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鍛煉孩子交往能力的訓練

1、增加與孩子的主動接觸

堅持母乳餵養, 可以讓孩子通過乳☆禁☆房或懷抱享受吃奶的快感, 引發特有的快樂反應, 由此體驗最初的社會接觸。 媽咪還可以利用每次吃奶後精神好的時候, 讓孩子看著你的臉, 然後慢慢移動頭, 以此吸引他的視線追隨。

媽咪更應該經常和孩子面對面地對視著說話。 要面帶笑意, 用輕柔和藹的聲音, 逗孩子多笑、多動。 這種笑與剛出生時嘴角浮現的奇妙的淺笑不同, 那是一種自發性的笑, 而逗引下的笑是一種“誘發性”的微笑, 它體現了孩子與人交往的快樂。

2、回應孩子的所有反應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咿呀自語時, 媽咪應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主動與他交流, 即使你正在做家務, 也要及時用聲音回應他, 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發音的興趣。 當孩子發出近乎“爸”、“媽”的聲音時, 雖然可能是出於無意識, 並不具有語言的指向性, 但此時也要盡可能回應、模仿, 使他瞭解聲音在與人溝通中的作用。

3、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對於孩子的情緒變化, 媽咪要有相應的反應。 比如, 注意觀察孩子不同的哭聲, 儘量及時滿足他的要求, 以培養母子感情, 促進孩子對人的友善和信任。

4、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給孩子穿上滿襠褲, 告訴孩子在大小便前要告知媽咪;訓練孩子自己坐盆, 儘量保持白天不尿褲子。 這樣做雖然有點麻煩, 但有利於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

Advertisiment
也是社交活動的需要。

5、教給孩子應有的社交禮儀

平時應該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社交動作, 如揮手再見、搖頭表示“不”、拍手歡迎等;媽咪離開時可以親親孩子, 回來時向他問好;家人的禮貌行為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6、帶孩子的參加社交活動

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兒, 這樣有機會認識更多的人。 但一定要確保安全, 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和小朋友玩耍。 即使弄得渾身“髒兮兮”也不要大驚小怪。 如果孩子一時還不能和小朋友玩得很好, 那也不要著急, 只要孩子還有興趣來, 慢慢地會和諧起來的。

7、理解孩子的特點及需要

當孩子參加成人的社交聚會時, 可能會對身邊的生人感到陌生和害怕, 可以早去些,

Advertisiment
讓他先對環境有個熟悉的過程, 再把他介紹給客人;也可以將客人介紹給孩子, 讓孩子逐漸習慣。 宗旨是不要太突兀, 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8、經常性地贊許和鼓勵

當孩子對其他小朋友、寵物等表現出愛和關切時;或當家裡人進門, 孩子幫助拿拖鞋時, 要及時給與鼓勵並表揚, 強化孩子表達愛意的行為。 在對孩子好的“社交”表現贊許的同時, 對不好行為的要從表情和言語上表示出不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