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材料是鄉土資源中最常見、最實惠, 也是利用價值最高的一種自然資源。 偉大的教育家陳鶴琴曾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 ”所以說, 如何開發和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創設豐富的物質操作材料, 促進每個幼兒在自由、寬鬆的遊戲環境中獲得富有個性化的發展, 成了當前我們每一位農村幼稚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深思的問題。 我園處於農村,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融入到大自然中, 和花草為友、和魚蟲玩耍, 從而獲得有關大自然的豐富經驗, 去探索世界的奧秘,
Advertisiment
在科學區域中, 鄉土材料應該突破以往的觀賞價值, 更多的是要把教育價值融入其中。 基於這種理念的產生, 我把大班的科學區域分化成了“自然角”和“科學探索區”。 充分利用鄉土材料引導幼兒有目的地進行科學探索和嘗試, 其中包括種植和飼養活動。
在種植活動中, 師生一起動手, 種上了各種種子和秧苗等, 經常組織幼兒去澆水、拔草、鬆土、施肥,
Advertisiment
在飼養活動中, 我們養過小蝌蚪、小烏龜、泥鰍、龍蝦、小金魚等, 這些小動物有的是小朋友家裡帶來的,
Advertisiment
有一次, 為了解決“魚兒為什麼會游泳”的問題, 我與孩子們一起做了個實驗, 把一條魚的胸鰭、背鰭和尾巴粘住, 使它們不能動, 然後將它們放入水中。 沒有胸鰭、背鰭和尾巴的魚頓時在水中失去了平衡,
Advertisiment
品種繁多、形態各異的鄉土材料, 更是適合孩子們來動手進行藝術創造活動。 而我在美工區所提供的鄉土材料注重了材料的原始性, 體現了內容的挑戰性, 讓孩子們在美工區盡情地表現表達, 大膽地想像、創造。 蔬菜是農村一年四季都有的農作物, 有灰色的芋艿、紫色的茄子、紅色與青色的辣椒、綠色的青菜等。 這些顏色、形狀各不同的蔬菜正是孩子們進行創造的最豐富的原材料。
Advertisiment
如:有的孩子把辣椒想像成了青蛙、把芋艿想像成了刺蝟、把白蘿蔔想像成了白老鼠與小豬、把扁豆想像成了小船等等。 同時, 在孩子善於想像的基礎上, 我又為孩子們提供了一些輔助材料, 讓他們與材料進行互動。 如:墊板、牙籤、橡皮泥、火柴、即時貼等, 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如何使用工具與輔助材料將蔬菜製作成各種有趣的造型。 如:孩子們會在胖胖的芋艿背上“刺”上一些牙籤, 並把火柴插在芋艿的“肚子”下面當作是腳, 最後用即時貼粘上眼睛、嘴巴, 一隻活靈活現的“芋艿”小刺蝟就這樣誕生了。
另外, 鄉土材料的再次利用還可以充分挖掘“家長”這一群體。 比如:邀請家長朋友參與幼稚園的“秋季粘貼活動”。讓家長與孩子利用星期天的時間,採用自家田裡豐收的各種種子,為玻璃瓶子穿上漂亮時尚的“種子衣服”,並帶到幼稚園進行展覽、評比活動。有的把瓶子變成了韭菜娃娃,有的為瓶子穿上了玉米粒衣服……我還把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投放在美工區,引導幼兒在欣賞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靈感,自信地完成美工作品。
三、鄉土材料在遊戲區域中的投放與運用幼稚園的區域活動除了在室內組織開展的與各學科相聯繫的區域外,還有一種室外的開放形式是很受孩子們歡迎的,我就把室外開展的區域活動稱為“遊戲區”。農村幼兒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大自然以其勃勃生機存在于他們的周圍,是孩子們的歡樂源泉。農村的自然環境為幼兒提供了豐富、開放、有趣的活動場所,作為農村的幼兒教師,我們要盡力去挖掘大自然所賦予的優勢,擺脫課堂和書本的限制,走向自然,充分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來為幼兒的發展提供“養料”。
例如:農村特有的“茅草地”就成為了農村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的天然場所,它柔軟、舒適、安全,既不要高投入,又能幫助我們解決孩子多、場地小的矛盾。因此,“親親茅草地”的系列戶外遊戲活動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孩子們喜歡在茅草地上躺一躺、滾一滾、爬一爬,赤腳踩在茅草地上,享受微風、空氣、小草的撫摸;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在草地上捉小昆蟲、翻跟鬥、跳皮筋、丟手絹、放風箏、捉迷藏……這種絕對自由、無拘無束的遊戲令孩子們很滿足。春天,孩子們喜歡趴在柔軟的草地上,用小臉蛋和毛乎乎的草地親一親,說說悄悄話;夏天,孩子們坐在樹蔭下的茅草地上傾聽蟬鳴;秋收我會帶領孩子們在草地上撿拾落葉;冬天,那漫天飛舞的瑞雪,給茫茫草地蓋上了一條厚厚的白被子,這幅景色讓孩子們陶醉。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孩子和老師一起玩得不亦樂乎。
鄉土材料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可以經過老師的巧手,來為孩子們創造獨特的教玩具。因為,玩具是孩子的親密伴侶,是幼兒參加遊戲的物質基礎。農村特有的稻繩、球、竹圈、柳條圈、木棍、沙包、麥稈等廢舊物,洗淨消毒後,稍加裝飾就可以做成孩子們愛不釋手的玩具。例如:引導幼兒用麥稈當遊戲棒、吹泡泡、做哨子等,我還在教室裡開闢了一個用麥稈做材料的巧手角。又比如:老師可以帶領孩子用稻草編辮子、搓繩子、做稻草人或玩跳繩、跨跳等遊戲。還可以將大紙箱製作成活動汽車、坦克,小紙箱加工成了紙盒積木,厚紙板做成了開發智力的插接玩具等等。在遊戲中,我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友好合作、一物多玩,盡情享受鄉土材料帶來的運動快樂!
四、鄉土材料在角色區域中的投放與運用我根據農村幼稚園的條件與大班幼兒的實際需要,在班級的陽臺上開設了有農村特色的角色區角活動——蟹市,其次考慮到我們家鄉是養蟹之鄉,我們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在大班開展了“太湖蟹”主題活動,在主題開展中我們結合主題創設與之相適應的區域環境,將整個活動室創設為一個太湖養蟹場,有蟹苗交易市場、養蟹培植基地、螃蟹交易市場等利用幼兒熟悉的生活資源開展角色遊戲活動。在“蟹市”遊戲中,孩子們能互相商量著如何擺放攤位、分配角色,並自製交易使用的鈔票等等,這些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孩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遊戲結束後的調查、評價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興高采烈地介紹了自己在“蟹市”中的見聞與遊戲方法,並強烈要求老師以後能經常開展“蟹市”活動。
鄉土材料的可用之處不僅僅在於此,在大班幼兒的語言區、數學區、生活區以及班級的主題環境佈置中,同樣也能讓鄉土材料發揮出它特有的功效。利用農村鄉土資源開展活動區活動,為幼兒提供自主的環境,創設探索、實踐、創造的自由情境。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園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鄉土資源,為農村幼兒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
比如:邀請家長朋友參與幼稚園的“秋季粘貼活動”。讓家長與孩子利用星期天的時間,採用自家田裡豐收的各種種子,為玻璃瓶子穿上漂亮時尚的“種子衣服”,並帶到幼稚園進行展覽、評比活動。有的把瓶子變成了韭菜娃娃,有的為瓶子穿上了玉米粒衣服……我還把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投放在美工區,引導幼兒在欣賞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靈感,自信地完成美工作品。三、鄉土材料在遊戲區域中的投放與運用幼稚園的區域活動除了在室內組織開展的與各學科相聯繫的區域外,還有一種室外的開放形式是很受孩子們歡迎的,我就把室外開展的區域活動稱為“遊戲區”。農村幼兒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大自然以其勃勃生機存在于他們的周圍,是孩子們的歡樂源泉。農村的自然環境為幼兒提供了豐富、開放、有趣的活動場所,作為農村的幼兒教師,我們要盡力去挖掘大自然所賦予的優勢,擺脫課堂和書本的限制,走向自然,充分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來為幼兒的發展提供“養料”。
例如:農村特有的“茅草地”就成為了農村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的天然場所,它柔軟、舒適、安全,既不要高投入,又能幫助我們解決孩子多、場地小的矛盾。因此,“親親茅草地”的系列戶外遊戲活動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孩子們喜歡在茅草地上躺一躺、滾一滾、爬一爬,赤腳踩在茅草地上,享受微風、空氣、小草的撫摸;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在草地上捉小昆蟲、翻跟鬥、跳皮筋、丟手絹、放風箏、捉迷藏……這種絕對自由、無拘無束的遊戲令孩子們很滿足。春天,孩子們喜歡趴在柔軟的草地上,用小臉蛋和毛乎乎的草地親一親,說說悄悄話;夏天,孩子們坐在樹蔭下的茅草地上傾聽蟬鳴;秋收我會帶領孩子們在草地上撿拾落葉;冬天,那漫天飛舞的瑞雪,給茫茫草地蓋上了一條厚厚的白被子,這幅景色讓孩子們陶醉。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孩子和老師一起玩得不亦樂乎。
鄉土材料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可以經過老師的巧手,來為孩子們創造獨特的教玩具。因為,玩具是孩子的親密伴侶,是幼兒參加遊戲的物質基礎。農村特有的稻繩、球、竹圈、柳條圈、木棍、沙包、麥稈等廢舊物,洗淨消毒後,稍加裝飾就可以做成孩子們愛不釋手的玩具。例如:引導幼兒用麥稈當遊戲棒、吹泡泡、做哨子等,我還在教室裡開闢了一個用麥稈做材料的巧手角。又比如:老師可以帶領孩子用稻草編辮子、搓繩子、做稻草人或玩跳繩、跨跳等遊戲。還可以將大紙箱製作成活動汽車、坦克,小紙箱加工成了紙盒積木,厚紙板做成了開發智力的插接玩具等等。在遊戲中,我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友好合作、一物多玩,盡情享受鄉土材料帶來的運動快樂!
四、鄉土材料在角色區域中的投放與運用我根據農村幼稚園的條件與大班幼兒的實際需要,在班級的陽臺上開設了有農村特色的角色區角活動——蟹市,其次考慮到我們家鄉是養蟹之鄉,我們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在大班開展了“太湖蟹”主題活動,在主題開展中我們結合主題創設與之相適應的區域環境,將整個活動室創設為一個太湖養蟹場,有蟹苗交易市場、養蟹培植基地、螃蟹交易市場等利用幼兒熟悉的生活資源開展角色遊戲活動。在“蟹市”遊戲中,孩子們能互相商量著如何擺放攤位、分配角色,並自製交易使用的鈔票等等,這些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孩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遊戲結束後的調查、評價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興高采烈地介紹了自己在“蟹市”中的見聞與遊戲方法,並強烈要求老師以後能經常開展“蟹市”活動。
鄉土材料的可用之處不僅僅在於此,在大班幼兒的語言區、數學區、生活區以及班級的主題環境佈置中,同樣也能讓鄉土材料發揮出它特有的功效。利用農村鄉土資源開展活動區活動,為幼兒提供自主的環境,創設探索、實踐、創造的自由情境。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園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鄉土資源,為農村幼兒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