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量身定制育兒方案:讓您成為好爸爸

(作者簡介:桐桐媽, 教育學博士, 現供職于某著名教育研究機構, 在職博士后。 曾經主修幼兒教育, 一直有著深厚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情結。 愛女桐桐出生后, 在把她當“課題”來“研究”的同時, 刻苦涉獵幼兒心理、教育理論和護理知識, 學習、工作、育兒的間隙, 堅持撰文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 現已形成120余萬字的育兒博客。 早教著作《愛出一個好寶貝》已經出版。 )

雖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父親在育兒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真正身體力行將育兒大任落實到實處的爸爸們還不算太多。 很多時候, 爸爸們因為有著這樣那樣的理由和難處,

Advertisiment
加上不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于是乎, 育兒仍是母親的專利, 很多父親依然扮演著被動參與的角色甚至當起“甩手掌柜”。

“袖手”爸爸的幾個認識誤區

在育兒中處于袖手旁觀的爸爸們往往會擺出各種各樣的苦衷, 但是深究起來, 他們的“袖手”說到底還是認知誤區惹的禍。

1.“我工作太忙, 顧不上孩子”

恐怕這是“袖手”爸爸最理直氣壯的擋箭牌了。 事實情況卻是, 父親在育兒過程中的參與、所需投入的時間量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恰當的參與方式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許多時候, 參與育兒并不是需要投入特別時間的, 比如, 性別角色示范、對家庭責任的擔當等, 本身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只要當爸爸的腦子里繃上這根弦, 即使再忙也可以做到力所能及的參與。

2.“我文化層次低, 不知道該怎么教孩子”

也許是出于內心深處的愛, 很多學歷比較低的爸爸生怕自己淺薄的知識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于是索性“袖手”。 殊不知, 孩子的教養并不僅僅包括智力開發活動, 它還有著更廣闊的內涵。 孩子的健康養育、習慣養成、社會性發展等甚至比智力開發更為重要。 教孩子知識是一種育兒行為, 帶孩子在廣闊的草地上奔跑、讓孩子騎在脖子上感受更高處的視界、給孩子示范一個良好的健康習慣等看似沒有什么“知識含量”的行為, 也是育兒中一種重要的參與。

3.“孩子不缺人帶, 不差我一個”

持這種觀念的爸爸似乎認為,

Advertisiment
孩子只要有人養大就行了, 他的角色可有可無。 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 要知道, 孩子在不斷長大的過程中, 他還有著艱巨的社會化任務, 他需要學習規則、積聚探索外界的力量、建立性別認同、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 父親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這不僅僅表現在父親對孩子性別社會化的直接影響上, 還體現在更深層次的影響上, 父親作為男性的許多育兒方式可以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 這些都不是母親所能替代的。 也就是說, 孩子的成長過程如果缺少了來自男性的影響, 那么成長就難以獲得充分的能量。

4.“我和老婆有約定, 我負責賺錢, 她負責照顧孩子”

家庭的責任或許是有邊界的, 但育兒行為卻不是處處有邊界的。

Advertisiment
比如, 孩子的營養、護理可以明確地由一個人負主要責任, 可一旦關涉到孩子的心理發育、家庭育兒氛圍的創設等內容, 媽媽一個人可能就孤掌難鳴了, 因為這些都是需要爸爸來配合的。 如果媽媽想給孩子創造一個有教育性的家庭環境, 但爸爸卻覺得這不關他的事, 把家里搞得烏煙瘴氣, 那就是失職之舉了。

父親育兒的參與重點

父親參與育兒, 不需要任何理由。 但可以讓上述某些“袖手”爸爸松口氣的是, 父親的參與可以有不同的重點, 只要能把握好這些重點, 即使沒時間像媽媽那樣圍著孩子轉, 也能做稱職爸爸。

1.扮演好性別角色, 幫助孩子社會化

父親的角色之所以重要, 首先在于他是一個異于母親的男性存在,

Advertisiment
對于孩子的性別社會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男孩來說, 父親的角色示范可以讓他們找到角色認同;對女孩來說, 她們對異性的認識則是從父親開始的, 如果成長過程中跟父親沒有良好的互動, 那么長大后跟異性的關系就可能出現偏差。 作為爸爸, 做好兒子的性別角色示范, 得體地跟女兒互動, 本身就是一種參與。

2.讓孩子體驗來自男性的力量

在孩子眼里, 母親一般是溫存的、細膩的、安穩的, 而父親的生理結構和角色承擔則使得他成為力量的象征。 稱職的父親會把這種力量傳遞給孩子, 讓孩子體驗到不一樣的愛。 比如, 抱孩子的時候, 把孩子拋起再接住, 或者托著孩子開幾圈“飛機”, 對孩子來說, 這些都是非常刺激的經歷,可以體驗到來自男性的力量。

3.緩解母子之間的緊張情緒

跟圍著孩子轉的媽媽相比,忙碌的爸爸也有其優勢,那就是他不必隨時面對帶給自己挑戰的孩子,從而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美”也讓他們的心態更平和。因此,爸爸不妨借機扮演好家庭教育“平衡器”的角色:當妻子因為孩子的鬧騰心煩意亂、母子相持不下的時候,爸爸出來打個圓場,或者索性把孩子接過去,給妻子和孩子一個調整狀態的機會。

4.協同妻子創設富有教育性的家庭氛圍

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直接的教養活動,還需要隱形的教育環境,后者甚至更為重要。爸爸作為家庭的一員,對于教育氛圍的創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爸爸能夠與媽媽協同營造富有教育性的家庭環境,也是兌現育兒責任的行為之一。

4類典型父親的育兒方案

在明確了自己的參與重點后,爸爸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能力結構和時間安排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育兒介入方式。下面根據爸爸的一些“典型”特征,列舉幾種可以參考的方案,希望能對爸爸們有所幫助。

典型特征1:工作繁忙

這類爸爸通常工作比較忙,有的還經常需要出差,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非常少。在不具備時間優勢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如下方式拉近跟孩子的距離:

1.出差時經常跟孩子電話交流,如果時間來得及,還可以在出差回來時給孩子帶喜歡的禮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和家人帶孩子一起出差,忙于公務的時候,家人可以帶孩子游玩,公務結束后,剩下的就是親子相處時間了。

2.適當拍些工作的照片給孩子看,讓孩子了解爸爸的職業,認識爸爸對這個家庭的付出和責任,這對男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父親就是他的角色模型,父親的角色承擔對他今后的家庭責任感影響巨大。

3.在家的時候,即使沒有多少時間陪孩子,也要多一些身體接觸,抱抱孩子、跟孩子做騎大馬游戲、盡可能地回應孩子的需求,這都是非常容易深入孩子內心的溝通渠道。

典型特征2:電腦高手

這類爸爸諳熟電腦的使用技巧,能夠毫不費力地找到可供利用的網絡資源,所以,不妨在如下方面多多發揮作用:

1.建設家庭智力開發“數據庫”。在我們家,桐桐爸從網上給孩子下載了各種視聽素材,很多我連聽都沒聽過的音頻和視頻,他都能搞到本地硬盤上。

2.育兒問題的網絡咨詢。桐桐爸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平時我們遇到什么問題,比如孩子的健康出現了一點問題,在可能不需要去醫院的情況下,我就讓桐桐爸從網上查詢相關知識,解決困惑。

3.嘗試“電腦教子”。1997年,“全國優秀家長”、空軍政治學院教授胡金海,就利用自己在電腦領域的優勢,獨創了“電腦育兒法”。《文匯報》、《新民晚報》等媒體還專門報道了他利用電腦開展素質教育的事跡。

典型特征3:知識豐富

這類爸爸注重攝取育兒知識,對孩子的心理把握較好,育兒理念先進,是個很好的早教伙伴。如下領域會讓他們的知識更有用武之地:

1.孩子異常行為的解讀和處理。比如,孩子突然變得愛尿褲子了,明白孩子性心理發展的爸爸可能會想到是肛欲期的問題,并從容應對。

2.早期閱讀的繪本選擇。如何挑選最適合孩子的繪本,需要正確把握孩子的心理特點。

3.孩子興趣的引導和開發。

典型特征4:愛好運動

這類爸爸動手能力特強,喜歡運動,玩起來很有創意,只要用心投入,很容易成為受歡迎的“孩子王”:

1.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十指關聯著大腦,動手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意義巨大。孩子們天生喜歡動手,但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勝任這個陪玩任務。每當女兒桐桐拉著我陪她做需要動手的游戲時,我就會請動手能力相對較強的桐桐爸“出山”。

2.多給孩子一些“拋起來”的游戲體驗。孩子的前庭感覺和本體感覺是兩種經常被家長忽視的感覺訓練,這兩種感覺發展不好的話,孩子的空間感、探索欲、環境適應能力等都會受到影響。但這兩項感覺的訓練都比較“費力”,需要大幅度地“扔”、“拋”動作。如果家里有個運動型的爸爸,孩子一定會玩得非常刺激。

3.帶孩子去大自然撒野。放風箏、野營、騎馬、沖浪……不是每個爸爸都愿意或有能力帶孩子去的,如果家有一個運動型爸爸,則孩子福莫大焉。

Tips: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盡管爸爸參與育兒的行為可以有所側重,不同類型的爸爸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選擇,但是如下幾個要點卻是不可忽視的。

1.再忙也要想辦法陪孩子睡覺

只要在家,父親就應該盡量陪孩子睡覺,這是建立基本親子依戀的基礎。否則,孩子跟爸爸的感情不牢固,父親的影響力也就大打折扣了。孩子總是喜歡依戀那個帶他睡覺的人。父親在這個環節偷了懶,在親子關系上就可能要付出代價。

2.妥善解決育兒中的夫妻沖突

父親的積極參與是好事,但也會帶來育兒沖突。遇到這種情況,夫妻雙方一定要做好溝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執,否則,一來孩子容易鉆空子,二來孩子可能會認為父母的沖突是自己引起的,從而帶著負疚感生活。

3.以身示范是超越性別意義的要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育兒無小節,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都是教育契機。不管有沒有時間專門從事育兒活動,修身養性是每個爸爸的必修課!

這些都是非常刺激的經歷,可以體驗到來自男性的力量。

3.緩解母子之間的緊張情緒

跟圍著孩子轉的媽媽相比,忙碌的爸爸也有其優勢,那就是他不必隨時面對帶給自己挑戰的孩子,從而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美”也讓他們的心態更平和。因此,爸爸不妨借機扮演好家庭教育“平衡器”的角色:當妻子因為孩子的鬧騰心煩意亂、母子相持不下的時候,爸爸出來打個圓場,或者索性把孩子接過去,給妻子和孩子一個調整狀態的機會。

4.協同妻子創設富有教育性的家庭氛圍

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直接的教養活動,還需要隱形的教育環境,后者甚至更為重要。爸爸作為家庭的一員,對于教育氛圍的創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爸爸能夠與媽媽協同營造富有教育性的家庭環境,也是兌現育兒責任的行為之一。

4類典型父親的育兒方案

在明確了自己的參與重點后,爸爸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能力結構和時間安排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育兒介入方式。下面根據爸爸的一些“典型”特征,列舉幾種可以參考的方案,希望能對爸爸們有所幫助。

典型特征1:工作繁忙

這類爸爸通常工作比較忙,有的還經常需要出差,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非常少。在不具備時間優勢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如下方式拉近跟孩子的距離:

1.出差時經常跟孩子電話交流,如果時間來得及,還可以在出差回來時給孩子帶喜歡的禮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和家人帶孩子一起出差,忙于公務的時候,家人可以帶孩子游玩,公務結束后,剩下的就是親子相處時間了。

2.適當拍些工作的照片給孩子看,讓孩子了解爸爸的職業,認識爸爸對這個家庭的付出和責任,這對男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父親就是他的角色模型,父親的角色承擔對他今后的家庭責任感影響巨大。

3.在家的時候,即使沒有多少時間陪孩子,也要多一些身體接觸,抱抱孩子、跟孩子做騎大馬游戲、盡可能地回應孩子的需求,這都是非常容易深入孩子內心的溝通渠道。

典型特征2:電腦高手

這類爸爸諳熟電腦的使用技巧,能夠毫不費力地找到可供利用的網絡資源,所以,不妨在如下方面多多發揮作用:

1.建設家庭智力開發“數據庫”。在我們家,桐桐爸從網上給孩子下載了各種視聽素材,很多我連聽都沒聽過的音頻和視頻,他都能搞到本地硬盤上。

2.育兒問題的網絡咨詢。桐桐爸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平時我們遇到什么問題,比如孩子的健康出現了一點問題,在可能不需要去醫院的情況下,我就讓桐桐爸從網上查詢相關知識,解決困惑。

3.嘗試“電腦教子”。1997年,“全國優秀家長”、空軍政治學院教授胡金海,就利用自己在電腦領域的優勢,獨創了“電腦育兒法”。《文匯報》、《新民晚報》等媒體還專門報道了他利用電腦開展素質教育的事跡。

典型特征3:知識豐富

這類爸爸注重攝取育兒知識,對孩子的心理把握較好,育兒理念先進,是個很好的早教伙伴。如下領域會讓他們的知識更有用武之地:

1.孩子異常行為的解讀和處理。比如,孩子突然變得愛尿褲子了,明白孩子性心理發展的爸爸可能會想到是肛欲期的問題,并從容應對。

2.早期閱讀的繪本選擇。如何挑選最適合孩子的繪本,需要正確把握孩子的心理特點。

3.孩子興趣的引導和開發。

典型特征4:愛好運動

這類爸爸動手能力特強,喜歡運動,玩起來很有創意,只要用心投入,很容易成為受歡迎的“孩子王”:

1.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十指關聯著大腦,動手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意義巨大。孩子們天生喜歡動手,但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勝任這個陪玩任務。每當女兒桐桐拉著我陪她做需要動手的游戲時,我就會請動手能力相對較強的桐桐爸“出山”。

2.多給孩子一些“拋起來”的游戲體驗。孩子的前庭感覺和本體感覺是兩種經常被家長忽視的感覺訓練,這兩種感覺發展不好的話,孩子的空間感、探索欲、環境適應能力等都會受到影響。但這兩項感覺的訓練都比較“費力”,需要大幅度地“扔”、“拋”動作。如果家里有個運動型的爸爸,孩子一定會玩得非常刺激。

3.帶孩子去大自然撒野。放風箏、野營、騎馬、沖浪……不是每個爸爸都愿意或有能力帶孩子去的,如果家有一個運動型爸爸,則孩子福莫大焉。

Tips: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盡管爸爸參與育兒的行為可以有所側重,不同類型的爸爸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選擇,但是如下幾個要點卻是不可忽視的。

1.再忙也要想辦法陪孩子睡覺

只要在家,父親就應該盡量陪孩子睡覺,這是建立基本親子依戀的基礎。否則,孩子跟爸爸的感情不牢固,父親的影響力也就大打折扣了。孩子總是喜歡依戀那個帶他睡覺的人。父親在這個環節偷了懶,在親子關系上就可能要付出代價。

2.妥善解決育兒中的夫妻沖突

父親的積極參與是好事,但也會帶來育兒沖突。遇到這種情況,夫妻雙方一定要做好溝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執,否則,一來孩子容易鉆空子,二來孩子可能會認為父母的沖突是自己引起的,從而帶著負疚感生活。

3.以身示范是超越性別意義的要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育兒無小節,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都是教育契機。不管有沒有時間專門從事育兒活動,修身養性是每個爸爸的必修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