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開脫責任,逃避懲罰

幼兒的這類說謊, 往往是恐懼心理所致。 ;而濫施懲罰就是造成幼兒產生恐懼心理從而導致說謊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有的家長怕孩子變壞, 常常不問清事由就訓斥責備孩子;有的家長受傳統思想影響, 認為“棍棒之下出孝子”, 動輒打罵;有的家長性格粗暴, 孩子稍有不當之處就呵斥打罵。 這些錯誤的家庭教育, 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懼心理。 孩子做錯了事或有行為過失時, 為了開脫責任, 逃避家長、教師的懲罰或打罵, 便有意說謊。
這類說謊在表現方式上有三種:一是只承認一部分錯誤, 極力減輕錯誤的力量。

Advertisiment
例如, 為爭奪玩具, 彥彥打了涵涵。 當老師來處理時, 彥彥卻只承認輕輕推了涵涵一下, 而否認打了涵涵。 二是全部否認錯誤, 極力表白不是自己的犯錯誤。 例如, 揚揚在家, 本來是他找玩具時打碎了桌子上的茶具, 但卻硬說不是自己打碎的。 三是嫁禍於人。 例如, 三個孩子在滑梯上玩, 其中一個故意推人, 推人者不僅否認是自己所為, 還一口咬定是另一個孩子推的。 當然, 也有嫁禍於物的, 如找東西吃打破了杯子, 不敢承認, 便說是小貓打破的。
對於第一種情況, 教師應當誘導和鼓勵幼兒大膽承認錯誤, 向對方賠禮道歉, 說聲“對不起”, 而不宜採用批評、責備和懲罰的方法;對於第二種情況, 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 都應及時教育孩子,
Advertisiment
使他認識到說謊是誠實的表現, 做錯了事應當敢於承認錯誤, 不敢承認錯誤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一定要杜絕責罰、打罵和歧視的做法;對於第三種情況, 也應避免責罰與打罵, 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 都應當認真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提出批評, 使之認識錯誤, 改正不良的思想行為。
作為成人, 尤其是教師, 更應當認識到, 上述情況中不論是哪一種, 其說謊的實質都是幼兒在恐懼心理支配下所採取的一種自衛措施, 其錯誤和責任應更多地歸咎于成人而不是幼兒。 所以, 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 處理這類錯誤的要領在於首先以省自己給幼兒心理造成的影響, 而不是只嚴厲地指責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