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孩子玩具給媽媽支招

場景一:亂扔玩具不收拾 “已經到了收拾玩具的時間啦……收拾完了嗎……趕快把玩具收拾好……再不收拾, 等下就把玩具都扔掉!” 從媽媽嘴裡連珠炮似的發出收拾玩具的命令, 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因為收拾玩具, 母子關係搞得很緊張。

分析:聽聽孩子的心裡話:媽媽總是說我到處亂扔, 可我只是在玩玩具, 沒有到處亂扔呀。 還有, 每逢我玩得起勁兒的時候, 她就喊收拾玩具, 最後又是一句狠話:“通通給你扔出去!”媽媽為什麼要說出這種欺負人的話呢?我又沒做什麼壞事兒。

給媽媽支招:

如果總是把命令、催促、斥責、懲罰、威脅等態度與玩具整理聯繫在一起,

Advertisiment
其結果就是孩子既不想玩也不想收拾。 那麼, 怎麼做?當媽媽遇到玩具滿地狼藉的場面時, 千萬不要做出雙眉緊鎖的表情, 不妨笑吟吟地對他說:“喲, 你玩得多開心呀!”並且利用這種氣氛順勢再加一句:“來, 讓媽媽和你一起收拾吧!”這樣就輕鬆、愉快地把玩耍和整理玩具的教育結合在一起了。

場景二:不肯放棄玩髒的玩具

“那只小熊好髒呀!”媽媽說。 “不髒。 ”寶寶抱著髒兮兮的小熊說。 “快把它扔掉吧。 ”媽媽勸他。 “我不!”“我再給你買一個新的, 更好的。 ”媽媽誘惑他。 “不要!”寶寶更緊地抱住了小熊。

分析:對於玩具的價值, 大人只曉得好看、價錢貴就是好, 而孩子卻不然。 在孩子看來, 髒無所謂, 這是多年來與自己相隨做伴的親密朋友,

Advertisiment
它已經不是一件物品或玩具了, 而是一個小夥伴, 已和自己融為一體了。 孩子之所以固執己見, 其原因就在於此。

給媽媽支招:

對於孩子愛護玩具的心理, 家長應該有一個新的認識並加以尊重。 因此, 不要隨便說玩具骯髒、不乾淨、不衛生等。 媽媽對玩具也要表示出同情心和愛護之情。 如果媽媽對孩子說:“你的小熊也應該洗洗澡啦。 ”或者幫他修補破了的地方, 並說:“給它穿上一件背心吧。 ”這樣做的效果將會非常好。

場景三:討厭新買的玩具

“原來那只小熊身上的毛都掉光了, 這個新買的不比它強嗎?”媽媽不解地問寶寶。 “不, 我不喜歡。 ”寶寶固持己見。

分析:孩子的確有喜歡新奇物品的心理, 但對於鞋和玩具之類,

Advertisiment
他更強烈地傾向於使用習慣了的東西, 而不是追求外表的美觀。 何況對於心愛的布制小玩具, 更是傾注了孩子全部的感情, 毫不在乎它的舊和髒。 他們是親密的朋友, 形影不離的好夥伴, 這就像他睡前習慣性地咬被子一樣, 凡能保證心靈安寧的東西, 都是他無條件需要的。

給媽媽支招:

想從道理上去說服孩子是沒有指望的, 因為孩子對待玩具的愛戀和執著至真至純。 除此之外, 孩子緊緊抓住舊玩具不放, 可能因為內心存在著極大不安, 為了消除這種不安, 用舊玩具作為精神慰藉。 如果孩子對髒舊衣服愛不釋手而且特別厭惡新裝的話, 則有可能屬於神經官能症的一種表現, 需要去看醫生。

場景四:容易玩膩的玩具

Advertisiment

“那個玩具花那麼多錢買回來, 這麼快就玩膩了?”“我已經會玩它了。 ”“再動動腦筋, 多想些玩法不好嗎?”

分析:媽媽用高價買來的電動

機器人, 結構的確很精巧, 但是, 對孩子來說, 一旦掌握了它的拆卸和組裝技巧之後, 就再也不感興趣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問題的關鍵在於, 這些玩具只是大人動腦筋設計製作的, 而沒有讓孩子開動腦筋。 不讓孩子開動腦筋的玩具是再無聊不過的了。

給媽媽支招:

孩子百玩不厭的玩具, 是能夠充分發揮兒童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玩具。 一句話, 就是半成品的玩具。 具體說, 就是“材料”性質的玩具。 孩子可以使用材料自由地製作成任何東西。 其中最好的材料是:沙子、黏土、水、木板、手工紙、繪畫顏料、積木、紙板等等。

Advertisiment
多給他一些這樣的材料, 孩子就會自由地埋頭于創造活動中, 不會產生厭倦感。

相關用戶問答