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閱讀對孩子成長的價值

1 閱讀對孩子成長的價值

1、閱讀有利於大腦的發育、成熟

根據美國最新腦科學研究成果表明腦的資訊約八成是通過視覺獲得 的, 大腦在生命早期飛速發展, 因而視覺刺激對幼兒早期神經網路的發展至關重要。 而且, 研究發現, 語言理解區域的發育比口語表達中樞早。 這一結果可以理解為 正因為早期閱讀提供了積極的視覺刺激, 給兒童展現了圖文並茂的視覺材料, 加快了大腦神經組織的發育和成熟, 促進兒童思維的發展[1]。

2、閱讀有利於兒童認知的發展

早 期閱讀的讀本以圖畫為主, 畫面所提供的鮮明、直觀、生動、具體形象的刺激能引發幼兒聚精會神地觀察及注意。

Advertisiment
同時, 早期閱讀中的任務是具體、明確的, 幼兒要 理解書本的內容, 故事情節的前後關係, 主要人物身上發生的變化等, 就需要不斷地組織和控制著自己的注意力, 對畫面認真地進行觀察。 因此, 早期閱讀有利於維 持並發展幼兒的有意注意和觀察能力。

3、閱讀可以促進幼兒個性、社會性的發展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 幼兒在成人的陪伴下一邊欣賞畫書, 一邊傾聽有趣的講解, 是一種積極的情感交流和滿足, 幼兒能夠感受到被關注、重視、接納和瞭解, 對於幼兒情感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如何有效的進行閱讀

1、讓這件重要的事情首先變得美妙

Advertisiment

親 子共讀當然很重要, 但它首先應該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因為共讀的過程對於孩子而言, 首先是與家長共同遊戲、享受親情的過程, 是得到愛與快樂的途徑, 其次才是 汲取知識的手段。 當孩子坐在父母的膝上, 或是依偎于父母身旁聽故事, 他首先享受到的就是父母的愛, 父母的聲音讓他感受到了愉悅, 感受到了一個個故事的趣 味。 這樣的親情氛圍, 不僅有助於縮短親子之間的距離, 融洽親子關係, 而且會使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2、相對固定時間, 以便習慣的養成

親 子共讀的時間可以相對固定, 比如晨起、餐後、睡前等, 每個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確定一個時段。 每天和孩子共讀的時間大約十五分鐘, 其目的是為了讓孩 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Advertisiment
但這並不是說這個時段一成不變, 有時候我們可以適當進行調整, 比如這一天全家有郊遊的計畫, 不妨將共讀的地點移在郊外, 一片草地、 一張石椅都可以成為親子共讀的最佳場所,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親子共讀將變得更有詩意。

3、親子共讀的形式以大聲讀和默讀為主

大聲讀就是出聲地朗讀。 對於所有的兒童(尤其是幼兒和中低年級的孩子), 父母大聲讀給孩子聽都是最佳的親子共讀方法。

4、不要將親子共讀的過程變成認字的過程

很多家長在親子共讀時喜歡將書籍變成教材, 不斷教孩子認字, 以為孩子認字多了, 就能早早地開始獨立閱讀。 其實, 這是走進了一個誤區:強迫孩子識字,

Advertisiment
很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到書本的陌生和可怕, 導致對閱讀的興趣大大降低。

5、年齡偏小的孩子看圖片偏多的繪本

父母應借用繪本幫助孩子發揮想像力, 讓孩子自己說說故事情節的發展, 不一定要和繪本上的故事一模一樣。

6、不要以為親子共讀是媽媽的事情

目 前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由媽媽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其實, 閱讀不僅是媽媽的事情, 爸爸也應該參與進來。 在親子共讀活動中, 孩子也需要爸爸的引領, 需要進入女性 視野之外的更廣闊的閱讀世界。 而且, 爸爸也應該給孩子做出讀書的表率。 爸爸和媽媽的思維是不一樣的, 他們的視野也是不一樣的。 一般媽媽在負責情感教育的同 時, 爸爸可以對孩子進行邏輯教育。

Advertisiment

3 閱讀過程中的注意的事項

1、照本宣科

在親子閱讀中, 家長普遍會大聲地朗讀繪本上的文字, 但很少能夠用自己的語言來為孩子進行耐心講解, 結果孩子認為家長講的故事一點都不好玩, 也對閱讀失去了興趣。

2、偏離主題

在偏離式的親子閱讀過程中, 成人和幼兒表現出以下幾個主要特點:無視或者忽略書中文字的作用, 誤讀畫面內容, 過度地注意細枝末節, 隨意地、過多地聯想, 表面上是圍繞圖畫書在交流, 實際上卻游離於故事情景之外。

3、強迫閱讀

有的家長強迫孩子讀不喜歡的圖書。 有一位媽媽強迫孩子讀某本童話, 但孩子覺得無趣, 不想讀, 但她還是強迫孩子讀, 最後引起了親子衝突。 還有一位媽媽, 在親子閱讀後,總要求孩子寫一篇500字的作文,孩子開始討厭閱讀。

4、狹隘理解

一說閱讀,很多家長就告訴孩子,去看語文書、數學書、作文書。

在親子閱讀後,總要求孩子寫一篇500字的作文,孩子開始討厭閱讀。

4、狹隘理解

一說閱讀,很多家長就告訴孩子,去看語文書、數學書、作文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