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郭芙怎麼不反對老爸生二胎

聽說, 現在有些大孩在“維權”, 他們反對爸媽生二胎, 要和父母死磕。 有的傳言還很驚悚, 說是大孩非拉著媽媽去墮胎。

這嚇了我一跳——孩子還不懂事呢, 怎麼知道要反對二胎。 你看《葫蘆兄弟》裡, 大娃從來不反對有二娃, 只有妖精才反對葫蘆娃有二胎。

但這種事還真不是沒有。 前不久家裡人去做客, 就見到一件朋友家的真事:有個三四歲的哥哥, 特別恨弟弟, 要父母把弟弟丟下樓去。 真是嚇死寶寶了。

我的主業是讀金庸。 這事讓我不由得有些後怕:

郭芙這麼壞, 怎麼就沒有反對爸媽生二胎?不然我們郭襄小妹子要多慘?

Advertisiment

金庸小說裡有很多熊孩子, 但要比任性、刁蠻, 郭芙都是至少能榮獲前三名的。

研究一下郭芙對弟弟妹妹的看法, 倒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郭靖和黃蓉一共有三個小孩:郭芙、郭襄、郭破虜。 其中老三郭破虜的存在感最弱, 甚至很多讀者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存在。

那麼, 當郭芙聽說自己即將迎來弟弟妹妹時, 這個著名的熊孩子是什麼反應呢?

是大哭大鬧, 死活不幹?拉著柯大公公幫自己維權?甚至拉著媽媽去墮胎?

出人意料的是, 她的反應特別積極正面, 是“大喜”。

《神雕俠侶》裡, 郭芙偷聽爸媽說話, 知道黃蓉又懷了孕。 她的心理活動是“大喜, 心道:原來媽媽有了孩子, 我多個弟弟, 那可有多好”。

這就奇怪了。 在這件事情上,

Advertisiment
郭芙為什麼表現得這麼政治正確?

她不是熊孩子嗎?不是小氣、自私、任性嗎?郭靖黃蓉那麼大的家業, 她不擔心弟弟妹妹分她的權力、分她的財產嗎?

如果功利一點地替郭芙算帳, 郭襄毫無疑問分走了父母的愛。

比如黃蓉就曾經對著郭襄心想:三個兒女之中, 我定要為你操心最多。

郭襄也當然分走了爹娘好多財產。 她在風陵渡口請客的金釵, “釵頭上一顆珍珠, 就值百多兩銀子”。 還有頭上的青玉簪, 手上戴的金絲芙蓉鐲, 都是高級貨。

書上說這金絲芙蓉鐲, 是“用黃金絲、白金絲打成芙蓉花葉之形, 手藝甚是工巧”。

何況, 郭襄更分走了姐姐的人氣和威風。

郭芙當然也妒忌過。 加上她和妹妹三觀不合, 老是吵架鬥氣, 還動不動打小報告。

Advertisiment
在風陵渡口, 郭襄跑出去找楊過, 夜不歸宿, 郭芙回去第一時間就打小報告了。

但矛盾歸矛盾, 郭芙對妹妹是真有感情的, 不是假裝的。 妹子有麻煩的時候, 郭芙也是真著急、真賣命的。

比如郭襄出生的時候被人擄走, 郭芙真的賣力去搶了(雖然純屬幫倒忙)。 後來在襄陽城郊的羊太傅廟裡, 姐妹倆被蒙古高手襲擊, 情況很危險, 她叫郭襄“快向廟後退走”, 想自己擋住敵人。

危急關頭, 雖然當姐姐的能力和水準不行, 但態度是大體合格的。

所以郭芙和郭襄一吵架, 只要一說“早知道你今天這樣不聽話, 當年你被人搶走我就不拼命救你”云云, 郭襄就會心軟。 她知道姐姐畢竟關心自己。

於是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熊孩子郭芙不敵視妹子?

Advertisiment

原因之一, 可能是金庸留有餘地。 他儘管把郭芙寫得很討人嫌, 但一直為她守住了底線。

原因之二, 可能是金庸壓根就沒想到, 今天會有一批孩子這麼早就懂得“維權”, 捍衛獨生的利益。

金庸生活在舊式大家庭, 耳濡目染的是當時的家庭傳統和禮樂教化。 父母要生幾個娃, 完全不關孩子的事。 金庸據說兄弟姐妹六人, 他自己排在第二。 生他的時候, 想必一定不用徵求哥哥查良鏗的意見;而生弟弟查良浩的時候, 也不用徵求老二查良鏞的意見。

大概在金庸的心目中, 生不生郭襄, 純粹是郭靖的事, 和郭芙無關。

當然, 也許還有很多其他原因:郭靖是強勢家長, 是會打人的, 郭芙根本就不敢鬧;郭家財產比較多, 佔有的各類江湖資源太豐富,

Advertisiment
郭芙用都用不完, 根本就不怕和人分, 等等。

但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郭芙雖然也任性、小氣, 也是熊孩子, 但她和今天死磕爹媽“維權”的大孩有根本的區別——她從來都沒有認為自己是這個家庭的中心。

你看郭芙的這個小家庭裡, 最堅強有力的關係, 是爸爸郭靖和媽媽黃蓉的關係。

郭芙的確是被黃蓉溺愛著, 其實也被郭靖溺愛著。 但她從來不會覺得, 自己對媽媽而言比爸爸重要, 或者自己對爸爸而言比媽媽重要。

郭芙眼裡的家庭關係是:媽媽愛我, 但也愛我爸;爸爸愛我, 但也愛我媽。 我不是天下第一, 不是宇宙中心。 我只是家裡的一個成員。

父母之間的愛, 是熊孩子的清醒劑, 可以讓孩子學會分寸感。

這就是為什麼郭芙雖然魯莽,但從來沒有越俎代庖,胡亂攪和過家裡的任何大事:不讓家裡召開英雄大會,不讓保衛襄陽,不讓家裡收留楊過,或者是打死不讓爸爸媽媽生弟弟妹妹。

這讓人想起《聖經》。它認為家庭中最首要的關係是什麼呢?是夫妻關係,而不是母子關係或者父子關係。

我不得不說,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是一種智慧。

孩子的意見再重要,也不能一己管理母親的子宮。連郭芙這麼橫的都沒有。

說到底,要不要二,要不要精忠報國,你倆的事情終究要你倆決定。

這就是為什麼郭芙雖然魯莽,但從來沒有越俎代庖,胡亂攪和過家裡的任何大事:不讓家裡召開英雄大會,不讓保衛襄陽,不讓家裡收留楊過,或者是打死不讓爸爸媽媽生弟弟妹妹。

這讓人想起《聖經》。它認為家庭中最首要的關係是什麼呢?是夫妻關係,而不是母子關係或者父子關係。

我不得不說,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是一種智慧。

孩子的意見再重要,也不能一己管理母親的子宮。連郭芙這麼橫的都沒有。

說到底,要不要二,要不要精忠報國,你倆的事情終究要你倆決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