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開放社會需要開放式家教

記憶中, 在當年社會比較封閉時, 我們的教育是屬於比較開放的, 我們不是整天孤獨地在家裡看電視打遊戲, 或是在學校不停地做作業, 而是與兄弟姐妹或是鄰居小朋友一起外出玩耍。 所以那時的孩子很容易融入社會, 不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現在, 正當社會不可逆轉地走向開放的時候, 教育卻日益封閉起來。 當今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是封閉的。 孩子沒有兄弟姐妹, 家庭又不對其他孩子開放, 於是孩子與同齡人的交往之路被封閉了起來。 父母只是要求孩子學習, 很少帶孩子出去體驗實實在在的社會生活,

Advertisiment
家庭對社會是封閉的。 父母跟孩子的接觸主要是照顧孩子生活, 雙方心靈的溝通很少。 從心靈的溝通角度說, 父母對孩子也是封閉的。 甚至, 家庭日常生活的許多內容也對孩子封閉, 都由父母包辦。

過去, 孩子知道的事不多, 但是能參與的事情倒是不少, 現在的孩子知道的事情很多, 但是能真正親身體驗的卻很少。 對於社會, 他只是旁觀者, 他猶如生活在虛擬的空間似的。 所以, 許多孩子成了聰明的傻子, 一個能說會道的笨人。

父母, 他們的自我中心使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感覺, 而不是孩子的發展, 他們把孩子的任何正常的克服困難的過程都看成“受委屈”, 因此, 孩子還沒難受, 父母們卻先難受了。

Advertisiment
他們的投射心理使他們忘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 他們想替孩子掃除所有的障礙, 想代替孩子活著……

教育專家呼籲:家庭教育必須逐步開放, 閉門造車, 出門無法合轍, 這對個人或對國家來說都將是場災難。

·對內開放

要讓孩子適當地、實實在在地參與家庭的生活與決策, 要讓他們知道柴米貴, 知道父母恩, 知道家務勞動也要付出艱辛。 要與孩子聊天、遊戲, 進行心靈的溝通, 而不是“言必稱學習”

·對外開放

最主要的是對同齡人開放。 孩子最好的老師既不是父母也不是教師, 而是同齡人、小夥伴。 想當年, 我們上學的時候, 曾有家庭學習小組這一說, 幾個孩子在一家學習、遊戲, 效果不錯。 現在應該提倡這種小組, 這等於模擬多子女家庭,

Advertisiment
意義重大。 還有就是對社會開放。 要盡可能抽出時間帶領孩子接觸社會, 光是參觀是不行的, 要參與其中真實活動, 如科研、做工、務農, 經商等。 當然走進社會必須注意安全, 而且要小心孩子受壞影響, 但是小心不等於躲避。 孩子長大, 總會遇到壞人的。 你從來沒讓他見過壞人, 從來沒教他怎樣對付壞人, 一旦遇到情況, 他不更吃虧嗎?

許多父母擔心開放會佔用許多時間, 耽誤孩子學習。 其實不然, 只要搞好了, 非但不會不耽誤時間, 反而能大大促進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另外, 教育開放了, 孩子心理會更健康, 能力會更強。

因此, 開放的社會需要開放的家庭教育, 開放的家庭教育需要心理健康的父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