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如何矯正兒童不良行為的淺談

小學兒童經常會發生一些不遵守紀律, 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 這種行為稱之為不良行為, 也叫過錯行為。 兒童不良行為通常表現為惡作劇、故意違反紀律、無禮貌、愛罵人、好打架、說謊話、考試作弊、小偷小摸、損壞公物等。 不良行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 常給教學帶來干擾, 如果不加以矯正, 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因此, 如何矯正兒童不良行為, 使他“改邪歸正”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問題。

一、不良行為兒童的心理特點不良行為兒童除具有年齡階段兒童的一般心理特點外, 又有其本身的心理特點, 一般來說,

Advertisiment
具有以下一些心理特點:

1、各種心理過程和行為帶有隨意性, 容易受外部環境和主體狀態(情緒、興趣等)而改變活動方向。

2、自我意識差, 即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思想品德、學習水準、自己在班中的地位等, 不能獨立地指導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3、有自尊心, 但往往被自卑感所掩蓋。 不良行為的兒童一般成績差、紀律散漫, 在班中很不受歡迎, 他們內心很孤獨, 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自尊心被傷害, 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 儘管他們的自尊心被傷害, 但並沒有消失, 它往往被自卑所掩蓋。

4、心理活動常處於矛盾狀態。 不良行為的兒童表面上傲慢粗野、蠻橫無理, 對於犯錯誤常常表現得滿不在乎, 可內心深處卻隱藏著很大的痛苦, 他們並不是真正自暴自棄,

Advertisiment
他們心坎裡也時常迸發出要求進步的火花, 只是怕別人不相信自己, 而沒有勇氣表現出來。

5、有疑懼心和對立情緒。 不良行為的兒童常常受到批評和指責, 常常受到同學們歧視, 一般比較心虛、敏感、有戒心、有疑心, 甚至對集體抱有敵對情緒, 常常與同學鬧矛盾、發生衝突, 同老師頂撞, 但他們又很嚮往集體, 希望集體接納, 喜歡參加集體活動, 因而對集體既嚮往又對立。

二、兒童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兒童不良行為是由於客觀條件的影響, 通過兒童本身的心理活動而形成的。 兒童不良行為, 既有外部原因, 也有內在心理因素。

1、兒童心理方面的內在原因。

(1)道德觀念差, 是非界限模糊, 容易受個人欲望和私利所驅使,

Advertisiment
產生不良行為。

(2)意志薄弱, 言行不一, 不能用自己正確道德觀念戰勝自己不合理的需要, 以致產生不良行為。

(3)不良行為習慣作用。

2、形成不良行為的外部因素。

(1)家庭教育不良。 家庭教育不良, 是形成不良行為的重要原因, 如家長缺乏正確教育子女的方法;家長對孩子要求不嚴格, 溺愛袒護孩子不良行為;父母雙亡或父母離異、養父母虐待、父母不和等, 缺乏家庭溫暖的教育;個別家庭成員某些惡習, 腐蝕孩子, 甚至唆使孩子幹壞事, 這些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對兒童產生不良的影響。

(2)社會風氣的影響。 社會上那些欺侮弱小、動手打人、開口罵人等不良惡習, 以及電視、電影媒體的不良影響, 使兒童產生不良行為的“合理感”,

Advertisiment
給兒童提供了直接仿效的榜樣。

(3)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失誤, 會給兒童不良行為發展提供了條件。

三、兒童不良行為的矯正

1、教師改變對不良行為兒童的看法。 由於不良行為兒童學習差, 紀律散漫, 時時與同學、老師作對, 教師總覺得他們一無是處, 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因而“另眼相看”, 甚至不理不睬, 惡言相向, 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這是不對的。 馬卡連柯說:“不良的學生, 乃是失敗老師的象徵。 ”其實,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因此, 作為教師, 不能只怪學生調皮, 還應該檢討自己對不良行為學生的態度和工作方法, 充分認識到他們也是祖國的未來, 雖然有錯誤, 但性格還未定型, 可塑性大, 只要滿腔熱情地關懷和愛護他們,

Advertisiment
他們也會由差變好。

2、改善人際關係, 培養師生感情, 清除兒童的疑懼心。 有不良行為的兒童, 他們並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而是把錯誤推給別人, 認為同學、老師討厭他, 故意找他麻煩, 或者認為自己已經努力了, 可是還受到老師批評, 內心很不平衡, 因而對老師、同學有戒心, 但他們內心又很需要老師和同學的信任, 為了使他們更好地接受教育, 必須先使他們消除顧慮和敵對情緒, 可從兩方面入手:

一是教師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考慮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 深入瞭解兒童內心世界, 對他們多關心, 誠心、愛心, 以自己的實際行為證明自己是真心實意地尊重、愛護他們的, 做到“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二是教育集體正確對待和幫助這些同學,改善人際關係,讓他們體驗集體的溫暖,融化心中的冰塊,消除對立情緒,增強對別人信任感,樂於親近老師和同學,樂於參加集體活動,並從中受益。小瑤是我班的一個女學生,來自一個單親家庭,父母離異,由父親和奶奶撫養。平時學習不認真,愛講粗口,愛罵人,愛捉弄同學,屢教不改,同學們都討厭他,都不跟她玩,為此我十分頭痛,於是下決心改變她。我多次找她談話一點效果也沒有,因為她一句話也沒講,只是瞪大眼睛看著我。我十分納悶,於是去家訪,經瞭解,才發現她心理有氣。她生老師、同學的氣,是因為小琪報告老師說她偷吃小穎的蘋果,老師不管青紅皂白就罵她一頓,她覺得很委屈,就憎恨周圍的人,因為表現很過火。我吃了一驚,意識到自己工作的失誤,馬上作了調查,才發覺小琪只是聽別人說而已,自己根本沒有看見。我馬上向小瑤道歉,並向全班同學講明真相,只見她緊皺的雙眉鬆開了。我發現她平時勞動不錯,就多創造機會她表現,及時表揚她,及時鼓勵她改正其他缺點,使每個方面像勞動一樣好。同時,我教育全體同學幫助她,並讓幾個班幹和她交朋友,帶她參加集體活動,幫助她解決學習的困難,讓她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快樂。於是,她心中的氣消了,變得開朗了,對同學很友好,學習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3、抓住醒悟和轉變的關鍵時機,促進兒童朝好的方面轉化。有不良行為的兒童的轉變不是一蹴而蹴的,而是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要經歷醒悟、轉變、鞏固、穩定的過程。教師要耐心教育學生,讓他們意識到行為的後果嚴重,讓犯錯的兒童感到堅持錯誤的危險性,在思想上開始有了改正錯誤的願望,這就是醒悟。這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師要及時鼓勵和幫助。第二步轉變指兒童開始在行動上有了改正錯誤的表現。教師要抓住兒童醒悟和轉變的契機進行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努力促進他們思想上的轉化。即使有一點點的進步,也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使兒童進步的願望變成行動,使正確行動不斷強化而鞏固下來。但由於兒童控制力差,兒童的轉變又往往重犯錯誤,而對這種反復的現象,我們不能急躁氣餒,而是反復抓,抓反復,找出反復的原因,因勢利導。當不良行為兒童在轉化過程中不能反復和動搖時,就進入了鞏固,持久的鞏固,就進入穩定時期。

4、保護自尊心,培養集體榮譽感。不良行為的學生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所掩蓋,作為老師應放亮雙眼,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經予肯定、鼓勵和表揚,委派一些為集體服務的任務,以表示信任,並多創設機會讓他們為集體做事,使他們獲得同學們的尊重,重新點燃自尊心的火種,並化為動力,迅速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及時培養他們集體榮譽感,使他們自尊心與集體榮譽感相結合,意識到作為集體成員的責任,因而轉變成自己的習慣。

5、形成是非觀念,提高兒童辨別是非的能力。是非觀念差,缺乏辨別是非能力是兒童犯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幫助兒童形成是非觀念,提高辨別是非能力,是使兒童自覺改正錯誤,堅持正確行為的必要心理因素。例如,上課請某同學回答問題時,小東總是告訴別人答案,他的目的是為了説明同學。下了課後,我先表揚他愛幫同學的好品德,然後分析上課告訴別人答案的壞處,我連用了幾個反問:你告訴同學答案,他上課還要動腦筋嗎?他不動腦筋能記得書本知識嗎?他記不住知識考試能考好嗎?你這樣做是幫助他嗎?這樣做他有好處嗎?對你自己有好處嗎?最後,我引導他得出結論:怎樣才叫做幫助同學?對同學有好處,而沒壞處。層層深入的反問,層層分析,使學生自己反省,明白告訴別人答案的不良後果,提高是非觀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堅持說服教育,要組織集體輿論,引導兒童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要獎懲分明,以獎為主,要樹立榜樣,提高兒童學習榜樣的自覺性等。

6、鍛煉意志力,鞏固新的行為習慣。不良行為兒童在改正錯誤的初期可以嚴格要求,暫時切斷不良誘因的辦法,但這種方法是消極的,還必須靠鍛煉兒童意志力,培養他們獨立地、自覺地與外部誘因作鬥爭的能力,並在鍛煉意志力的過程中形成和鞏固行為習慣,最後還可以採用考驗方式,使兒童進一步得到鍛煉。

7、針對兒童的年齡特徵與個性特點,採取靈活、機智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由於兒童的年齡、個性、性別不同,兒童的不良行為的性質、程度、行為表現方式也不同。因此,對他們採取的教育措施也有所區別,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年齡小的兒童產生不良行為,常常是是非觀念差或出於好奇心產生的。教師應採用正面誘導方法,指導出不當之處,並教他們怎樣做。對於年齡大的兒童不良行為,應採用嚴格教育方法。另外,還要根據不同性格、犯錯程度、性別、認錯態度採用靈活方法。只要我們堅持循序漸進原則,耐心教育,方法得當,用一片愛心溫暖學生的心,點燃心中希望之火,我相信不良行為兒童總有一天會“變好”。

二是教育集體正確對待和幫助這些同學,改善人際關係,讓他們體驗集體的溫暖,融化心中的冰塊,消除對立情緒,增強對別人信任感,樂於親近老師和同學,樂於參加集體活動,並從中受益。小瑤是我班的一個女學生,來自一個單親家庭,父母離異,由父親和奶奶撫養。平時學習不認真,愛講粗口,愛罵人,愛捉弄同學,屢教不改,同學們都討厭他,都不跟她玩,為此我十分頭痛,於是下決心改變她。我多次找她談話一點效果也沒有,因為她一句話也沒講,只是瞪大眼睛看著我。我十分納悶,於是去家訪,經瞭解,才發現她心理有氣。她生老師、同學的氣,是因為小琪報告老師說她偷吃小穎的蘋果,老師不管青紅皂白就罵她一頓,她覺得很委屈,就憎恨周圍的人,因為表現很過火。我吃了一驚,意識到自己工作的失誤,馬上作了調查,才發覺小琪只是聽別人說而已,自己根本沒有看見。我馬上向小瑤道歉,並向全班同學講明真相,只見她緊皺的雙眉鬆開了。我發現她平時勞動不錯,就多創造機會她表現,及時表揚她,及時鼓勵她改正其他缺點,使每個方面像勞動一樣好。同時,我教育全體同學幫助她,並讓幾個班幹和她交朋友,帶她參加集體活動,幫助她解決學習的困難,讓她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快樂。於是,她心中的氣消了,變得開朗了,對同學很友好,學習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3、抓住醒悟和轉變的關鍵時機,促進兒童朝好的方面轉化。有不良行為的兒童的轉變不是一蹴而蹴的,而是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要經歷醒悟、轉變、鞏固、穩定的過程。教師要耐心教育學生,讓他們意識到行為的後果嚴重,讓犯錯的兒童感到堅持錯誤的危險性,在思想上開始有了改正錯誤的願望,這就是醒悟。這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師要及時鼓勵和幫助。第二步轉變指兒童開始在行動上有了改正錯誤的表現。教師要抓住兒童醒悟和轉變的契機進行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努力促進他們思想上的轉化。即使有一點點的進步,也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使兒童進步的願望變成行動,使正確行動不斷強化而鞏固下來。但由於兒童控制力差,兒童的轉變又往往重犯錯誤,而對這種反復的現象,我們不能急躁氣餒,而是反復抓,抓反復,找出反復的原因,因勢利導。當不良行為兒童在轉化過程中不能反復和動搖時,就進入了鞏固,持久的鞏固,就進入穩定時期。

4、保護自尊心,培養集體榮譽感。不良行為的學生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所掩蓋,作為老師應放亮雙眼,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經予肯定、鼓勵和表揚,委派一些為集體服務的任務,以表示信任,並多創設機會讓他們為集體做事,使他們獲得同學們的尊重,重新點燃自尊心的火種,並化為動力,迅速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及時培養他們集體榮譽感,使他們自尊心與集體榮譽感相結合,意識到作為集體成員的責任,因而轉變成自己的習慣。

5、形成是非觀念,提高兒童辨別是非的能力。是非觀念差,缺乏辨別是非能力是兒童犯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幫助兒童形成是非觀念,提高辨別是非能力,是使兒童自覺改正錯誤,堅持正確行為的必要心理因素。例如,上課請某同學回答問題時,小東總是告訴別人答案,他的目的是為了説明同學。下了課後,我先表揚他愛幫同學的好品德,然後分析上課告訴別人答案的壞處,我連用了幾個反問:你告訴同學答案,他上課還要動腦筋嗎?他不動腦筋能記得書本知識嗎?他記不住知識考試能考好嗎?你這樣做是幫助他嗎?這樣做他有好處嗎?對你自己有好處嗎?最後,我引導他得出結論:怎樣才叫做幫助同學?對同學有好處,而沒壞處。層層深入的反問,層層分析,使學生自己反省,明白告訴別人答案的不良後果,提高是非觀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堅持說服教育,要組織集體輿論,引導兒童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要獎懲分明,以獎為主,要樹立榜樣,提高兒童學習榜樣的自覺性等。

6、鍛煉意志力,鞏固新的行為習慣。不良行為兒童在改正錯誤的初期可以嚴格要求,暫時切斷不良誘因的辦法,但這種方法是消極的,還必須靠鍛煉兒童意志力,培養他們獨立地、自覺地與外部誘因作鬥爭的能力,並在鍛煉意志力的過程中形成和鞏固行為習慣,最後還可以採用考驗方式,使兒童進一步得到鍛煉。

7、針對兒童的年齡特徵與個性特點,採取靈活、機智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由於兒童的年齡、個性、性別不同,兒童的不良行為的性質、程度、行為表現方式也不同。因此,對他們採取的教育措施也有所區別,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年齡小的兒童產生不良行為,常常是是非觀念差或出於好奇心產生的。教師應採用正面誘導方法,指導出不當之處,並教他們怎樣做。對於年齡大的兒童不良行為,應採用嚴格教育方法。另外,還要根據不同性格、犯錯程度、性別、認錯態度採用靈活方法。只要我們堅持循序漸進原則,耐心教育,方法得當,用一片愛心溫暖學生的心,點燃心中希望之火,我相信不良行為兒童總有一天會“變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