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鋼琴,怎樣堅持不傷孩子“心”?

軒軒媽媽 我認識的很多父母都覺得, 鋼琴讓他們和孩子的關係變得很緊張, 包括我自己,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乖乖網 我想, 從根本上, 也許是因為對音樂的理解有偏差。 我們不妨先來討論一下讓孩子學琴的目的是什麼?比如你, 為什麼希望孩子學琴呢?

軒軒媽媽 我希望他學琴是為了開發大腦, 因為彈鋼琴需要左右手特別好的配合, 對協調性是很好的鍛煉。 他在幼稚園學了一個學期之後, 我看他堅持的挺好, 就決定買一架鋼琴, 並且不忘給他打預防針:“學琴特別苦, 總得練, 自己買了鋼琴就更得天天練了。

Advertisiment
”他答應了。 我並不想讓他走專業路線, 只是希望他對音樂、曲子有一些認識和感受。 加上軒軒屬於特別敏感的孩子, 我希望有一天鋼琴成為他抒發或者宣洩情緒的出口。

乖乖網 好, 如果想走專業路線, 那麼確實沒有別的出路, 就是苦練、玩命練。 但是你現在已經排除了這個目的和方向。 我覺得你的目的是正面的, 音樂確實可以帶給孩子這類積極的影響。 那麼, 你們現在主要的矛盾在哪裡?

軒軒媽媽 我覺得既然學了, 就得堅持下去。 如果連自己喜歡的事都堅持不了的話, 將來怎麼辦?我擔心他成為一個沒恒心、沒毅力的人。 可是“堅持”的度到底在哪裡?

乖乖網 那我們就來說說“堅持”的事吧!從孩子的發展能力上來說,

Advertisiment
只有到八九歲, 他才具備一種能力:我自己計畫著做一件事, 比如學彈琴, 而且我有自己的目的, 比如為了在同學面前有面子, 或者是能夠像xxx一樣彈出好聽的曲子……也就是說, 他開始有能力給自己定一個目標, 並照著這個目標, 計畫著進行一件事情。

但是, 這種能力是八九歲以下的孩子不具備的。 小年齡孩子的神經發育、腦發育都讓他無法具備制定目標、策劃、控制情緒讓自己堅持下來的能力。

軒軒媽媽 就是說, 我現在要求軒軒堅持是不符合他年齡特徵的?

乖乖網 討論“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堅持不堅持”的問題, 這完全是成人焦慮的結果。 現在, 大家很焦慮已經是不可回避的現實——我們都恨不得孩子一出生, 就讓我們看到他成人後應該具備的能力、品質。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在學琴這件事上表現不出堅持的品質, 我們就會擔心他30歲以後還是幹什麼都堅持不了, 那不就一事無成了嗎7這種焦慮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真的沒有必要。

我曾經專門與音樂世家的人探討過學琴的問題。 專業人士的意見也是, 如果不打算讓孩子走專業路線, 只是想讓他掌握一門樂器的話, 等到青春期也不遲——那時候如果他真喜歡、真有興趣, 而且也認可媽媽的提醒, “學琴很苦, 很難堅持”, 那麼是可以學的。 因為他們確實有了對自己諾言“認帳”的能力。

軒軒媽媽 那麼孩子在這個年齡段, 就不適合學琴嗎?如果已經開始學了, 應該怎麼學?

乖乖網 適合孩子的學琴方式, 一定不是“我不喜歡但還能堅持”,

Advertisiment
而是“我沒什麼壓力, 而且彈琴還是有點意思的”。

軒軒媽媽 確實。 有時我不在家, 沒人催他練琴的時候, 他反而會主動要求姥姥姥爺聽他彈琴。 這時候, 他挺高興的。

乖乖網 對!這就是對他來說“有點意思”的地方。 比如, 能不能在家裡開音樂會7跟孩子說:“咱家沒人會彈琴啊!我們都不懂, 你能不能開個現場音樂會, 讓我們聽聽?”這時候千萬別去管他彈什麼, 彈得怎麼樣, 指法對不對。 你兒子甚至有權賣票, 也有權今天不演, 或者今天加演, 總之一切全由他決定。

你們還可以加入一些遊戲的元素!這麼大的孩子已經可以給你們出一些謎語了, 他可以提示你們:“今天彈的主題是動物, 四條腿的, 會飛的, 你們猜!”一天來那麼一場音樂會,

Advertisiment
一次就幾分鐘, 這就能激發起他彈琴的動力。

軒軒媽媽 這樣就可以把彈琴變成遊戲了, 孩子也會有樂趣!但是, 我自己總是想不出這樣的好點子。

乖乖網 沒關係!最需要記住的原則是:儘量讓孩子在自願的情況下彈琴, 至於怎麼讓他自願, 每家的辦法都不一樣。 話說回來, 實在刺激不出來, 也就算了。

說到這個原則, 我知道很多家庭在學琴的事情上有另外的目的, 就是把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當成一種“高級”的象徵。 “哇!很高級, 我要去懂它, 不懂也要裝懂, 這樣我會顯得很有品位”。 這樣的話, 音樂變成一種外在的、強加的東西。

而事實上音樂是每個人心裡都有的東西, 它是早于語言進化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 如果你這樣看音樂,會很容易發現正確的音樂教育和傳統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有本質上的衝突。

軒軒媽媽 我應該讓孩子按照自己心裡的感受去“玩”音樂?

乖乖網 是的。孩子有權利照著自己的方式去定義音樂,比如孩子今天心情有點低落,不知道怎麼辦,你可以提示他:“你可不可以彈個表達傷心,或者安慰自己的曲子?”不管他彈的是什麼,那就是他認為的、表達低落心情的方式。再比如“今天作業做得很煩,那咱們不用嘴說有多煩,用琴說說看”。

可以說,音樂、舞蹈,都是所有孩子從出生起就帶在血液裡的東西,為什麼一開始學琴就完了?因為錯誤的學習方式讓孩子把音樂和痛苦的學琴畫上了等號。

軒軒媽媽 那麼,會不會隨著孩子長大,技術要求越來越複雜,就越不可避免地進入枯燥的練琴軌道?

乖乖網 這取決於每個家庭的態度,我們是不是可以轉變一下思維,放慢一點腳步。能接著練,當然最好,如果不能繼續也不強求。

每個孩子天生都喜歡音樂,因為它是人的本能的表達方式之一。然而,由於我們誤認為音樂是一種“需要從外界得到”的東西,同時又採取了填鴨的方式,結果就是大大壓抑甚至扼殺了孩子與生俱來的愛好。

如果你這樣看音樂,會很容易發現正確的音樂教育和傳統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有本質上的衝突。

軒軒媽媽 我應該讓孩子按照自己心裡的感受去“玩”音樂?

乖乖網 是的。孩子有權利照著自己的方式去定義音樂,比如孩子今天心情有點低落,不知道怎麼辦,你可以提示他:“你可不可以彈個表達傷心,或者安慰自己的曲子?”不管他彈的是什麼,那就是他認為的、表達低落心情的方式。再比如“今天作業做得很煩,那咱們不用嘴說有多煩,用琴說說看”。

可以說,音樂、舞蹈,都是所有孩子從出生起就帶在血液裡的東西,為什麼一開始學琴就完了?因為錯誤的學習方式讓孩子把音樂和痛苦的學琴畫上了等號。

軒軒媽媽 那麼,會不會隨著孩子長大,技術要求越來越複雜,就越不可避免地進入枯燥的練琴軌道?

乖乖網 這取決於每個家庭的態度,我們是不是可以轉變一下思維,放慢一點腳步。能接著練,當然最好,如果不能繼續也不強求。

每個孩子天生都喜歡音樂,因為它是人的本能的表達方式之一。然而,由於我們誤認為音樂是一種“需要從外界得到”的東西,同時又採取了填鴨的方式,結果就是大大壓抑甚至扼殺了孩子與生俱來的愛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