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打流感疫苗的季節, 究竟要不要帶孩子去打疫苗, 總令家長傷腦筋。
在談論之前, 容我先講個故事。
據說蔣夫人宋美齡晚年的某一個冬天, 醫生們也面臨了是否要為她施打流感疫苗的困難抉擇。 困難的不是疫苗好不好的問題, 而是沒有人敢把針紮在蔣夫人的玉體上。 畢竟她年事已高, 若發生什麼巧合的病痛, 恐怕替她決定接種疫苗的主事者難辭其咎。 但若真沒接種流感疫苗, 萬一感染了而有個三長兩短, 豈不更糟糕?
進退兩難之際, 醫生們想出一個辦法。 因為蔣宋美齡平常足不出戶,
Advertisiment
接種疫苗, 究竟為了誰
每次講到疫苗, 腦海中一定會出現一種聲音:“我很健康, 就算生病也可以藉由自己的抵抗力恢復, 這樣抗體反而更強, 所以不需要打疫苗。 ”事實上, 這樣的說法只對了一半。
臺灣就像是當年蔣宋美齡的大宅院, 在這莊園裡, 每一個人的健康是互相影響的。 也就是說, 有時候接種疫苗不是為了自己, 而是為了同住在這座島嶼上,
Advertisiment
我是一位正值壯年的男性, 不抽煙、不喝酒、沒有慢性疾病。 如果我得了流感, 只要多喝水、多休息, 大概也不會怎樣。 但因為我的職業是醫師, 且家中有一個尚未滿周歲的嬰兒, 我必須注射流感疫苗, 來保護我的病人(早產兒、重症患者、氣喘病童), 以及我的小孩。
來看看2011年流感疫苗第一批接種的族群:六十五歲以上老人、贍養機構的住民及照護人員、罕見疾病患者、滿六個月以上至小學四年級幼童、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重大傷病患者。
這些人當中, 最大宗的莫過於老人和學童。 應該很多人質疑, 為什麼每年流感疫苗都不放過學童呢?小學四年級已經十歲,
Advertisiment
這個問題就是我要回答的重點。
接種疫苗, 利己又利人
首先, 學校和幼稚園, 絕對是流感病毒的培養皿, 這句話應該不會有人反對。 集體生活的兒童, 是所有年齡層中, 社交行為最頻繁的一群。 不管正確洗手的宣導多麼落實、隔離措施多麼完備, 只要班上有人得到某種病毒, 藉由互相摸來摸去, 以及公共設施的媒介(水龍頭、門把、課桌椅), 病毒的傳播根本如入無人之境。 歷史上所有的流感大流行, 都是從兒童開始;只要家中的孩童開始感冒, 兩周之後成人的流行波就出現了。
其次, 年紀小的幼童家中, 可能有兩歲以下的弟弟妹妹, 或六十五歲以上的爺爺奶奶,
Advertisiment
第三, 就算是獨生子女的小家庭, 孩子如果得了流感, 至少得居家休養一周不能上學。 這時候平常得上班的父母只好請假, 在家照顧病童, 不僅家長手忙腳亂, 老闆臉色難看, 對國家生產力也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這筆錢是一定要花的。 讓學童接種疫苗, 對於國民整體的健康而言, 肯定是利多。
雖然這樣解釋之後, 家長會比較瞭解疫苗政策制訂的原因, 但畢竟針是打在自己小孩身上, 會不會發生副作用, 心裡還是怕怕的。 下個月的專欄, 我會再針對流感疫苗的一些迷思, 幫各位一一解惑。
Advertisiment
先跟大家報告, 我的孩子一定會去打流感疫苗。 這樣, 您有比較放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