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錯過黃金秩序敏感期,家長們再操心多年都補不回來!

吃飯時每個人都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上;爸爸的拖鞋客人不能穿;媽媽進門後一定要先放包包再拖鞋, 否則就要出門再重複一遍“正確的”程式……如果不按他的意思, 孩子就開始大哭大鬧, 不依不饒。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不可理喻的時期, 好像得了強迫症一般?面對這樣的無理取鬧, 你是手足無措還是巧妙應對?

其實, 這是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的表現。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特梭利指出:當秩序敏感期到來時, 孩子往往表現得非常“固執”, 而正是對秩序的追求, 使他開始理解這個世界, 理解每個位置上的事物,

Advertisiment
從而達到和環境的融合。

作為家長, 當孩子處在秩序敏感期, 我們要學會——別隨意打破孩子的秩序。

媽媽, 你誤會我了, 我只是處於敏感期!

關於秩序敏感期,

媽媽真的要認真瞭解!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在某個階段對秩序表現出極端敏感的時期。

蒙特梭利認為, 從出生到4歲多是對秩序最敏銳的時期。

在這一時期, 幼兒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 並逐步獲得和發展起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 即秩序感。

這個概念很深奧, 但實際上就是孩子需要從內心到外界都有秩序。

孩子需要維持心中秩序來獲得安全感

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最需要安全感的, 而秩序感給了他們安全感。

Advertisiment
孩子能熟悉周圍的環境, 能夠在順序、位置等細節上支配周圍環境, 就會感到快樂, 相應的也會有安全感。

當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的時候, 如果他覺得與心中的秩序違背時就會增加非常多的不安全感, 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健康的度過這個時期。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急切需要並保護一個精確且有秩序的環境的時期。

——孫瑞雪 《捕捉兒童敏感期》

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 往往會表現得非常“固執”

這些行為提醒你,

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開始理解事物間的時間、空間關係, 他們學會了分類, 學會找出事物間的關係。

秩序感的表現形態有安全感、歸屬感、時空感、格局感、規則意識等。

順序秩序:比如平時媽媽回到家,

Advertisiment
都是先放包包、脫鞋、脫鞋, 如果有一天媽媽先換鞋再放包包, 就會打亂孩子腦中固定的生活場景。

時間秩序:如用DVD放孩子熟悉映動畫片, 看了一半碟片卡住了, 這個時候大人如果跳過去, 有的孩子會覺得秩序錯亂, 會放聲大哭。

場所秩序:如朋友來家做客, 孩子要開門, 可有人開了, 孩子會“不禮貌”的請客人出去, 讓他再敲一次門, 自己開門才甘休。

位置秩序:如爸媽睡覺的位置、鞋子、書本等物品的擺放位置都必須固定不變。 一旦破壞了這種平衡, 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

對於秩序的完美, 有著一種近乎頑固的追求。

一旦滿足, 就會很快樂!

空間秩序:如折紙時, 孩子就像有強迫症, 兩條邊必須對齊, 沒對齊就扔掉, 再來一張。

Advertisiment

所有權秩序:如家裡的每一樣東西都有“所屬人”, 其他人不能亂動。 又如媽媽若是穿了爸爸的外套, 孩子會固執的讓媽媽脫下來, 讓爸爸穿上。

約定秩序:如外出時, 說好讓他按電梯, 但若你按了, 他就會跟你生氣, 非要等電梯關門了自己重按。

習慣秩序:如孩子要自己剝桔子, 若有人把皮剝了, 孩子就會憤怒地扔掉桔子, 重拿一個, 自己再剝一次。 又如吃飯時孩子要自己夾菜, 但大人夾了, 孩子就會討厭的倒回去, 自己重新夾一遍。

一旦被打破, 就會焦慮不安, 甚至出現極端反應。

平穩度過, 對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

正確引導, 幫助孩子平穩度過秩序敏感期, 對孩子的一生將有重大的影響:

第一, 有助於孩子建立穩定的安全感, 不容易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

Advertisiment
將來會比較樂觀、熱情、積極。

第二, 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內在秩序, 讓孩子能夠遵守規則, 學會自律和尊重他人,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將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過好這幾年, 省心一輩子

利用幼兒的秩序感, 可以養成一個有教養、省心懂事的孩子, 下面給麻麻們支上幾招:

1.耐心接納孩子的情緒, 搞清楚他的心理需求。

搞清楚孩子為什麼哭鬧, 細心觀察和傾聽, 看看自己是否破壞了孩子平時的習慣。

2.滿足孩子對秩序感的心理需求。

當孩子因為秩序亂而不快樂時, 我們不妨和他一起把他認為亂了秩序的東西重新調整回來, 有助於平復孩子暴走的情緒。

3.教給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

當孩子發脾氣時, 幫他一起恢復秩序,等他心情平復下來之後,可以告訴他們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況,要如何表達,比如“我不喜歡……”、“我想要....”等。

4.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生活環境。

在平時生活中注意分門別類地整理家裡物品,並給孩子制定一套常規的生活程式。

破壞孩子秩序感的兩大錯誤做法

家長對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行為忽視甚至打罵孩子,直接用權威來強迫孩子按照我們的習慣去做事。

時間長了,孩子內心的秩序感會逐漸被家長權威代替,因為害怕而服從,從而破壞孩子秩序感的發展,導致孩子喪失安全感,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心靈上的傷害。

父母本身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也不注意孩子對生活環境的秩序感,家長忽視,孩子就會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浪費在對無秩序環境的抗爭中,從而影響到孩子對其他事物的認知和發展。

良好的秩序感既是孩子生命的需要,也是安全感的需要。正是對秩序的追求,才使得孩子開始理解這個世界。

幫他一起恢復秩序,等他心情平復下來之後,可以告訴他們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況,要如何表達,比如“我不喜歡……”、“我想要....”等。

4.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生活環境。

在平時生活中注意分門別類地整理家裡物品,並給孩子制定一套常規的生活程式。

破壞孩子秩序感的兩大錯誤做法

家長對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行為忽視甚至打罵孩子,直接用權威來強迫孩子按照我們的習慣去做事。

時間長了,孩子內心的秩序感會逐漸被家長權威代替,因為害怕而服從,從而破壞孩子秩序感的發展,導致孩子喪失安全感,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心靈上的傷害。

父母本身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也不注意孩子對生活環境的秩序感,家長忽視,孩子就會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浪費在對無秩序環境的抗爭中,從而影響到孩子對其他事物的認知和發展。

良好的秩序感既是孩子生命的需要,也是安全感的需要。正是對秩序的追求,才使得孩子開始理解這個世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