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嬰兒長倒刺的幾個認識誤區

細心的爸爸媽媽會發現, 有的寶寶手指常常會長倒刺。 對於這個現象, 大家眾說紛紜, 有的人認為這暗示著寶寶缺乏維生素, 還有的認為這跟遺傳有關,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誤區1:一長倒刺就是暗示著缺乏維生素

維生素缺乏的確可以引起一系列皮膚問題, 比如, 缺乏維生素A可導致毛囊過度角化, 缺乏維生素B2、B6等B族維生素可導致脂溢性皮炎、唇乾裂, 缺乏維生素 C可導致傷口癒合差、容易裂開等。

如果確實是維生素缺乏、吸收或利用障礙者, 不僅僅會出現皮膚問題, 多伴有其它症狀, 如缺乏維生素A引起眼部及視力異常(指夜盲、結膜和角膜乾燥病、 乾眼病和角膜軟化等,

Advertisiment
而非近視), 缺乏B族維生素引起的神經系統異常, 缺乏維生素C引起的壞血病等。

若只是單純的甲周倒刺, 多數都只是局部皮膚異常, 而非全身性疾病的反映, 並不是缺乏維生素導致的。

誤區2:長倒刺與遺傳有關

幾乎每個人都可能出現過手指倒刺, 目前沒有任何文獻指出倒刺與遺傳有關。

角質層過於乾燥而發生剝離形成了倒刺

人的皮膚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以及皮膚附屬物組成, 最外面起到保護作用的是表皮。 表皮是由2~3層角化細胞組成, 即角質層。 其表面有一層皮脂, 是皮膚的天然保護劑, 可以減少角質層水分蒸發, 使角質層與下面的皮膚緊密貼合在一起。

Advertisiment
角化細胞與人體其它細胞一樣也是要逐漸脫落被新的細胞代替。 如果嬰幼兒喜歡 吃手, 玩水或者經常用手去摸一些表面粗糙的東西, 因此表皮得不到很好的保護。 經常被孩子吸吮的手指和玩水的皮膚在唾液和水的浸潤下表皮的角化細胞受損, 除去了表面皮膚的皮脂, 角化細胞之間彼此連接又比較鬆懈, 加上經常用手亂摸, 角質層失去了保護的作用, 於是出現了乾燥和剝離, 所以手指末節的皮膚就會翹起來形成倒刺(學名為“逆剝”)。

手指尖尤其是接近指甲部位最易長倒刺

這些倒刺主要是在手指尖, 尤其是接近指甲部位, 因為指甲周圍皮膚與手部其它部位的皮膚結構略有不同, 這部分皮膚缺乏毛囊,

Advertisiment
沒有皮紋和皮脂腺, 較手、足指皮膚薄。

用手撕扯倒刺易形成甲溝炎

另外指間真皮內的神經末梢豐富, 如果用力撕扯下來會很痛的, 而且常常流血, 這是因為表皮連著真皮的緣故。 這種撕扯也很容易造成感染形成甲溝炎。

如何處理倒刺?

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先用40℃左右的溫水泡手5分鐘, 使指甲及周圍的皮膚變得柔軟, 再用鋒利且清潔的指甲刀從倒刺根部整齊地剪掉。 切不可在沒有泡手的情況下直接剪, 因為乾燥的倒刺在剪除時可能形成皮膚微小的撕裂, 導致出現更多的倒刺。

為避免感染, 應事先用酒精給指甲消毒, 處理後最好塗抹一層護手霜, 再用含維生素E的護膚品按摩指甲四周, 減少長倒刺的幾率。

Advertisiment

最後要提醒的是, 如果倒刺周圍發紅或出現了化膿, 很可能是發生了感染, 最好塗上消炎藥膏, 如紅黴素或百多邦等, 或及時到醫院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