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錢可以讓孩子懂得給予和幫助也是幸福

孩子在3歲左右開始發現不是所有人都有同樣的心情, 有人憂愁、有人快樂。 這種意識是同情的基礎, 而同情是慈善行為的前提。 “為什麼有的人有百萬, 而有的人只有幾元錢?”在這個物質水準懸殊的世界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講會不會太過複雜和殘忍?其實, 讓孩子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像他一樣衣食無憂, 這是教給孩子為什麼去給予的開始。 如果你不講, 孩子會以為人們之所以貧困和無家可歸是因為他們自己選擇如此。

一個研究表明, 參與慈善行為不僅可以使孩子對社會有更多關注, 而且有助於發展孩子獨立決策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實際上慈善行為不光是大家認為的那樣和錢有關, 更多的是表達一種愛心, 如在車上給老人讓個座或把孩子用過的玩具和書籍捐給孤殘兒童。

如果孩子看到樓下有一大堆垃圾, 他們會想到去捐贈垃圾桶把垃圾裝起來;如果孩子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人在寒冷的冬天睡在地下通道裡, 他們會想到給他們捐贈食物。 孩子也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錢表達愛心。 育兒專家建議, 可以給孩子三個存錢罐, 一個是為了買他最喜歡的東西、一個是為了儲蓄、一個是為了捐贈。 如果孩子學會了用1塊錢可以像1塊5毛錢過的同樣好, 這會影響他一生。

有的孩子把零用錢的10%用來捐贈。 用這些錢買來食物給周圍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們。

Advertisiment
可以帶孩子去孤兒院看一看, 買一些棉衣捐贈給那些孩子。 這會給孩子們非常切實的感受, 比單純捐錢給慈善機構要好。 因為他們去孤兒院可以看到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 那裡真實地再現了他們的需要和他們的生活狀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