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錯誤的“育兒真理”:怕孩子做不好,事事包辦

一次, 學校組織優秀的學生外出交流學習, 小玲也被選上了。 外出學習期間, 小玲很同學們住在一起。 可是, 第二天早上準備集合時, 老師怎麼也等不到 小玲, 以為她出意外了, 等到在小玲宿舍找到小玲時。 小玲很委屈地跟老師說:“我不會穿衣服鞋子, 平常都是媽媽為我穿好的。 老師, 你幫我吧!”

點評: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在有關孩子的決定時, 不少家長喜歡包辦代替。 在吃、穿、用等方面, 甚至在關係孩子學什麼、選擇志願這些重大事情上家長都不習慣與孩子商量, 而是越俎代庖, 這種思想是不恰當的。

Advertisiment
有句俗話說, 小時候不把他當作人, 將來也成不了人。

孩子本來就是在不斷學習的, 他總要經歷“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他會慢慢地越做越好。 父母應該給他嘗試的機會。 通過獨立做事, 孩子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 這也能幫助他建立起自信心。 父母不要怕孩子做得不好, 只要他付出了努力, 不論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認可與讚揚。

父母的包辦代替剝奪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實踐機會。 其實像穿脫衣服、洗腳洗臉、學具整理這些簡單的自我服務勞動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幹。

初期父母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 父母從示範到手把手教到只動嘴不動手, 逐步放開, 只要你堅持一個月兩個月, 沒有培養不出的生活能力。 在這些方面,

Advertisiment
大人要有意識的“懶”些, 小孩才可能“能”些, 小時候肯放手, 長大了才放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