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開學季,當心孩子感染攀比壓力

開學季, 很多家長都開始為孩子準備各種開學用品了,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 現在的孩子不僅要各種文具書籍, 還要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 使得家長叫苦連連。 那麼, 這是為什麼呢?

最近, 潘女士過得不太輕鬆, 主要是因為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三天兩頭吵著要買手機。 兒子說了很多理由:拿父母的手機玩遊戲, 經常會因為大人要接電話就被中途打斷;有時候, 家長不允許下載一些遊戲, 他希望擁有自己的手機, 有更大的自由。 兒子還說, 如果父母擔心買了手機後他會玩遊戲太多, 那他平時就把手機關了,

Advertisiment
週末再玩。

既然手機使用率不高, 週末用父母的手機玩就可以了, 為何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手機?在潘女士的再三“盤問”下, 孩子終於道出實情:班上50多名同學中, 有20多人擁有手機, 有的同學甚至帶名牌手機到學校。 潘女士的兒子說, 班上一名有名牌手機的同學還嘲笑他:“你們家為什麼那麼窮, 聯手機都買不起?”這讓他的自尊心大受打擊, 覺得在學校沒手機被同學看不起。

兒子的一番表白, 讓潘女士很震驚。 其實, 按她家的經濟條件, 給孩子買手機根本不是問題, 但為了面子去買, 她又覺得這對孩子不好。 “難道買了名牌手機, 就能讓兒子在同學面前抬起頭?”經過一番溝通, 孩子同意手機購買計畫推遲。 但看著兒子失落的表情,

Advertisiment
潘女士很難過也很困惑: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青少年攀比壓力大

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的極大改善, 以及社會價值觀的扭曲, 一些青少年攀比風氣也越來越盛。 據有關方面調查顯示, 青少年人均月零用錢209元, 其中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人均月零用錢分別是112元、144元和360元。 近50%小學生月均零用錢集中在50元以下, 其餘的學生零用錢集中在100元以上。 近三分之一的初中生零用錢集中在月均100元~200元, 月均零用錢超過300元的占14%。 近一半高中生零用錢集中到300元以上, 月均零用錢超過500元的占13%。 各年齡段青少年的零用錢集中到50元~200元之間, 高年級段青少年比低年級段青少年的零用錢要高出很多。

有些學生在父母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認為花自己的錢較隨意、能自由支配, 而這不利於青少年的人格培養和良好消費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部分學生在學校產生了盲目攀比的心理, 在衣著穿戴、使用的文具、手機等方面都會進行對比, 因攀比心理也帶來一定的壓力, 調查顯示, 有13%的學生表示“有這種壓力”, 其中小學、初中、高中生的壓力分別占13%、8%和18%。

從中不難看出, 攀比之風在青少年中己形成一種風氣, 而且這種風氣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而且, 時下中小學生攀比的物品, 已不僅限於穿著、文具、書包這“老三樣”了, 筆記型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已成為青少年攀比的“內容”。 這樣的攀比是一種負性攀比。 在有些人看來, 幸福和成功, 就是以金錢和權勢為標杆,

Advertisiment
說明社會的價值觀、成功觀和幸福觀發生扭曲和變異。 負性攀比會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危害。 調查中顯示:80.5%的人認為攀比不利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78.0%的人覺得攀比心理不利於青少年自強, 72.3%的人認為攀比會加重家長的負擔。 攀比不是一種健康的心態, 而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趨向。

青少年攀比原因探析

攀比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也是一種文化、一種心理、一種行為。 青少年處於人生的成長期, 他們在“比”中認知、“比”中體驗、“比”中反思、“比”中成長。 從文化、心理和行為的視角, 對攀比現象的理解則不限於負面。 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 攀比可做兩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與別人比較,

Advertisiment
而不顧自己實際、不求長遠目標、不合成長要求的現象, 可稱之為“盲目性攀比”;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確的進取目標, 有意識的、積極的、善意的、科學地與他人比較的現象, 可稱之為“理智性攀比”。

心理學家認為, 青少年群體普遍存在攀比心理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 渴望被肯定。 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非常渴望被認可、被關注、被贊許, 他們開始渴求自我價值。 但是, 由於缺少引導, 再加上對周圍成人的模仿及家長過分的物質獎賞, 讓他們將手機等物質品, 當成展現自我價值的方式。 也就是說, 他們通過這些展示, 來給自己標價。 實際上, 一個人真正的價值, 應該來自於內在。 青少年也應該瞭解, 他們真正的價值, 比這些外在的物品珍貴得多, 關鍵是要靠自己去發掘。

第二,從眾心理。很多青少年擔心自己被孤立,於是大家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別人比,我也要比。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融入某個群體。因此,我們發現,親密的朋友圈子,會有相同的特徵。其實,真正的性格魅力,來源於有主見,有思想,不追風。

如何克制盲目攀比心理

青少年出現攀比心理實屬正常,但是盲目攀比影響心理健康。那麼,青少年應如何克制和調解盲目攀比心理呢?

據瞭解,攀比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徵,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通常產生攀比心理的個體與被選作為參照的個體之間往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導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過分誇大,虛榮動機增強,甚至產生極端的心理障礙和行為。

心理專家指出,青少年出現攀比心理比較普遍正常,但是盲目攀比心理要不得,盲目攀比缺乏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於攀比中無法自拔,對人對己都很不利。那麼,青少年應如何克制盲目攀比心理呢?

自我肯定,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自我暗示是一種強有力的心理調節技巧,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心理預期,增強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用帶有鼓勵性質的語言、符號以及動作肯定自己,比如,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好時,在心中默念“其實我也很好”之類的語句,久而久之,盲目比較的習慣就會有所改善。

盡可能正向、積極性比較

青少年應和自己的昨天比較,找到長期的發展變化,以進步的心態鼓勵自己,從而建立希望體系,幫助自己樹立堅定的信心。青少年在與周圍其他人的比較,有助於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青少年自身的價值觀是其攀比心理形成中最重要的一點。內心敏感脆弱、虛榮心作祟、從眾心理、錯誤的幸福觀都會引起青少年的攀比傾向。這樣的攀比心理不僅不利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和自身的自強獨立,同時還會加重家長負擔。因此,青少年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積極向上的形象超越他人。

當然,依靠單方面青少年自身力量想要斬斷這股攀比風似乎很難,因為它具有關係複雜,存在時間長,受眾範圍廣等特徵。這就需要我們國家加大節約理念的宣傳教育,還需要學校在學生在讀期間就進行理性消費觀念的培養,古語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新一代父母與教師,或許可以思考一下其中的意義,作為培養孩子的方向。 

關鍵是要靠自己去發掘。

第二,從眾心理。很多青少年擔心自己被孤立,於是大家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別人比,我也要比。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融入某個群體。因此,我們發現,親密的朋友圈子,會有相同的特徵。其實,真正的性格魅力,來源於有主見,有思想,不追風。

如何克制盲目攀比心理

青少年出現攀比心理實屬正常,但是盲目攀比影響心理健康。那麼,青少年應如何克制和調解盲目攀比心理呢?

據瞭解,攀比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徵,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通常產生攀比心理的個體與被選作為參照的個體之間往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導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過分誇大,虛榮動機增強,甚至產生極端的心理障礙和行為。

心理專家指出,青少年出現攀比心理比較普遍正常,但是盲目攀比心理要不得,盲目攀比缺乏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於攀比中無法自拔,對人對己都很不利。那麼,青少年應如何克制盲目攀比心理呢?

自我肯定,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自我暗示是一種強有力的心理調節技巧,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心理預期,增強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用帶有鼓勵性質的語言、符號以及動作肯定自己,比如,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好時,在心中默念“其實我也很好”之類的語句,久而久之,盲目比較的習慣就會有所改善。

盡可能正向、積極性比較

青少年應和自己的昨天比較,找到長期的發展變化,以進步的心態鼓勵自己,從而建立希望體系,幫助自己樹立堅定的信心。青少年在與周圍其他人的比較,有助於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青少年自身的價值觀是其攀比心理形成中最重要的一點。內心敏感脆弱、虛榮心作祟、從眾心理、錯誤的幸福觀都會引起青少年的攀比傾向。這樣的攀比心理不僅不利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和自身的自強獨立,同時還會加重家長負擔。因此,青少年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積極向上的形象超越他人。

當然,依靠單方面青少年自身力量想要斬斷這股攀比風似乎很難,因為它具有關係複雜,存在時間長,受眾範圍廣等特徵。這就需要我們國家加大節約理念的宣傳教育,還需要學校在學生在讀期間就進行理性消費觀念的培養,古語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新一代父母與教師,或許可以思考一下其中的意義,作為培養孩子的方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