲波幾乎是未被削弱地進入子宮內。

美國學者設計了一項有趣的實驗:把一個微型麥克風放置在胎兒頭部的后方,

Advertisiment
結果發現外界聲音的基本音節全部能傳入子宮, 胎兒居然能清晰地聽到體外人們的講話聲、開門聲和小車通過的聲音。 傳到子宮的聲音僅比外界低10分貝, 加上胎兒中耳充滿液體, 又可將聲音降低15~20分貝, 因此, 胎兒所感受到的聲音只比外界低25~30分貝而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