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酸梅湯,既能解渴又能對付夏日孩子常見的小症狀

夏季大量出汗後, 孩子總是嚷著口渴。 淡而無味的白開水他們不願喝, 飲料喝多了又對身體不好, 不如在家裡備一點烏梅——不僅可以自行熬煮出孩子愛喝的酸梅湯, 還能對付夏日小兒常見的一些症狀。

烏梅, 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幹枝梅, 經煙火薰制而成, 除含有大量的檸檬酸和蘋果酸, 亦含有殺菌性強、能提高肝臟功能的苦味酸及具有鎮痛作用的苦扁桃甙。 從中醫角度看, 烏梅酸澀而溫, 歸肝、脾、肺、大腸經。

隨便列舉, 烏梅就有以下幾大功效:

烏梅所含的有機酸, 在體內能量轉換中可使葡萄糖效力增加10倍,

Advertisiment
以釋放更多的能量消除疲勞,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在夏日戶外玩耍後, 喝點酸梅湯, 可以很快驅除疲勞、充沛精力的原因。

天氣炎熱, 大量出汗後, 孩子的胃口也變差, 不願吃東西, 而烏梅裡的酸性物質可以促進唾液腺與胃液腺的分泌, 不但能夠生津止渴, 還能刺激食欲。

夏季食物易變質, 室內也經常使用空調電扇, 是孩子腹瀉的高發季節, 烏梅能夠澀腸止瀉, 也適用於脾虛久瀉。

此外, 烏梅長於收斂, 能斂肺止咳, 可治肺虛久咳不止, 還可安蛔止痛。 嬰幼兒肝旺脾虛, 烏梅不但能平降肝火, 還能幫助脾胃消化、滋養肝臟, 對於預防夏日上火, 也有一定功效。

不過, 烏梅雖好, 也不能天天食用, 過量反而會影響脾胃, 增加孩子患病幾率。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上火了也不能吃, 菌痢、腸炎的初期也要忌食。

簡易酸梅湯

酸梅湯自古以來就是上好的夏日飲品。 清代經禦膳房改進成為宮廷禦飲, 有除熱送涼、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

材料:烏梅、山楂、甘草, 三者比例3:2:1, 冰糖適量

做法

1.將材料放入鍋中煮開。

2.水開後轉小火熬制40分鐘左右, 根據口味加入冰糖即可。

小秘訣:在常溫下, 酸梅湯很容易變質, 如果一次喝不完, 最好在冰箱裡存放。 如果看到表面有細細的泡沫浮起, 就說明已經變質了。

經典酸梅湯

材料:烏梅10顆、山楂幹50克、甘草5克、陳皮5克、冰糖適量、幹桂花1小撮

做法:

1. 烏梅洗淨, 用清水泡4小時左右。

2.鍋內入冷水, 放進洗淨的山楂幹、甘草、陳皮、泡好的烏梅, 大火煮開後,

Advertisiment
轉小火煮半小時, 關火。

3.另取一鍋, 放入幹桂花, 將煮好的酸梅湯水倒入, 材料留在原鍋裡。

4.原鍋再加水, 沒過材料即可, 放入冰糖, 再煮15分鐘。

5.將兩次煎的酸梅湯水混合, 涼透後放冰箱冷藏即可。

小秘訣:這種酸梅湯口感較好, 秘訣在於第一次熬制完成後, 再添加第一次水量三分之二的水進行第二次熬制, 將材料中的物質充分熬制出來。

烏梅白糖水

烏梅酸澀, 生津止渴, 澀腸止瀉;白糖甘寒, 滋陰泄火, 酸甘化陰, 燮和肝膽脾胃之氣。 凡是小便短少色赤、口渴飲冷者皆可飲用。 可以治溫病高燒, 可以通便, 還可以治小便不利、水瀉、嘔吐。

做法:幾顆烏梅加水煮爛, 加適量白砂糖, 調成酸甜口味即可。

小秘笈:如果發燒時不鼻塞、舌苔不明顯、小便短赤時,

Advertisiment
用烏梅白糖水效果明顯;如果小便清長就不適合服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