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熱點>正文

長高不能光補鈣 還要補蛋白質

孩子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 父母為了讓孩子擁有健康體魄往往很注重營養的補充。 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長得更高, 除了平時的飲食、運動, 甚至還會購買各種補鈣、補鋅的營養劑來幫忙。 然而, 家長這樣做真的是補對了嗎?想要長高到底要補充哪些營養才有效呢?

蛋白質是長高的關鍵營養元素

Advertisiment

大多數家長都知道每天和牛奶有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 但不知道牛奶中真正有助於孩子長高的其實並不是鈣, 而是蛋白質。 鈣質和長高沒有直接的關係。 鈣質的主要功能是強化骨骼、增加骨質密度;實際會影響長高的關鍵營養素是蛋白質, 能激發基因的潛能。 對發育中的孩子來說, 長高的關鍵營養素是蛋白質。

補充蛋白質要“均衡飲食+搭配糖類食物”

補充蛋白質有其必要, 但通過補充蛋白質來增高仍有一些原則需遵守。

首先, 要保證健康的身體。

Advertisiment
身體的整體健康, 才能促進骨骼發育和成長, 激發長高的潛能, 而要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 飲食應均衡且多元, 除了蛋白質, 還需要攝取足夠的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等食物, 才能避免攝取的蛋白質被當作能量來源而不當消耗。

其次, 蛋白質搭配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只有搭配碳水化合物才能被有效利用, 因此喝牛奶補充蛋白質時, 記得配一些麵包或饅頭等糖類食物, 可別只是光喝牛奶。 一杯240c.c.的牛奶, 約有8公克蛋白質, 含有各種較小分子的胺基酸, 可提供人體生長發育所需, 消化率可達98%以上。

Advertisiment

除了牛奶之外, 在常見食物中, 凡是含有較多蛋白質的食物, 如魚、肉、蛋、奶、大豆、堅果等, 含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其他營養也比較多。

注意:補充蛋白質切忌過量

值得注意的是, 蛋白質雖然是身高的基石, 但也要避免攝取過量。 整體來說, 1至3歲幼童的每日蛋白質攝取建議量為20公克, 4至6歲幼童為30公克, 7至9歲為40公克, 10至12歲為50公克, 至於13歲至18歲青春期則為55至70公克不等, 是人生成長各階段建議量最高。

Advertisiment

長期過量攝取蛋白質, 易使骨骼中的鈣質被釋出, 骨質變脆弱導致骨質疏鬆症, 無形中更難達成長高的目標;蛋白質攝取太多, 在人體內的分解如氨、酮酸及尿素等產物, 不僅增加肝臟負擔, 還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長期更會影響肝腎功能;美國科學家的聲明指出,

Advertisiment
食用過量的蛋白質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還可以誘發心臟病。

因此, 蛋白質的補充並不是越多越好, 一定要控制好量, 以免過猶不及, 甚至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