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以後的寶寶都可以適當的添加一定的輔食了, 添加輔食不但可以及時的給孩子補充營養, 還能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 那麼, 添加輔食要掌握什麼原則呢, 添加的順序又是什麼呢, 添加輔食的重要性又體現在哪裡呢?
大家都知道BB到了一定月齡後要開始添加輔食, 可怎麼添加?添加什麼?並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喔!
(1)充分發揮生長潛能
生長發育潛能的發揮有賴於不同階段食物充分的營養供應, 每個階段有各自的時間依賴性效應。 過了該階段, 被壓抑的潛能就無法再充分表達。 生後前6個月的母乳餵養、換乳期及時給予適宜的泥糊狀食品、固體食物期提供均衡膳食,
Advertisiment
(2)補充營養素不足
隨著嬰兒月齡的增加, 半歲左右母乳所含熱能、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已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全部需要, 因此必須及時給予補充。 僅以鐵元素為例, 《預防缺鐵性貧血》中已詳細闡述了, 即便半歲時每日母乳量達1000毫升, 也只能提供鐵供給量的1/8, 只有靠添加強化鐵的營養米粉、蛋黃、肝泥、肉泥等來補充。
Advertisiment
嬰兒營養不良往往會對腦細胞發育和智力帶來嚴重影響, 錯過腦發育關鍵年齡(2歲前)提供再好的營養也無濟於事, 這種孩子智力很難趕上同齡兒童。 輔食添加期營養不良還會導致抵抗力低下, 引起反復感染, 加之患病後“忌口”的惡習, 會越發加重營養不良, 反反復複惡性循環最終影響了孩子的生長發育。
(3)鍛煉胃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
嬰兒出生時消化系統未臻成熟, 只能適應乳類食品。 隨著月齡的增加, 胃容量逐步擴大, 消化吸收功能不斷完善, 但要直接接受固體食物還是不可能的。 其間必須有泥糊狀食品作為過渡。 直接進食固體食物不是發生餵養不足, 就是出現餵養過度;不是腹瀉,
Advertisiment
6個月開始孩子對營養的需求量不斷增加, 液體食物體積大和胃容量相對偏小的矛盾只有通過改變食物營養密度來解決。 即增加營養密度, 縮小體積。 孩子的胃腸功能、消化酶的活性均需通過食物性狀改變, 如顆粒漸大、硬度漸增等來鍛煉。 臨床常可見到有的孩子“胃弱”, 吃的稍不合適, 非吐即拉, 要麼就積食、便秘, 這些都和從小胃腸道缺乏鍛煉有關。
(4)學吃的關鍵年齡
“關鍵性時期”或“敏感期”是指一段劃定得相當清楚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 為了產生一種特殊的動作(或行為), 必須給予一種特殊的刺激。
Advertisiment
6個月開始嬰兒進入學吃的關鍵年齡, 是學習吞咽和咀嚼的最佳年齡。 錯過這一時期學吃會就得十分困難。 在農村常常可見母親自認為奶水充足不必添加輔食, 單純喂母乳至1歲左右, 屆時眼見孩子日漸消瘦、面色發黃, 醫生診斷營養不良, 才急著想給孩子加吃的, 但已十分困難, 關鍵的原因是錯過了學吃的最佳年齡;還可見一些孩子吃任何食物都不嚼, “囫圇吞棗”, 食物稍硬、顆粒稍大就卡嗓子。 這也是7~9個月缺乏咀嚼訓練造成的不良後果。
(5)滿足兒童心理的需要
輔食添加期以完全斷母乳為終結,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